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底壳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6979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底壳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油底壳上的接口,所述接口的内壁上固定有壁棘,接口中可拆卸连接有对接头,对接头的外侧固定有在对接头伸入并通过旋转装配后能够与对壁棘磁性配合的锁紧件;锁紧件包括磁块,磁块固定在对接头的外侧,磁块的外侧固定有定位挡条。该油底壳连接装置,通过在接头中设计壁棘,并设计锁紧件,锁紧件在对接头伸入并通过旋转装配后能够与对壁棘磁性配合,接头与对接头之间的拆卸无需借助工具,且具有旋转圈数少、不会过度拧紧和能够给拆装提供便利的特点。特点。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底壳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油底壳
,具体为一种油底壳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底壳接口与管接头通常采用螺栓或采用螺纹设计结构实现连接,例如根据中国专利“一种汽车发动机油底壳补油装置的油管连接结构(公开号:CN204877587U)”,可知油底壳接口与管接头对接采用螺纹。
[0003]而在实际运用中,将螺纹设计应用在油底壳接口与管接头对接上,为让密封更加完全,需要借助扳手,转动圈数多,费力,且扳手使用时容易过度拧紧,造成拆卸不便,为此,提出一种油底壳连接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底壳连接装置,具有好的优点,解决了油底壳接口与管接头拆装需借助扳手,且拆装均有所不便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底壳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油底壳上的接口,所述接口的内壁上固定有壁棘,接口中可拆卸连接有对接头,对接头的外侧固定有在对接头伸入并通过旋转装配后能够与对壁棘磁性配合的锁紧件;锁紧件包括磁块,磁块固定在对接头的外侧,磁块的外侧固定有定位挡条。
[0006]进一步,所述接口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阶梯槽,第一阶梯槽处卡接有第一密封圈。
[0007]进一步,所述接口的内壁上还开设有第二阶梯槽,第二阶梯槽中卡接有卡接在对接头外侧的第二密封圈。
[0008]进一步,所述对接头由从上至下依次一体化连接且外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对接圈、第二对接圈、第三对接圈和第四对接圈组成。
[0009]进一步,所述接口外侧固定有与接口上端面平齐的常闭式电永磁吸盘圈,电永磁吸盘圈电连接有控制器,对接头中第一对接圈的外侧固定有与第一对接圈下端面平齐的钢圈。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该油底壳连接装置,通过在接头中设计壁棘,并设计锁紧件,锁紧件在对接头伸入并通过旋转装配后能够与对壁棘磁性配合,接头与对接头之间的拆卸无需借助工具,且具有旋转圈数少、不会过度拧紧和能够给拆装提供便利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结构中对接头及其连接结构的半剖立体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结构中接口及其连接结构的半剖立体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结构的对接头分离时的正视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结构对接头装配后的正视示意图。
[0018]图中:1、下油底壳;2、接口;3、壁棘;4、对接头;401、第一对接圈;402、第二对接圈;403、第三对接圈;404、第四对接圈;405、凹槽;5、锁紧件;501、磁块;502、定位挡条;6、第一密封圈;7、第二密封圈;8、常闭式电永磁吸盘圈;9、钢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请参阅图1

6,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油底壳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油底壳1上的接口2,接口2的内壁上固定有四组壁棘3,四组壁棘3以接口2的轴心线为中心呈圆周分布,而接口2中可拆卸连接有对接头4,对接头4内侧固定有用于导流液体的通管,使用时,接口2中的空间能够让对接头4局部伸入,且对接头4的外侧固定有在对接头4伸入并通过旋转装配后能够与对壁棘3磁性配合的锁紧件5,以实现对接头4与接口2之间的装配连接。
[0021]请参阅图5和图6,本申请中的锁紧件5包括四组磁块501,四组磁块501均固定在对接头4的外侧,对接头4伸入后,通过旋转即可使得磁块501被旋转至壁棘3的底部,通过磁性连接的设计,能够让对接头4不受外力影响时无法转动,且壁棘3能够将磁块501阻挡,防止对接头4伸入后脱出,而磁块501的外侧固定有定位挡条502,其中定位挡条502的高度大于磁块501的高度,使得对接头4伸入并旋转时,当定位挡条502抵触壁棘3时,即无法继续旋转,即代表旋转完成。
[0022]具体的,请参阅图2、图3和图6,本申请中的对接头4由从上至下依次一体化连接且外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对接圈401、第二对接圈402、第三对接圈403和第四对接圈404组成,其中第一对接圈401的外径等于接口2的外径,使得对接头4装配后,第一对接圈401下表面与接口2的上表面贴合,而第二对接圈402的直径等于接口2的最大内径,形成第一个密封点,而第三对接圈403的直径小于两组相对壁棘3之间的距离,第三对接圈403局部能够从四组壁棘3之间的间隙中穿过,而第四对接圈404的直径等于接口2的最小内径,形成第二个密封点。
[0023]在使用时,将对接头4中的第二对接圈402、第三对接圈403和第四对接圈404完全伸入后,旋转对接头4,直至定位挡条502抵触壁棘3时,即无法继续旋转,即代表旋转完成,旋转完后,由于磁块501与壁棘3之间采用磁性连接的设计,能够让对接头4不受外力影响时无法转动,且壁棘3能够将磁块501阻挡,防止对接头4伸入后脱出。
[0024]进一步,为使接口2与对接头4之间形成优良的密封效果,请参阅图3、图4和图6,本申请中接口2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阶梯槽201,第一阶梯槽201处卡接有第一密封圈6,第一密封圈6在对接头4装配后位于第一阶梯槽201处,以缩小第二对接圈402与接口2内壁之间的间隙,接口2的内壁上还开设有第二阶梯槽202,第二阶梯槽202中卡接有卡接在对接头4外侧的第二密封圈7,具体的,第四对接圈404的外侧开设有凹槽405,第二密封圈7通过凹槽405卡接在第四对接圈404的外侧,第二密封圈7在对接头4装配后位于第二阶梯槽202处,以缩小第四对接圈404与接口2内壁之间的间隙。
[0025]在使用时,第一密封圈6的设计能够缩小第二对接圈402与接口2内壁之间的间隙,
第二密封圈7的设计能够缩小第四对接圈404与接口2内壁之间的间隙,且通过双重密封,能够使接口2与对接头4之间形成优良的密封效果。
[0026]进一步,为增强对接头4装配在接口2上时的锁合效果,请参阅图5和图6,本申请中的接口2外侧固定有与接口2上端面平齐的常闭式电永磁吸盘圈8,电永磁吸盘圈8电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常闭式电永磁吸盘圈8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过多赘述,而对接头4中第一对接圈401的外侧固定有与第一对接圈401下端面平齐的钢圈9。
[0027]在使用时,利用常闭式电永磁吸盘圈8在断电状态下是磁性的特点,即无需通电即可磁性连接,以增强对接头4装配在接口2上时的锁合效果,且只需在需要拆卸时为常闭式电永磁吸盘圈8通电,即可解除钢圈9与常闭式电永磁吸盘圈8的强磁连接,方便使用,且十分可靠。
[0028]本申请的工作原理:
[0029]将对接头4中的第二对接圈402、第三对接圈403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底壳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下油底壳(1)上的接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2)的内壁上固定有壁棘(3),接口(2)中可拆卸连接有对接头(4),对接头(4)的外侧固定有在对接头(4)伸入并通过旋转装配后能够与对壁棘(3)磁性配合的锁紧件(5);锁紧件(5)包括磁块(501),磁块(501)固定在对接头(4)的外侧,磁块(501)的外侧固定有定位挡条(5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底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2)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阶梯槽(201),第一阶梯槽(201)处卡接有第一密封圈(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底壳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庭辉黄子玉张毅波汤辉邹雪雷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迈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