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具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6978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吊具组件,其包括有吊具,所述吊具组件还包括揽风机构,所述揽风机构包括揽风装置和缆风绳,所述揽风装置引出所述缆风绳;所述吊具包括支撑梁、滑轮、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揽风装置和所述滑轮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滑轮用于引出所述缆风绳,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梁的两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均安装有所述滑轮。吊具组件将揽风装置和吊具集成在一起,为了保证叶片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只需要将从揽风装置引出的揽风绳固定即可,降低了吊装难度;支撑梁两侧均布置滑轮保证了吊装场地不受起重机工位的影响,从而保证吊具的灵活性和通用性。用性。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吊具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特别涉及一种吊具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在吊具带动下进行安装时,叶片受到风力作用会发生摇晃, 为了提高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两种揽风方式,第一、靠人力通过缆风绳拉住吊具的两侧挂点位置,从而防止叶片被风吹动摇晃,保证叶片安装的稳定性, 因此现场需要很多人力, 费力费事,也不安全;第二、采用两套独立的揽风装置,揽风装置通过卷扬绞车引出钢丝绳(缆风绳),钢丝绳固定到吊具侧面的挂点上,以此方式拉住吊具,从而防止叶片被风吹动摇晃,保证叶片安装的稳定性,其中,揽风装置被放置在叶片的安装场地上, 由于对钢丝绳的出绳倾斜角度(与水平方向夹角45
°
~60
°ꢀ
)有一定要求, 然而风机高度普遍100米左右, 故揽风装置到塔筒中心距离有60~100米,故其对现场场地面积要求太大。而且,独立的揽风装置的底盘很大,为了防止安装过程中底盘被揽风绳拉动,还需要配置配重和与地面的地锚销,故此装置非常笨重和繁杂,重量有8吨左右。另外,此装置影响叶片盘车和吊具同时进行下放的效率,而且,大部分山地风场并没有足够的场地来摆放此揽风装置, 对场地要求较高, 也需要多一辆运输车辆转运此设备,安装过程繁琐, 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吊装过程繁琐的缺陷, 提供一种吊具组件。
[0004]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吊具组件,其包括有吊具,所述吊具组件还包括揽风机构,所述揽风机构包括揽风装置和缆风绳,所述揽风装置引出所述缆风绳;所述吊具包括支撑梁、滑轮、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揽风装置和所述滑轮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滑轮用于引出所述缆风绳,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梁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均安装有所述滑轮。
[0005]在本方案中, 吊具组件将揽风装置和吊具集成在一起,为了保证叶片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只需要将从揽风装置引出的揽风绳固定即可,不需要再另行放置揽风装置,而缆风绳的固定流程更简单,从而简化了流程, 降低了吊装难度,省时省力;而且,运输过程中,不需要运输独立揽风装置, 只需要运输集成的吊具组件,降低了运输成本;支撑梁两侧均布置滑轮保证了吊装场地不受起重机工位的影响,也即, 当起重机在第一侧时,如果缆风绳的出绳方向在第二侧,可以将缆风绳盘到支撑梁在第一侧的滑轮上使用,从而使得缆风绳的出绳方向与起重机在同侧; 同样地,起重机在第二侧时也可以保证出绳方向与起重机在同侧,从而保证吊具的灵活性和通用性,不受起重机工位的影响。
[0006]较佳地,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均安装有两个所述滑轮,所述第一侧的两个所述滑轮和所述第二侧的两个所述滑轮均分别靠近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布。
[0007]在本方案中,该结构设置,通过将滑轮靠近支撑梁的两端分布,使得支撑梁上有足
够的空间安装揽风装置,避免使揽风装置与滑轮的位置过近,便于缆风绳从滑轮引出。
[0008]较佳地,所述第一侧的两个所述滑轮和所述第二侧的两个所述滑轮均沿所述支撑梁的中间位置对称分布。
[0009]在本方案中,该结构设置,使得支撑梁和滑轮的受力更均匀,稳定性更好。
[0010]较佳地,所述吊具还包括侧梁,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均安装有两个所述侧梁, 所述缆风绳经所述滑轮引出后从所述侧梁上引出。
[0011]在本方案中,缆风绳从揽风装置并经侧梁引出,使得揽风绳远离吊具下方的叶片,避免缆风绳对吊装时的叶片产生干涉。
[0012]较佳地,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两个所述侧梁均分别安装在所述支撑梁的端部。
[0013]在本方案中,该结构设置,支撑梁受力更合理,缆风绳可以更好地对吊具约束,保证叶片吊装时的稳定性。
[0014]较佳地,所述侧梁在所述支撑梁两侧的方向上能够折叠和展开。
[0015]在本方案中, 该结构设置, 吊装时,侧梁展开, 保证吊装的宽度要求;当不需要吊装时,侧梁折叠收回,从而方便运输,满足公路运输的宽度要求;通过侧梁的折叠和展开状态, 既便于安装又便于运输,提高灵活性。
[0016]较佳地,所述侧梁与所述支撑梁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
[0017]在本方案中,该结构设置,在侧梁长度一定的情况下,缆风绳相对远离支撑梁,也即缆风绳远离支撑梁下方的叶片,从而便于满足吊装的宽度要求。
[0018]较佳地,所述第一侧的所述滑轮和所述第二侧的所述滑轮沿所述支撑梁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0019]在本方案中, 由于滑轮在支撑梁的两侧对称,从而缆风绳在两个吊装侧的滑轮引出时的位置均相同, 便于引出缆风绳, 而且在不同吊装侧吊装时,缆风绳对吊具的拉力也更接近, 从而便于吊装。
[0020]较佳地,所述揽风装置为两组,至少其中一组所述揽风装置沿所述支撑梁的轴向靠近所述支撑梁的中间分布。
[0021]在本方案中,该结构设置,使得支撑梁上有足够的空间布置滑轮,满足滑轮与揽风装置之间的间隔要求,从而缆风绳从揽风装置引出后有足够的空间与缠绕在滑轮上, 从而便于安装缆风绳。
[0022]较佳地,两组所述揽风装置沿所述支撑梁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0023]在本方案中, 该结构设置, 两组揽风装置相对于支撑梁中间对称布置,保证吊具重量分布均匀, 吊具不会倾斜。
[0024]较佳地,所述揽风装置为卷扬机。
[0025]在本方案中,卷扬机稳定性高,卷扬机在工作时,采用电动机等动力源,能够提供稳定的动力,使得揽风装置的升降过程平稳可靠,减少了因为运动不平稳而带来的安全隐患;操作简便,卷扬机通常配有简单的控制面板,使得操作人员能够轻松地控制卷扬机的升降速度、方向和停止等操作,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效率;承载能力大,卷扬机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能够满足揽风装置升降时的承载需求,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维护简单:卷扬机通常采用简单的机械结构, 易于维护和保养。
[0026]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吊具组件将揽风装置和吊具集成在一起,为了保证叶片吊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只需要将从揽风装置引出的揽风绳固定即可,不需要再另行放置揽风装置,而缆风绳的固定流程更简单,从而简化了流程, 降低了吊装难度,省时省力;而且,只需要运输集成的吊具组件,降低了运输成本;支撑梁两侧均布置滑轮保证了吊装场地不受起重机工位的影响, 也即, 当起重机在第一侧时, 如果缆风绳的出绳方向在第二侧,可以将缆风绳盘到支撑梁在第一侧的滑轮上使用,从而使得缆风绳的出绳方向与起重机在同侧; 同样地,起重机在第二侧时也可以保证出绳方向与起重机在同侧, 从而保证吊具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不受起重机工位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吊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叶片安装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具组件,其包括有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组件还包括揽风机构,所述揽风机构包括揽风装置和缆风绳,所述揽风装置引出所述缆风绳;所述吊具包括支撑梁、滑轮、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揽风装置和所述滑轮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梁上,所述滑轮用于引出所述缆风绳,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梁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均安装有所述滑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均安装有两个所述滑轮,所述第一侧的两个所述滑轮和所述第二侧的两个所述滑轮均分别靠近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的两个所述滑轮和所述第二侧的两个所述滑轮均沿所述支撑梁的中间位置对称分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还包括侧梁,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世新冯启志刘磊李国松杨东李沛文陈祥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