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发光导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6193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立体发光导光板,涉及一种导光板。提供一种具有立体视觉的平面发光,除可用于LCD显示背光外,也可用于多形状、多图案美观大方的平面几何照明,装潢平面发光面板和装潢平面背景光源等的立体发光导光板。为板状结构,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设有导光线条。板状结构的厚度为1.0~12mm。下表面为曲面或弧面。曲面是横截面为V形的曲面,V形的曲面的夹角为150°~180°;弧面的曲率半径为8~12cm,弧面以中心处到两侧边缘连线组成的夹角为150°~180°。导光线条最好互相平行,所述导光线条的截面积从板边缘至中央呈渐变分布,所述渐变分布是导光线条的截面积最好从板缘至中央呈由大至小渐变分布,即按由外粗向内细渐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尤其是涉及一种嵌入式LED立体发光导光板
技术介绍
导光板是一种将点光源转变为平面光源的重要光传导介质。若在导光板上设计并 制作嵌入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则LED点光源沿着导光板的光学网点向前传导传播,以 获得发光均匀的平面光源。现有的导光板多是设计成大小迥异、距离有别、数量众多的凸网 状微粒(或凹微孔),它将起着对光的散射和折射作用,把沿着平板传导光束散射、折射到 平板表面,从而使整块光学导光板发出柔和、均匀的平面光,因此可显示液晶显示器(LCD) 的诸多信息(文字、图像、符号、动画等),这就是LCD模组。 公告号为CN1485658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 一种具有双面发光、用于液晶显示器 (LCD)的导光板。导光板分别设有两个出光面,其一边设有一个扩散膜和一个液晶显示器 (LCD)组成的,用于显示信息的LCD模块。其主要是在导光板中倾斜设置有多数个分离部, 各个分离部倾斜之方向系由入光面与其中一出光面之相邻边向另一出光面远离入光面之 一边延伸,而各分离部邻近入光面之分离面系呈朝入光面凸出之形态,俾使由入光面进入 之光线能经分离面之反射与折射后分别朝导光板的一个斜面,即出光面折射、透射出来;也 可以由导光板另一面,经过扩散膜将光线散射后,投射至上表面液晶显示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立体视觉的平面发光,除可用于LCD显示背光外, 也可用于多形状、多图案美观大方的平面几何照明,装潢平面发光面板和装潢平面背景光 源等的立体发光导光板。 本专利技术为板状结构,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设有导光线条。 所述板状结构的厚度可为1. 0 12mm。 所述下表面可为曲面或弧面等。所述曲面最好是横截面为V形的曲面(俗称蝙蝠 形翼平面),V形的曲面的夹角最好为150° 180° ;所述弧面的曲率半径可为8 12cm, 所述弧面的曲率半径最好为10cm,所述弧面以中心处到两侧边缘连线组成的夹角最好为 150° 180° 。 所述导光线条最好互相平行,所述导光线条的截面积从板边缘至中央呈渐变分 布,所述渐变分布是导光线条的截面积最好从板缘至中央呈由大至小渐变分布,即按由外 粗向内细渐变。 所述导光线条最好由板边缘向中央呈由疏到密的渐变分布。 所述导光线条的横截面可为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等形状。 所述导光线条之间的距离可为0. 005 1. 0mm。 本专利技术基于几何光学的反射、折射原理,让点光源的光经过线状结构的导光板后 变成诸多线状光束的集合,最后线光状集聚成为平面光,由下表面均匀发出。本专利技术的下表面可采用曲面或弧面,对于下表面为弧面的结构,其曲率半径R为8 12cm, R越大,发光面更均匀,R小些,发光的聚光性能较佳;根据实际需要,有的放矢选择R合适尺寸。 与现有的导光板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由于导光板下表面制成斜面或曲面状,尤其是弧面状或类弧面状,在下表面上从 板边缘向中央靠近,设有由疏到密的导光线条,改变了现有的平面导光板以微粒凸点的结 构,变为线条疏密不同组成的新结构,导光线条在外侧边缘处是较粗线条,近中央处是细线 条,因此发光面宽,比现有的日光灯管或CCFL灯管的照明光线更柔和均匀、环保,可作为面 光源,若在该新线条结构导光板上嵌入式安装上有序排列的点光源发光二极管(LED),则点 光源发出的点光沿着具有光散射、光折射传播时,每一条线状即成为新的线状光束,众多线 状光组成了立体平面光源,整体导光板发光呈均匀柔和。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大小面积可变,可根 据实际需要而设计。本专利技术可以广泛用于办公写字楼、家用小台灯、商场、学校、医院、酒店、 舞厅、歌厅、迪吧、倶乐部等场所的照明及装潢装饰等用途。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上表面)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下表面)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上表面)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下表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2,本专利技术为板状结构,上表面11为平面,下表面12是横截面为V形的 曲面(俗称蝙蝠形翼平面),V形的曲面的夹角为150° 180° (即所述曲面以中心处到 两侧边缘连线组成的夹角为150° 180° );下表面12设有导光线条13。所述板状结构 的厚度为1. 0 12mm,所述导光线条13互相平行,导光线条13的截面积从板边缘至中央呈 由大至小渐变分布,即由外粗向内细渐变。所述导光线条13由板边缘向中央呈由疏到密的 渐变分布。所述导光线条之间的距离可为0. 005 1. 0mm。 所述导光线条的横截面为多边形。 实施例2 参见图3和4,与实施例1类似,其区别在于下表面22为弧面,所述导光线条23的 横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弧面的曲率半径为8 12cm。在图3和4中,上表面的标记为21。权利要求一种立体发光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为板状结构,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设有导光线条。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立体发光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结构的厚度为 1. 0 12mm。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发光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表面为曲面或弧面。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体发光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是横截面为V形的 曲面;所述V形的曲面的夹角为150° 180°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体发光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的曲率半径为8 12cm;所述弧面以中心处到两侧边缘连线组成的夹角为150° 180°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立体发光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的曲率半径为 10cm。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发光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线条互相平行。8. 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立体发光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线条的截面积 从板边缘至中央呈渐变分布,所述渐变分布是导光线条的截面积从板缘至中央呈由大至小 渐变分布。9. 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立体发光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线条是由板边 缘向中央呈由疏到密的渐变分布。10. 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立体发光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线条的横截面 为多边形,圆形或椭圆形;所述导光线条之间的距离为0. 005 1. 0mm。全文摘要一种立体发光导光板,涉及一种导光板。提供一种具有立体视觉的平面发光,除可用于LCD显示背光外,也可用于多形状、多图案美观大方的平面几何照明,装潢平面发光面板和装潢平面背景光源等的立体发光导光板。为板状结构,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设有导光线条。板状结构的厚度为1.0~12mm。下表面为曲面或弧面。曲面是横截面为V形的曲面,V形的曲面的夹角为150°~180°;弧面的曲率半径为8~12cm,弧面以中心处到两侧边缘连线组成的夹角为150°~180°。导光线条最好互相平行,所述导光线条的截面积从板边缘至中央呈渐变分布,所述渐变分布是导光线条的截面积最好从板缘至中央呈由大至小渐变分布,即按由外粗向内细渐变。文档编号F21V8/00GK101761877SQ20101010852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5日专利技术者林时春, 蒋汉玉 申请人:厦门伟然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发光导光板,其特征在于为板状结构,上表面为平面,下表面设有导光线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时春蒋汉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伟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