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的移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6433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07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箱的移动支架,包括支撑框架、移动组件、手持组件。其中,支撑框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固定杆和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固定杆,每个相邻的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通过一个直角活动杆活动连接,第一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一空腔,第二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二空腔,直角活动杆的两端分别容置于相邻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每个直角活动杆的两端分别在相邻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上伸出或缩回以带动支撑框架展开或缩小;移动组件包括四个分别装设于每个直角活动杆邻近地面的一面上的滚动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配不同型号的配电箱,并分别在四个直角活动杆的底部设置一个滚动轮,即可实现移动。动。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箱的移动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箱的移动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箱是现代电力传输中常规作为连接内外电气线路的中转站,配电箱是按照电气接线的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构成低压配电箱。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故障或不正常运行时借助保护电器切断电路或报警。
[0003]目前在室外作业需要使用到配电箱的场景均需要运输工具对配电箱进行运输,通常使用推车或板车对配电箱进行运输,中国专利“一种移动式防爆配电箱”(申请号:201921187803.7)公开了“一种移动式防爆配电箱,移动支架包括底面横栏和中部横栏两层,其中移动支架的底面横栏上设置有底板,底板上设置有放线盘;移动支架的中部横栏顶面设置有托盘,托盘的顶面设置有电控箱。”该技术是通过在中部横栏的两端设置底面横栏和托盘,并在底面横栏上设置万向轮,将配电箱放置于托盘上,以实现对配电箱的移动。另,中国专利“一种便携式配电箱支架”(申请号:201821766342.4)公开了“一种便携式配电箱支架,包括移动车架和安装在移动车架上的后支腿机构,所述的移动车架包括底板,底板上设有配电箱,所述的底板下部安装有行走轮,所述的底板上垂直连接有竖杆,所述的竖杆内开有转杆筒,所述的转杆筒下部开有连杆转动缺口;所述的后支腿机构包括配合转杆筒的转杆,所述转杆下部连接连杆,所述的连杆连接摇臂,所述的摇臂连接后支腿。”该技术是通过将配电箱放置于底板上底板下部安装行走轮,以实现对配电箱的移动。上述现有技术均需要与底板相匹配的围挡以将配电箱固定于底板上,使得一个移动支架仅能适用一种型号的配电箱,若需要不同型号的配电箱,则需要额外准备若干个分别相匹配的移动支架,导致现有的配电箱移动支架适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箱的移动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支架实用性不高,针对不同型号的配电箱需要额外准备若干个分别相匹配的移动支架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配电箱的移动支架,所述移动支架包括:
[0007]支撑框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固定杆和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固定杆,每个相邻的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通过一个直角活动杆活动连接,第一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一空腔,第二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二空腔,所述直角活动杆的两端分别容置于相邻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每个直角活动杆的两端分别在相邻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上伸出或缩回以带动所述支撑框架展开或缩小;
[0008]移动组件,包括四个分别装设于每个直角活动杆邻近地面的一面上的滚动轮。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装设有用于制动所述直角活动杆的第一卡接件,所述直角活动杆上间隔第一预设距离装设有若干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接件扣合于所述第一卡槽上以制动所述直角活动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装设有用于制动所述直角活动杆的第二卡接件,所述直角活动杆上间隔第二预设距离装设有若干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接件扣合于所述第二卡槽上以制动所述直角活动杆。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支架还包括分别固定装设于每个第一空腔内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分别固定装设于每个第二空腔内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直角活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直角活动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分别带动所述直角活动杆的两端分别在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上伸出或缩回。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支架还包括四个第三固定杆,每个第三固定杆内远离地面的一端开设有一个第三空腔,每个第三空腔内活动装设有一个调节杆,每个第三固定杆邻近地面的一端装设有一个所述滚动轮,每个调节杆远离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一端与一个所述直角活动杆固定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支架还包括固定装设于每个第三空腔内的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调节杆在所述第三固定杆上伸出或缩回。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固定杆邻近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上装设有用于制动所述调节杆的第三卡接件,所述调节杆上间隔第三预设距离装设有若干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接件扣合于所述第三卡槽上以制动所述调节杆。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支架还包括装设于一个第三固定杆上的电器盒,所述电器盒内装设有分别与每个第一驱动组件、每个第二驱动组件、每个第三驱动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外部指令分别控制每个一驱动组件、每个第二驱动组件、每个第三驱动组件开启或关闭。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分别用于制动每个滚动轮的卡刹,每个卡刹装设于一个第三固定杆上,每个卡刹与一个滚动轮抵接。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支架还包括手持组件,所述手持组件包括两个直角固定杆,每个直角固定杆包括一个相互垂直连接的转动端和手持端,两个转动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直角活动杆转动连接,两个手持端远离所述转动端的一端均为手持部。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支架还包括四个用于固定外部配电箱的固定件,每个固定件装设于一个直角活动杆上。
[0018]本技术将用于支撑配电箱的支撑框架通过两个第一固定杆、两个第二固定杆和四个直角活动杆组成一个可以伸展或缩小的矩形,以适配不同型号的配电箱,并分别在四个直角活动杆的底部设置一个滚动轮,即可实现移动,且每个滚动轮会跟随每个直角活动杆移动,使得每个滚动轮时刻保持在支撑框架的最外四个角,在使用较大体积的配电箱时不会产生倾斜或偏移。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配电箱的移动支架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配电箱的移动支架一个实施例支撑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配电箱的移动支架一个实施例支撑框架的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配电箱的移动支架一个实施例移动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配电箱的移动支架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配电箱的移动支架一个实施例直角活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技术配电箱的移动支架一个实施例直角活动杆区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技术配电箱的移动支架一个实施例支撑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技术配电箱的移动支架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技术配电箱的移动支架一个实施例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箱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架包括:支撑框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固定杆和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固定杆,每个相邻的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通过一个直角活动杆活动连接,第一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一空腔,第二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二空腔,所述直角活动杆的两端分别容置于相邻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内;每个直角活动杆的两端分别在相邻的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上伸出或缩回以带动所述支撑框架展开或缩小;移动组件,包括四个分别装设于每个直角活动杆邻近地面的一面上的滚动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架还包括四个用于固定外部配电箱的固定件,每个固定件装设于一个直角活动杆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装设有用于制动所述直角活动杆的第一卡接件,所述直角活动杆上间隔第一预设距离装设有若干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接件扣合于所述第一卡槽上以制动所述直角活动杆;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两端分别装设有用于制动所述直角活动杆的第二卡接件,所述直角活动杆上间隔第二预设距离装设有若干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接件扣合于所述第二卡槽上以制动所述直角活动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架还包括分别固定装设于每个第一空腔内的第一驱动组件、以及分别固定装设于每个第二空腔内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直角活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直角活动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分别带动所述直角活动杆的两端分别在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上伸出或缩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元赵俊磊郭金程樊丹丹孟宪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安能集团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