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6597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溶气腔室,溶气腔室的内部顶端通过轴结构转动安装有导流叶轮,导流叶轮上设置有导流叶片,溶气腔室上方配合导流叶轮设置流入管,且底端设置有流出管,溶气腔室的内部沿气液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多层相互间隔的挡板层,每层挡板层至少包含两个相互配合的挡板件,每个挡板件上均开设有多个贯穿挡板件的小孔,流出管的底端螺纹连接有流出段,流出段内卡设有分水板,流出段的出液端内螺纹连接有分水头,分水头将分水板压合在流出段内部,且与分水头的外侧且与流出段之间外螺纹配合设置有流出盖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于微纳米气泡发生过程中的气液混合效果好,效率高,且便于端头部位的更换。且便于端头部位的更换。且便于端头部位的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0001]本技术涉及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具体是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微纳米气泡技术是把空气、氧气、氮气、氢气或者其他气体以极细微的气泡方式溶于水中,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污水净化等领域。
[0003]公开号为CN212680674U的中国专利文件中提供了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主要包括圆筒形的气液混合腔,气液混合腔的上端设有顶盖以形成封闭的气液回旋室,气液回旋室中设有导向管,导向管的上端与气液回旋室外部连通,导向管的下端延伸至气液回旋室的下端;气液回旋室上端的侧壁上或者顶盖上设有与气液回旋室连通的流入管,导向管的上端设有出液管,出液管的另一端伸出于气液回旋室外部;气液回旋室的上端且位于流入管的下方设有螺旋导流件,气液回旋室进液端的混合液体经过螺旋导流件后以螺旋的方式经过导向管从出液管排出。
[0004]上述方案在实现微纳米气泡的发生时,主要通过气液混合液在导向管内部流通过程中的反复撞击产生,微纳米气泡的发生效果差,无法对流动中的气泡进行切割细化,仅靠撞击分裂实现气泡的分化,导致气泡的分化效果较差;且上述方案中无法对流动中的气液混合液进行逐层分化,流动中的气泡混合液中气泡粒径的大小可控性较低,且多体积的气泡容易混合在一起输送,位于导向管中部的气泡无法实现与管壁的撞击,则无法进一步的分化为更加细小的气泡,因此无法控制微纳米气泡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微纳米气泡的发生效果差及可控性较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溶气腔室,所述溶气腔室的内部顶端通过轴结构转动安装有导流叶轮,所述导流叶轮上设置有导流叶片,所述溶气腔室上方配合导流叶轮设置流入管,且底端设置有流出管,所述溶气腔室的内部沿气液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多层相互间隔的挡板层,每层所述挡板层至少包含两个相互配合的挡板件,每个所述挡板件上均开设有多个贯穿挡板件的小孔,所述流出管的底端螺纹连接有流出段,所述流出段内卡设有分水板,所述流出段的出液端内螺纹连接有分水头,所述分水头将分水板压合在流出段内部,且与所述分水头的外侧且与流出段之间外螺纹配合设置有流出盖头。
[000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水板与流出段之间形成有第一分割腔,且所述分水板上配合第一分割腔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分水孔,加强气泡的细化效果。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水头与流出段以及分水板之间形成有第二分隔腔,所述第二分隔腔侧壁远离分水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分水孔,转变流向,进一步加强气泡的细化效果。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流出盖头与流出段以及分水头之间形成有出水腔,所述流出盖头远离分水头的一端连通出水腔设置有流出孔,再进一步加强气泡的细化效果,同时将气泡聚集,统一排出。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流出段上设置有限位凸沿,所述限位凸沿与流出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片,提高流出段在流出管位置处的安装稳定性和密封性。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凸沿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防滑凸纹,提高限位凸沿旋拧时的便捷性。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流出段的内部配合分水板设置有卡合凸沿,所述分水板与卡合凸沿之间设置有密封垫环,提高分水板的安装密封性和稳定性。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在溶气腔室的内部顶端通过轴结构设置有导流叶轮,通过导流叶轮和导流叶片的作用可以实现气液混合液在进入溶气腔室之后的导流并初步混合,提高汽体与水体之间的混合效率,并且更好地控制混合液的流动方向,提高气泡发生效率。
[0014]2、在导流叶轮以及导流叶片的作用,将通过流入管进入溶气腔室内的气液混合液向下导流,与挡板层接触,通过挡板层上的每个挡板件上的小孔对到达的气液混合液进行切割,并实现气液混合液的冲击混合,从而产生更多气泡,使气体与水体充分混合均匀。
[0015]3、本技术中相邻挡板层之间相互间隔,每层挡板层的挡板件也相互间隔,从而使得溶气腔室内部内置有整体贯通的通道,挡板层不会对气液混合液形成完全的阻挡,同时可以在溶气腔室内壁的阻挡作用下,改变气液混合液的流动方向,反向冲击挡板层,从而使高速的气液混合液流动方向再次发生改变,形成对挡板层的循环冲击,同时通过挡板件上的小孔可以对高速循环的气液混合液进行反复切割,进一步减小气泡的体积,提高气体与水体之间的混合均匀性。
[0016]4、本技术在流出管的出水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流出段、分水板、分水头以及流出盖头;其中,所述分水板与流出段之间形成有第一分割腔,且所述分水板上配合第一分割腔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分水孔,所述分水头与流出段以及分水板之间形成有第二分隔腔,所述第二分隔腔侧壁远离分水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分水孔,所述流出盖头与流出段以及分水头之间形成有出水腔,所述流出盖头远离分水头的一端连通出水腔设置有流出孔;
[0017]经过溶气腔室进行了一系列的混合切割之后的微小分子气泡液进入第一分割腔内,并到达分水板处,流经分水板时,分水板会对大分子气泡水形成阻挡,使得微小分子气泡液在分水板处挤压撞击转化成更加细的微小分子气泡水并从第一分水孔处挤出,同时第一分水孔的设置也可以对其中的体积较大的气泡水进行切割,保证微小分子气泡液到微纳米分子气泡液的转化效率,气泡混合液到达第二分隔腔,微纳米分子气泡液在第二分隔腔内进一步循环撞击,进一步细化微纳米分子气泡液,其细化的程度来自于前面分水处出来的挤压力,撞击后的微纳米气泡水从分水头周向的第二分水孔流出至出水腔内,出水腔的作用主要将从分水头周向排出的纳米微气泡水集中朝一个方向排放,从而实现微纳米气泡水的定向集中排放。
[0018]5、本技术可控性好,且对于微纳米气泡的发生逐层递进,均匀性好,微纳米气泡的发生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分解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流出段、分水板、分水头以及流出盖头之间的连接结构分解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中溶气腔室与挡板件之间的连接结构俯视图。
[0024]图中:1、溶气腔室;2、导流叶轮;3、导流叶片;4、流入管;5、流出管;6、挡板层;7、挡板件;8、小孔;9、流出段;10、分水板;11、分水头;12、流出盖头;13、第一分割腔;14、第一分水孔;15、第二分隔腔;16、第二分水孔;17、出水腔;18、流出孔;19、限位凸沿;20、密封垫片;21、防滑凸纹;22、卡合凸沿;23、密封垫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溶气腔室(1),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气腔室(1)的内部顶端通过轴结构转动安装有导流叶轮(2),所述导流叶轮(2)上设置有导流叶片(3),所述溶气腔室(1)上方配合导流叶轮(2)设置流入管(4),且底端设置有流出管(5),所述溶气腔室(1)的内部沿气液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多层相互间隔的挡板层(6),每层所述挡板层(6)至少包含两个相互配合的挡板件(7),每个所述挡板件(7)上均开设有多个贯穿挡板件(7)的小孔(8),所述流出管(5)的底端螺纹连接有流出段(9),所述流出段(9)内卡设有分水板(10),所述流出段(9)的出液端内螺纹连接有分水头(11),所述分水头(11)将分水板(10)压合在流出段(9)内部,且与所述分水头(11)的外侧且与流出段(9)之间外螺纹配合设置有流出盖头(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板(10)与流出段(9)之间形成有第一分割腔(13),且所述分水板(10)上配合第一分割腔(13)贯穿开设有多个第一分水孔(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亮刘武
申请(专利权)人:益阳市格瑞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