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杆用脚撑及桁架板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7299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撑杆用脚撑及桁架板支撑结构,包括顶板,顶板设有开口朝右的第一卡槽;多个斜撑杆绕顶板的周侧间隔布置;顶板下方通过增稳杆连接有底板,底板设有开口朝右的第二卡槽,各斜撑杆的下部均与底板连接;拉持件位于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拉持件设有开口朝左的第三卡槽;双向螺杆的一端与增稳杆的中部螺接,另一端与拉持件螺接,转动双向螺杆可使拉持件靠近增稳杆,从而使得拉持件向左拉支撑杆,保证了支撑杆能够稳定地连接在支撑杆用脚撑上,旋转双向螺杆即可实现对支撑杆用脚撑的快速安装或拆卸,不需要搭设满堂支架,提高了桁架板支撑结构的搭设效率,且降低了劳动强度。且降低了劳动强度。且降低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杆用脚撑及桁架板支撑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撑杆用脚撑及桁架板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搭设桁架板来形成用于支撑浇筑模板的支撑平台,桁架板下方需要设置多个支撑杆,为保证各个支撑杆的稳定,多通过盘扣加固的方式搭设满堂支架,搭设和拆卸满堂支架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且劳动强度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满堂支架对支撑杆提供支撑时,搭设和拆卸满堂支架的劳动强度高、效率低。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撑杆用脚撑,用于支撑支撑杆,包括:
[0005]顶板,设有开口朝右的、用于卡设所述支撑杆的第一卡槽;
[0006]多个斜撑杆,绕所述顶板的周侧间隔布置,各所述斜撑杆的上端均与所述顶板的周侧连接;
[0007]底板,布置在所述顶板下方,设有开口朝右的、用于卡设所述支撑杆的第二卡槽,各所述斜撑杆的下部均与所述底板连接;
[0008]增稳杆,布置在各所述斜撑杆之间,所述增稳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所述增稳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
[0009]拉持件,布置在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设有开口朝左的、用于卡设所述支撑杆的第三卡槽;
[0010]双向螺杆,一端与所述增稳杆的中部螺接,另一端与所述拉持件螺接,转动所述双向螺杆可使所述拉持件靠近所述增稳杆,以使所述支撑杆的右侧卡入所述第三卡槽,且使所述支撑杆的左侧卡入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或使所述拉持件向右移动,以使所述支撑杆从所述第三卡槽中脱出。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为开口朝右的V型槽,所述第三卡槽为开口朝左的V型槽。
[0012]作为优选方案,各所述斜撑杆的下端均固定有横杆,各所述横杆远离各所述斜撑杆的一端均与所述底板连接。
[0013]作为优选方案,背离所述第一卡槽的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杆为固定杆,其余所述斜撑杆均为活动杆,所述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与所述固定杆连接的所述横杆固定连接所述底板;
[0014]各所述活动杆的上端均连接有水平板,各所述水平板均穿设有竖直布置的连接螺栓,各所述连接螺栓均穿过所述与所述顶板并螺接有螺母;与各所述活动杆连接的所述横
杆均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
[00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活动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卡槽布置在两个所述活动杆之间。
[00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增稳杆的中部外侧转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双向螺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件螺接。
[00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包括套设在所述增稳杆外侧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外侧设有凸出部,所述双向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凸出部螺接。
[00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杆用脚撑还包括与所述双向螺杆平行间隔布置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增稳杆,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穿设在所述拉持件中。
[001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双向螺杆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连接的第一螺纹部、扳拧部和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一螺纹部和所述第二螺纹部的旋向相反。
[0020]一种及桁架板支撑结构,包括水平间隔布置在桁架板下端的多个支撑杆,各所述支撑杆的下部均设置有上述的支撑杆用脚撑。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杆用脚撑,顶板设有开口朝右的、用于卡设支撑杆的第一卡槽;多个斜撑杆,绕顶板的周侧间隔布置,各斜撑杆的上端均与顶板的周侧连接;顶板下方通过增稳杆连接有底板,底板设有开口朝右的第二卡槽,各斜撑杆的下部均与底板连接;拉持件位于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拉持件设有开口朝左的、用于卡设所述支撑杆第三卡槽;双向螺杆的一端与增稳杆的中部螺接,另一端与拉持件螺接,转动双向螺杆可使拉持件靠近增稳杆,从而使得拉持件向左拉支撑杆,第一卡槽设置在支撑杆用脚撑的顶部,第三卡槽设置在支撑杆用脚撑的中部,第二卡槽设置在支撑杆用脚撑的底部,第一卡槽、第三卡槽和第二卡槽从上至下的跨度大,从而使得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对支撑杆的支点跨度大,进而保证了支撑杆能够稳定地连接在支撑杆用脚撑上,旋转双向螺杆即可实现对支撑杆用脚撑的快速安装或拆卸,不需要搭设满堂支架,提高了桁架板支撑结构的搭设效率,且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杆用脚撑连接在支撑杆上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杆用脚撑的轴测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杆用脚撑的俯视图;
[0026]图中,100、支撑杆;1、顶板;11、第一卡槽;2、斜撑杆;22、水平板;23、连接螺栓;24、螺母;3、底板;31、第二卡槽;4、增稳杆;5、拉持件;51、第三卡槽;6、双向螺杆;7、横杆;8、连接件;81、套筒;82、凸出部;9、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0029]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杆用脚撑,用于支撑支撑杆100,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杆用脚撑包括:顶板1,顶板1设有开口朝右的、用于卡设支撑杆100的第一卡槽11;多个斜撑杆2,多个斜撑杆2绕顶板1的周侧间隔布置,各斜撑杆2的上端均与顶板1的周侧连接;底板3,底板3布置在顶板1下方,底板3设有开口朝右的、用于卡设支撑杆100的第二卡槽31,各斜撑杆2的下部均与底板3连接;增稳杆4,增稳杆4布置在各斜撑杆2之间,增稳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顶板1,增稳杆4的下端固定连接底板3;拉持件5,拉持件5布置在顶板1与底板3之间,设有开口朝左的、用于卡设支撑杆100的第三卡槽51;双向螺杆6,双向螺杆6的一端与增稳杆4的中部螺接,另一端与拉持件5螺接,转动双向螺杆6可使拉持件5靠近增稳杆4,以使支撑杆100的右侧卡入第三卡槽51,且使支撑杆100的左侧卡入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31,或使拉持件5向右移动,以使支撑杆100从第三卡槽51中脱出。第一卡槽11设置在支撑杆用脚撑的顶部,第三卡槽51设置在支撑杆用脚撑的中部,第二卡槽31设置在支撑杆用脚撑的底部,第一卡槽11、第三卡槽51和第二卡槽31从上至下的跨度大,从而使得第一卡槽11、第二卡槽和31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杆用脚撑,用于支撑支撑杆(100),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设有开口朝右的、用于卡设所述支撑杆(100)的第一卡槽(11);多个斜撑杆(2),绕所述顶板(1)的周侧间隔布置,各所述斜撑杆(2)的上端均与所述顶板(1)的周侧连接;底板(3),布置在所述顶板(1)下方,设有开口朝右的、用于卡设所述支撑杆(100)的第二卡槽(31),各所述斜撑杆(2)的下部均与所述底板(3)连接;增稳杆(4),布置在各所述斜撑杆(2)之间,所述增稳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板(1),所述增稳杆(4)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底板(3);拉持件(5),布置在所述顶板(1)与所述底板(3)之间,设有开口朝左的、用于卡设所述支撑杆(100)的第三卡槽(51);双向螺杆(6),一端与所述增稳杆(4)的中部螺接,另一端与所述拉持件(5)螺接,转动所述双向螺杆(6)可使所述拉持件(5)靠近所述增稳杆(4),以使所述支撑杆(100)的右侧卡入所述第三卡槽(51),且使所述支撑杆(100)的左侧卡入所述第一卡槽(11)和所述第二卡槽(31),或使所述拉持件(5)向右移动,以使所述支撑杆(100)从所述第三卡槽(51)中脱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杆用脚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1)和所述第二卡槽(31)均为开口朝右的V型槽,所述第三卡槽(51)为开口朝左的V型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杆用脚撑,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斜撑杆(2)的下端均固定有横杆(7),各所述横杆(7)远离各所述斜撑杆(2)的一端均与所述底板(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杆用脚撑,其特征在于,背离所述第一卡槽(11)的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家兴周家奇张子鉴韦庭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