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包顶渣改质的改质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6217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15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包顶渣改质的方法,属于钢材制备技术领域;在RH精炼过程中向钢水加入改质剂以完成顶渣改质;通过将顶渣改质的时机从目前的出钢过程中进行调整到在RH精炼过程中进行,避免了对钢水进行搅拌,进而改善了目前顶渣改质造成的钢液温降的问题。前顶渣改质造成的钢液温降的问题。前顶渣改质造成的钢液温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包顶渣改质的改质剂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钢材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包顶渣改质的改质剂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钢铁企业生产汽车面板等典型钢种时,均不同程度的采用钢包顶渣改质技术,以期减少后续钢包顶渣对钢水的二次氧化和控制合适的CaO/Al2O3,减少和稳定钢中Al2O3夹杂,进而提高钢水纯净度和钢水质量。但采用的钢包顶渣改质技术基本为:转炉/电炉出钢过程加入一定量的白灰、出钢结束或出钢末期含铝质缓释脱氧剂,但现用的含铝质缓释脱氧剂在加入过程中均存在冒烟严重问题,对环保和工人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此类方法是对全部钢包顶渣进行改质,降低钢渣氧化性,因此、需要加入的白灰和含铝质缓释脱氧剂量大,物料消耗多、成本高、渣料熔化效果和均匀性难以保证,同时造成钢水温降大等问题。另外,由于汽车面板为超低碳钢,出钢过程不完全脱氧,钢水中氧含量较高,加入铝质改质剂后,即使将渣中FeO和MnO脱至较低水平,依据分配定律,在随后的钢水运输和精炼处理过程中,钢水中的氧会继续向渣中传递。即在钢水氧势较高的情况下,第一个化学反应式在渣钢反应中占主导,致使实际钢包顶渣改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包顶渣改质的改质剂方法,以改善目前顶渣改质造成的钢液温降的问题。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包顶渣改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RH精炼过程中向钢水加入改质剂以完成顶渣改质。
[000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在RH精炼过程中向钢水加入改质剂包括:
[0006]在钢水于RH精炼的真空室内循环后,向所述钢水加入第一改质剂进行第一改质;
[0007]对所述第一改质后的所述钢水进行深脱碳,后进行加铝脱氧;
[0008]向完成所述加铝脱氧后的钢水加入第二改质剂,完成顶渣改质。
[000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改质剂以质量分数计包括:CaO:30~25%、MgO:45~50%、CaF2:10~20%、SiO2<5%和S≤0.1%;和/或
[0010]所述第二改质剂以质量分数计包括:CaO:45~50%、Al2O3≤10%、CaF2:5~10%、SiO2<5%、Al:36~38%、Mg:1~2%和S≤0.05%。
[001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改质剂的粒度满足:粒度为2~10mm的质量占比为90%以上、粒度>10mm的质量占比<3%。
[00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改质剂的粒度满足:粒度为2~10mm的质量占比为95%以上、粒度>10mm的质量占比为0。
[0013]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改质剂的加入时机为完成所述加铝脱氧后的钢水循环至少3min后。
[001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改质剂的加入量为0.6~0.8kg/t;和/或
[0015]所述第二改质剂的加入量为0.3~0.5kg/t。
[001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RH精炼的真空度<67Pa。
[0017]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改质剂加入时,所述RH精炼的循环气体流量为10~11L/min.t
‑1;
[0018]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改质剂加入前,所述RH精炼的循环气体流量为15~17L/min.t
‑1;所述第二改质剂加入后,所述RH精炼的循环气体流量为12~13L/min.t
‑1。
[00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通过将顶渣改质的时机从目前的出钢过程中进行调整到在RH精炼过程中进行,避免了对钢水进行搅拌,进而改善了目前顶渣改质造成的钢液温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5]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申请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0026]目前,钢铁企业生产汽车面板等典型钢种时,均不同程度的采用钢包顶渣改质技术,以期减少后续钢包顶渣对钢水的二次氧化和控制合适的CaO/Al2O3,减少和稳定钢中Al2O3夹杂,进而提高钢水纯净度和钢水质量。但采用的钢包顶渣改质技术基本为:转炉/电炉出钢过程加入一定量的白灰、出钢结束或出钢末期含铝质缓释脱氧剂,但现用的含铝质缓释脱氧剂在加入过程中均存在冒烟严重问题,对环保和工人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此类方法是对全部钢包顶渣进行改质,降低钢渣氧化性,因此,需要加入的白灰和含铝质缓释脱氧剂量大,物料消耗多、成本高、渣料熔化效果和均匀性难以保证,同时造成钢水温降大等问题。另外,由于汽车面板为超低碳钢,出钢过程不完全脱氧,钢水中氧含量较高,加入铝质改质剂后,即使将渣中FeO和MnO脱至较低水平,依据分配定律,在随后的钢水运输和精炼处理过程中,钢水中的氧会继续向渣中传递。即在钢水氧势较高的情况下,第一个化学反应式在渣钢反应中占主导,致使实际钢包顶渣改质效果不佳。
[0027]目前的工艺是在转炉出钢过程加入2.5~4.5kg/t钢水的白灰;出钢过程钢包底吹
流量控制在300~800L/min,对钢水进行搅拌,促进渣料熔化,出钢时间在5~7min,出钢结束时关闭钢包底吹;随后加入1.5~2.5kg/t钢水的含铝质缓释脱氧剂进行钢包顶渣改质;受出钢过程钢包底吹搅拌、渣料和顶渣改质剂加入量相对偏多影响,转炉出钢温度1680~1690℃。全部完成后钢包经天车吊运至RH精炼进行调温处理、脱碳、脱气、合金化直至循环结束。RH处理结束钢包经天车吊运至铸机进行浇铸。由于顶渣改质是在出钢过程中进行,需要进行搅拌,搅拌会导致钢液温度的损失,该温度的损失至少达到了5℃。
[0028]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包顶渣改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RH精炼过程中向钢水加入所述改质剂以完成顶渣改质。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RH精炼过程中向钢水加入所述改质剂包括:
[0030]S1.在钢水于RH精炼的真空室内循环后,向所述钢水加入第一改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包顶渣改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RH精炼过程中向钢水加入改质剂以完成顶渣改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包顶渣改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RH精炼过程中向钢水加入改质剂包括:在钢水于RH精炼的真空室内循环后,向所述钢水加入第一改质剂进行第一改质;对所述第一改质后的所述钢水进行深脱碳,后进行加铝脱氧;向完成所述加铝脱氧后的钢水加入第二改质剂,完成顶渣改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包顶渣改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改质剂以质量分数计包括:CaO:25%~30%、MgO:45%~50%、CaF2:10%~20%、SiO2<5%和S≤0.1%;和/或所述第二改质剂以质量分数计包括:CaO:45%~50%、Al2O3≤10%、CaF2:5%~10%、SiO2<5%、Al:36%~38%、Mg:1%~2%和S≤0.0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包顶渣改质的改质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改质剂的粒度满足:粒度为2~10mm的质量占比为90%以上、粒度>10mm的质量占比<3%。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亮龚坚刘风刚刘珍童朱良郝丽霞王彦锋陈建光毛锋裴兴伟朱克然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