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6780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存桶,所述储存桶的内底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贯穿储存桶的内底壁并延伸至底板的下表面,所述传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该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通过传动杆、搅拌叶、第一锥形齿轮、滑杆和第二锥形齿轮的设置,使用过程中,将秸秆腐熟剂添加到储存桶内后,可转动滑杆,使第二锥形齿轮旋转,通过第二锥形齿轮和第一锥形齿轮啮合的效果,使得滑杆转动后能带动传动杆同时转动,利用传动杆旋转带动搅拌叶对储存桶内的液体进行充分融合,从而达到快速搅拌的作用,避免药剂静止后产生沉淀现象。免药剂静止后产生沉淀现象。免药剂静止后产生沉淀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一年两熟或者一年三熟种植区,特别是长江流域,前后两茬作物茬口紧,因此在前茬作物收割到后茬作物种植之间的时间内需要对田地内的秸秆和根茬进行机械化还田处理,秸秆中的虫卵等在直接还田中无法杀死导致下一季作物易产生病虫害,秸秆腐熟剂可加速秸秆分解利用,快速分解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有机物,在一定温度时可将秸秆中的有用元素变成可被农作物直接吸收的有机物,同时可产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提高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阻止杂草生长,增强植物抗逆性,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作物品质,目前的还田加工装置未设置液量监测功能,从而容易导致装置使用时发生液体不足或溢出的现象。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公告)号202220763686.X公开了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该专利通过报警器与液筒底部位置处的触警片接触时,提醒液量充足,实现了加工装置的液量监测功能,上述专利虽然具有液量监测的功能,但是不具有对秸秆腐熟剂搅拌的功能,由于秸秆腐熟剂加入储存桶内后,需要立即搅拌,静止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部分沉淀,长期使用会在储存桶内底壁形成污垢难以清理,并且目前的还田加工装置的喷头是固定的,不能根据需要调整单次喷洒面积,导致使用范围有限,因此设计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存桶,所述储存桶的内底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贯穿储存桶的内底壁并延伸至底板的下表面,所述传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所述传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底板的正面转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呈啮合连接。
[0007]为了使得具有方便转动的作用,作为本技术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所述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扶手。
[0008]为了使得具有加固的效果,作为本技术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板,所述加固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犁刀,所述加固板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轮子。
[0009]为了使得具有排液方便的目的,作为本技术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所述储存桶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与储存桶相导通,所述排液管的
上表面设置有总阀。
[0010]为了使得具有喷洒的作用,作为本技术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所述排液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汇流管,所述汇流管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主喷头。
[0011]为了使得具有定位的功能,作为本技术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所述底板上表面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横板,所述底板上表面靠近横板的一侧开设有定位孔。
[0012]为了使得具有导通的效果,作为本技术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所述横板的上表面插接有限位杆,所述横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与汇流管相导通,所述导管上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分阀,所述导管下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副喷头。
[0013]为了使得具有透视的目的,作为本技术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所述储存桶外表面的一侧开设有观察口,所述观察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透明玻璃。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中,通过传动杆、搅拌叶、第一锥形齿轮、滑杆和第二锥形齿轮的设置,使用过程中,将秸秆腐熟剂添加到储存桶内后,可转动滑杆,使第二锥形齿轮旋转,通过第二锥形齿轮和第一锥形齿轮啮合的效果,使得滑杆转动后能带动传动杆同时转动,利用传动杆旋转带动搅拌叶对储存桶内的液体进行充分融合,从而达到快速搅拌的作用,避免药剂静止后产生沉淀现象。
[0016]2.本技术中,通过横板、定位孔、导管、软管和副喷头的设置,使用过程中,需要单次喷洒较大面积时,可将限位杆抽出后转动横板,使副喷头展开,再将限位杆插在定位孔内,可将横板固定住,打开分阀后通过软管将药剂流入到导管中,并通过副喷头喷洒,通过导管和副喷头展开后再喷洒,能够增加单次喷洒的面积,大大加快喷洒作业速度,不使用时可再次将限位杆抽出后,使横板翻转折叠即可。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导管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滑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传动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板;2、储存桶;3、传动杆;4、搅拌叶;5、第一锥形齿轮;6、滑杆;7、第二锥形齿轮;8、把手;9、扶手;10、加固板;11、犁刀;12、轮子;13、排液管;14、总阀;15、汇流管;16、主喷头;17、横板;18、定位孔;19、导管;20、软管;21、副喷头;22、透明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

4所示,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存桶2,储存桶2的内底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动杆3,传动杆3的一端贯穿储存桶2的内底壁并延伸至底板1的下表面,传动杆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4,传动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5;
[0026]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的正面转动连接有滑杆6,滑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7,第二锥形齿轮7与第一锥形齿轮5呈啮合连接。
[0027]具体使用时,将秸秆腐熟剂添加到储存桶2内后,可转动滑杆6,使第二锥形齿轮7旋转,通过第二锥形齿轮7和第一锥形齿轮5啮合的效果,使得滑杆6转动后能带动传动杆3同时转动,利用传动杆3旋转带动搅拌叶4对储存桶2内的液体进行充分融合,从而达到快速搅拌的作用,避免药剂静止后产生沉淀现象。
[0028]在本实施例中,滑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8,底板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扶手9。
[0029]具体使用时,需要转动滑杆6时,通过把手8转动后方便带动滑杆6旋转,具有转动方便的效果。
[0030]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板10,加固板10的下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存桶(2),所述储存桶(2)的内底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动杆(3),所述传动杆(3)的一端贯穿储存桶(2)的内底壁并延伸至底板(1)的下表面,所述传动杆(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叶(4),所述传动杆(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5);所述底板(1)的正面转动连接有滑杆(6),所述滑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7),所述第二锥形齿轮(7)与第一锥形齿轮(5)呈啮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8),所述底板(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扶手(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加固板(10),所述加固板(10)的下表面设置有犁刀(11),所述加固板(10)的下表面转动连接有轮子(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腐熟式秸秆还田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桶(2)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贠兵兵王钊吴龙驰何振嘉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渭北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