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664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相靠近一侧均设置有滑槽,一侧所述立柱顶壁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贯穿一侧所述滑槽内顶壁且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一,所述螺纹杆一外周螺纹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顶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电容元件,所述电容元件底端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引脚,所述底座顶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检测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当移动板向下运动时,会带动电容器同步向下移动,当引脚均与检测块上的铜片接触后停止,通过铜片使得万用表能够对其进行检测,从而能够达到对多个电容器同时进行漏电检测的效果。电容器同时进行漏电检测的效果。电容器同时进行漏电检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器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器,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效果为电容,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或者导线间都构成一个电容器,当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之间加上电压时,电容器就会储存电荷,电容器所能储存的电荷大小,往往和其体积的大小有关,其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等方面,电容器在生产时,往往会对其进行漏电检测,从而剔除不合格的产品。
[0003]目前对于电容器漏电检测的方法,通常为工作人员使用万用表对待检测的电容器进行依次检测,这种检测方法效率较低,耗费时间长,当产量较多时还需要大量的人手,导致人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相靠近一侧均设置有滑槽,一侧所述立柱顶壁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端贯穿一侧所述滑槽内顶壁且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一,所述螺纹杆一外周螺纹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顶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电容元件,所述电容元件底端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引脚,所述引脚均贯穿移动板底壁,所述底座顶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检测块,所述检测块顶壁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槽,所述通槽内均固定连接有铜片,所述检测块前壁均固定连接有万用表。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移动板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上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壁中部转动连接有连轴,所述连轴底端贯穿支撑板且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所述锥齿轮一前后侧均啮合有锥齿轮二,所述锥齿轮二相远离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二,所述螺纹杆二外周均螺纹连接有限位板。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移动板两端均滑动连接在滑槽内。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铜片上部均向前后侧分开。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铜片均与万用表电性连接。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限位板远离螺纹杆二的一端均贯穿有限位杆一,所述限位杆一前后端均固定
连接在固定板相靠近一侧壁。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7]所述螺纹杆二相远离一端均转动连接在固定板相靠近一侧壁。
[00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9]所述螺纹杆二靠近锥齿轮二一端外周均转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均固定连接在支撑板底壁。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1]所述连轴顶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旋钮转动连接在支撑板顶壁。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3]另一侧所述滑槽内顶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二,所述限位杆二底端贯穿移动板且固定连接在另一侧所述滑槽内底壁。
[0024]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1、本技术中,启动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一进行转动,从而带动连接的移动板进行上下运动,当移动板向下运动时,会带动电容器同步向下移动,当引脚均与检测块上的铜片接触后停止,其中每组检测块的前后侧铜片分别与检测块前壁对应的万用表的正负极相连,从而能够达到对多个电容器同时进行漏电检测的效果,提高检测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0026]2、本技术中,当连轴转动时会带动锥齿轮一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啮合的锥齿轮二和螺纹杆二进行同步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在螺纹杆二上的限位板同时靠近,对放置在移动板上的电容元件进行夹持限位,从而达到防止在进行检测时电容器出现晃动,影响检测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的正视立体图;
[002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的正视局部剖视图;
[002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的侧视局部剖视图。
[0030]图例说明:
[0031]1、底座;2、检测块;3、万用表;4、滑槽;5、螺纹杆一;6、伺服电机;7、限位杆一;8、移动板;9、限位板;10、电容元件;11、固定板;12、支撑板;13、旋钮;14、连接板;15、立柱;16、通槽;17、铜片;18、引脚;19、限位杆二;20、螺纹杆二;21、支撑块;22、锥齿轮一;23、锥齿轮二;24、连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参照图1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15,立柱15相靠近一侧均设置有滑槽4,一侧立柱15顶
壁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6,伺服电机6输出端贯穿一侧滑槽4内顶壁且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一5,启动伺服电机6能够带动螺纹杆一5进行转动,螺纹杆一5外周螺纹连接有移动板8,螺纹杆一5转动时会带动连接的移动板8进行上下运动,移动板8顶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电容元件10,电容元件10底端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引脚18,引脚18均贯穿移动板8底壁,当移动板8向下运动时,会带动电容器同步向下移动,底座1顶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检测块2,检测块2顶壁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槽16,通槽16内均固定连接有铜片17,检测块2前壁均固定连接有万用表3,当引脚18均与检测块2上的铜片17接触后停止,其中每组检测块2的前后侧铜片17分别与检测块2前壁对应的万用表3的正负极相连,从而能够达到对多个电容器同时进行漏电检测的效果,若某个万用表3检测出漏电现象,即可将该组检测块2上的两个电容元件10取出,并分别放置在不同的检测块2上,再次进行检测即可知道具体漏电的电容元件10。
[0034]移动板8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顶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一侧上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顶壁中部转动连接有连轴24,连轴24底端贯穿支撑板12且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22,当连轴24转动时会带动锥齿轮一22进行转动,锥齿轮一22前后侧均啮合有锥齿轮二23,当锥齿轮一22转动时会带动啮合的锥齿轮二23进行转动,锥齿轮二23相远离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二20,螺纹杆二20外周均螺纹连接有限位板9,通过锥齿轮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立柱(15),所述立柱(15)相靠近一侧均设置有滑槽(4),一侧所述立柱(15)顶壁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6),所述伺服电机(6)输出端贯穿一侧所述滑槽(4)内顶壁且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一(5),所述螺纹杆一(5)外周螺纹连接有移动板(8),所述移动板(8)顶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电容元件(10),所述电容元件(10)底端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引脚(18),所述引脚(18)均贯穿移动板(8)底壁,所述底座(1)顶壁固定连接有均匀分布的检测块(2),所述检测块(2)顶壁均设置有均匀分布的通槽(16),所述通槽(16)内均固定连接有铜片(17),所述检测块(2)前壁均固定连接有万用表(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漏电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8)前后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顶壁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一侧上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顶壁中部转动连接有连轴(24),所述连轴(24)底端贯穿支撑板(12)且固定连接有锥齿轮一(22),所述锥齿轮一(22)前后侧均啮合有锥齿轮二(23),所述锥齿轮二(23)相远离一端均固定连接有螺纹杆二(20),所述螺纹杆二(20)外周均螺纹连接有限位板(9)。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锋张春义邱金晖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瑞测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