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及微气泡发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多相混合
,涉及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及微气泡发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多相反应体系中,由于气相的在液相中的溶解度几乎都很小,传质的过程受到液膜控制,反应过程就成为了受传质速率控制的反应体系,过程强化技术利用高能气与液涡流能量转换原理将气相剪切成微米级或纳米级的微气泡,在数量级上提升了相间接触面积,传质与传热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0003]一般微气泡可通过文丘里喷射方式、加压减压方式、射流曝气方式、细孔过滤方式、超声方式及旋转切割方式获得。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微气泡获得的方式均有着不适用危险化工行业的缺点,得到的微气泡的尺寸较大、微气泡的尺寸不均匀、微气泡在液相中的稳定性较差、微气泡容易发生聚并的问题,上述微气泡获得的方式采用的装置具有易堵塞、难以实现密闭、存在泄漏风险、能耗较高、设备成本高及体积大等问题。
[0004]CN112642310A公开了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微气泡发生控制方法及装置。利用液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壳体,沿所述壳体的入口到所述壳体的出口方向,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剪切组件;沿所述壳体的入口到所述壳体的出口方向,所述剪切组件包括第一内构件、第二内构件与第三内构件;所述第一内构件包括第一结构板,所述第一结构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结构板朝向所述第二内构件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三内构件包括第三结构板,所述第三结构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三通孔,所述第三结构板朝向所述第二内构件的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内构件包括第二结构板,所述第二结构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结构板朝向所述第一内构件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凹槽数量相同的第一凸起,每个所述第一凸起分别独立地插入每个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结构板与所述第二结构板仅表面边缘处接触,所述第一结构板与所述第二结构板之间形成孔道结构;所述第二结构板朝向所述第三内构件的表面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凹槽数量相同的第二凸起,每个所述第二凸起分别独立地插入每个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三结构板与所述第二结构板仅表面边缘处接触,所述第三结构板与所述第二结构板之间形成孔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结构板、所述第二结构板及所述第三结构板的侧边贴合;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的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板朝向所述第二结构板的表面边缘处设置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第二结构板的表面接触;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三凸起为向所述第一结构板边缘方向逐步递增的第一阶梯状环形凸起,所述第一阶梯状环形凸起的最外侧阶梯与所述第二结构板接触;优选地,所述第三结构板朝向所述第二结构板的表面边缘处设置有第四凸起,所述第四凸起与所述第二结构板的表面接触;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四凸起为向所述第三结构板边缘方向逐步递增的第二阶梯状环形凸起,所述第二阶梯状环形凸起的最外侧阶梯与所述第二结构板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微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心形、星形、或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内径为0.1mm~1cm的圆形;优选地,所述第一凹槽的形状包括圆环、圆柱、棱柱、圆锥、棱锥、圆台、棱台与球体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第二通孔的横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苏梦军,张海洪,辛靖,韩龙年,王宁,杨国明,吕艳艳,卢德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中海油化工与新材料科学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