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架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724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模架组,包括有上固定板、母模板、母模仁、公模仁、公模板、下固定板,以及开模/合模辅件。公、母模仁通过支撑块分别固定安装于公、母模板上。开模/合模辅件包括有滑块、托块、束块及斜销。滑块与托块水平并排连接。托块是可滑动地安装于公模板上,并能够带着滑块在公模板上滑移。束块固定安装至母模板上,并位于托块的上方。斜销是选择性地安装于托块与束块的其中一个上,并在托块与束块的另一个上开设一斜槽;斜销能够在合模时牵引托块、使得滑块朝向公模仁移动、并在合模后限制托块朝远离公模仁的方向位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架组可以有效降低模架大小,从而降低模架用料与加工成本,还可以大幅降低模具组装难度,并提高组模正确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架组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模架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平板模具的模架组。
技术介绍
平板模具是制作大中型平板塑胶件的重要工具,由于平板模具以及其它注塑模具 的型腔结构都是根据产品的结构而定,产品结构一旦确定,相应的模具工艺也会随之确定。 对于塑胶制品而言,其模具工艺已经日趋成熟,精准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未来模具技术差异 的关键在于开模方式。良好的开模结构及开模方式能够减小模具设计和制造的难度,降低 模具加工成本。此外,开发一套新的塑料模具需要较长的时间,这也是造成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延 长产品开发周期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缩短开发周期也是一项需改进的模具技术。请参照图1所示的现有平板模具的模架组9的结构简图,用来制作液晶显示器的 背光模组的胶框,该模架组9包括有上固定板90、热流道板91、母模板92、母模仁93、公模 仁94、公模板95、模脚96、下固定板97。母模板92与公模板95均采用框架结构,亦即在母 模板92与公模板95上均开设一个框架920、950,这样母模仁93可以通过嵌入母模板92的 框架920内而固定至母模板92上,而公模仁94则嵌入公模板95的框架950内并固定至公 模板95上。但是,在母模板92与公模板95上开设框架920、950,不但增加模板92、95的加 工时间,而且由于母模板92与公模板95必须具备足够的厚度才能形成框架结构,因此模板 成本较高。此外,由于母模仁93、公模仁94均采用入框方式才能分别与母模板92、公模板 95形成固定配合,这种配合方式对于母模仁93、公模仁94的边缘尺寸要求有较高的加工精 度,亦即如果母模仁93、公模仁94的边缘加工精度不高,则有可能影响其与母模板92、公模 板95的组模效果,甚至出现严重的配合不良或组模不成功的现象。因此,对于加工精度的 苛刻要求,使得现有模架组9的加工周期很长,加工成本也会很高。请参照图2所示的在图1所示的现有平板模具的模架组9上设置开模/合模辅件 80的结构简图,用来制作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的胶框。具体而言,在现有平板模具的模架 组9上需要设置四个开模/合模辅件80,并对称设置于需成型的胶框的四个相互垂直的框 边附件。每一开模/合模辅件80均包括有一滑块前段81、一滑块后段82、一斜销83以及 一束块84,其中滑块前段81与滑块后段82水平连接,并且滑块前段81与滑块后段82并 排安装于公模板95上;斜销83安装于母模板92上;束块84固定于母模板92上。滑块前 段81、滑块后段82及束块8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可参照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滑块前段 81、滑块后段82及束块84均为纵长型结构,三者并排连接,而且基本上以并排方式安装于 模架组9上。请参照图2所示,在合模时,公模板95会在合模器(未图示)的带动下,带着公模 仁94朝向母模仁93移动,而连接在一起的滑块前段81与滑块后段82在斜销83的导引下 朝向公模仁94及母模仁93滑移,当公模板95与母模板92合模后,公模仁94与母模仁93 也会合模,而滑块前段81与滑块后段82则会滑移至预设的合模位置,此时束块84的斜面840与滑块后段82的斜面820完全贴靠在一起(标号请参见图3所示),从而通过束块84 限制滑块撤退,最终在滑块前段81、公模仁94及母模仁93之间形成一模具型腔98。该模 具型腔98用来接受注塑材料,并经冷却之后,在模具型腔98中形成一塑胶制品(胶框), 最后通过开模的动作取出或自动顶出该塑胶制品。详细来讲,在开模时,公模板95会在合 模器的带动下,带着公模仁94朝远离母模仁93的方向移动,于是公模仁94及母模仁93分 开,滑块后段82沿着束块84斜面退回,并带着滑块前段81撤离模具型腔98。由于采用了上述开模/合模辅件80,因此现有模架组9还存在有这样的缺点首 先,滑块后段82与滑块前段81的结构设计使得滑块结构过大,不但使得滑块的成本难以降 低,而且由于其所占用的模板空间比较大,所以造成公、母模板95、92尺寸难以缩小,相应 的整个模架组9的成本就更难以降低;其次,由于上述开模/合模辅件80需要组装于模架 组9的框架920、950内,因此这种框架式的定位方式同样存在有如先前所述的加工精度要 求高的问题。因此,针对前述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设计改良,以提供一种既能够 提高作业精度、确保质量,还可降低模具成本费用,缩短制作周期的优化结构的模架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架组,能够降低材料成本、加工成本、加工 难度,还能够缩短加工周期、提高组模效率、及组模精度。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架组,用来成型胶框,该模 架组包括有一上固定板、一母模板、一母模仁、一公模仁、一公模板、一下固定板,以及至少 一开模/合模辅件。该母模仁固定至该母模板。该公模仁固定至公模板。该开模/合模辅 件包括有一滑块、一托块、一束块及一斜销。该滑块与该托块水平并排连接,在合模时,该滑 块能够与该母模仁、该公模仁共同形成一模具型腔。该托块是可滑动地安装于该公模板上, 并能够带着该滑块在公模板上朝向或远离该公模仁滑移。该束块固定安装至该母模板上, 并位于该托块的上方。该斜销是选择性地安装于该托块与该束块的其中一个上,并在该托 块与该束块的另一个上开设一斜槽,用以供斜销进入其中;该斜销能够在合模时引导该托 块、使得该托块带着该滑块朝向该公模仁移动、并在合模后限制该托块朝远离该公模仁的 方向位移。上述母模仁通过一支撑块固定安装于该母模板上,而上述公模仁通过另一支撑块 固定安装于该公模板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模架组可以有效降低模架大小,从而降低模架用料 与加工成本。本技术模架组开模/合模辅件采用斜销_束块_滑块的连动设计方式可 以降低滑块加工与用料成本。本技术模架组的结构设计还可以大幅降低模具组装难 度,并提高组模正确性。此外由于缩小了在相同产品特征情形下模具的尺寸,因此可以把模 具放入较小的射出机进行注塑,降低注塑功率需求与电能消耗,大幅降低注塑过程中碳排 放量,达到节能减碳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模架组的结构简图。4图2是在图1所示的现有模架组上设置开模/合模辅件的结构简图。图3是图2所示的现有模架组的滑块前段、滑块后段及束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模架组的结构简图。图5是在图4所示的本技术模架组上设置开模/合模辅件的结构简图。图6是图5所示的本技术公模板、公模仁、滑块、托块及束块的平面位置关系 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技术可用以 实施的特定实施例。而在本技术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 「左」、「右」、「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这些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 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在以下实施例中,在不同的图中,相同部分是以相同标号表不。请参照图4至图6所示,其中图4是本技术模架组1的结构简图;图5是在图 4所示的本技术模架组1上设置开模/合模辅件40的结构简图;以及图6是图5所示 的本技术公模板14、公模仁13、滑块41、托块42及束块43的平面位置关系示意图。请参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架组,用来成型胶框,该模架组包括有一上固定板、一母模板、一母模仁、一公模仁、一公模板、一下固定板,以及至少一开模/合模辅件,其中该母模仁固定至该母模板上;该公模仁固定至该公模板上;其特征在于:该开模/合模辅件包括有一滑块、一托块、一束块及一斜销,其中该滑块与该托块水平并排连接,在合模时,该滑块能够与该母模仁、该公模仁共同形成一模具型腔;该托块是可滑动地安装于该公模板上,并能够带着该滑块在公模板上朝向或远离该公模仁滑移;该束块固定安装至该母模板上,并位于该托块的上方;以及该斜销是选择性地安装于该托块与该束块的其中一个上,并在该托块与该束块的另一个上开设一斜槽,用以供斜销进入其中;该斜销能够在合模时引导该托块、使得该托块带着该滑块朝向该公模仁移动、并在合模后限制该托块朝远离该公模仁的方向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景隆
申请(专利权)人:勋龙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郑景隆邵之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