【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壁腔体类零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薄壁腔体类零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薄壁腔体类零件,传统的加工工艺一般为制作复杂专用工装夹具,放于车床或加工中心进行分序、多序加工,分别对工件两端进行粗加工,然后以一端粗加工过的内腔为基准,进行定位,精加工另一端。设计、布置夹紧压板,进行手动装夹,再利用加工中心镗铣另一端和内部尺寸,共需多序完成。
[0003]由于工件壁厚<10mm,在装夹和加工过程中会导致工件装夹变形和加工变形,无法保证内孔、外圆和端面工艺尺寸及形位公差,即使分多序加工,也较容易导致加工变形,产品合格率比较低。若最后一序精加工用加工中心加工,在装夹过程中容易导致工件装夹变形,且效率低下,成本较高,不适用于批量加工。工件的加工难点在于薄壁壳体(壁厚<10mm),在装夹过程中容易变形,且加工端部图样尺寸要求严格,公差不易保证。如何做到既能控制工件在装夹时的变形量,又能快速地实现定位和夹紧,严格保证图样尺寸和加工的稳定性,成为工艺设计方案构思的关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腔体类零件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设计尺寸下料,得到长方体毛坯件;S2.确定长方体毛坯件加工余量,按工件成型尺寸铣出工件厚度,保证工件表面平行度不超过0.01mm;S3.利用三轴设备,首先对毛坯件进行粗加工,加工时,采用对毛坯件两侧夹持定位的方法,铣出内腔(201)、耳孔(202)、侧孔(203)及外形尺寸,保证加工精度为
±
0.1mm;S4.其次,对粗加工件进行精加工,重复S3工步,得到精加工件,保证加工精度为
±
0.003mm;S5.将精加工件上五轴进行装夹,装夹位置选取上,采用对内腔撑接固定的方法,选定单面为基准面进行定位连接,其他三面辅助抵接的方式,分别以内腔L型上端面(21)、左侧面(22)、右侧面(23)、下端面(24)的内侧为固定面,利用工装(1)对其进行装夹固定;所述工装(1)包括固定底板(101),所述固定底板(101)上螺纹连接有长条形固定块一(103)和多个固定块二(104),利用固定块一(103)与精加工件内腔上端面(21)相接触进行定位连接,并以此确定所述上端面(21)为五轴加工基准面,利用固定块二(104)分别对精加工件内腔左侧面(22)、右侧面(23)、下端面(24)进行抵接固定;S6.利用百分表或千分表,分别对工件与固定块相抵接处变形量进行检测,保证精加工件抵接装夹处平面度不大于0.005mm;S7.完成装夹,利用激光扫描在线检测精加工件外形尺寸;S8.根据工件(2)图纸成型尺寸,输入数控编程指令,对加工轨迹进行程序设定,分别为铣出上端面(21)、下端面(24)相平行的带角度斜面;左侧面(22)、右侧面(23)相平行的带角度斜面;精加工件外围四周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新新,郝玉霖,赵玉琳,李丙永,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巴山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