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作业车用可移动式防撞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5840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施工作业车用可移动式防撞缓冲装置,其在主动构件和滑动构件之间具有缓冲空间,缓冲空间内设置有吸能器件,吸能器件包括多层依次内切设置的筒形吸能构件,当碰撞载荷施加后,外层构件能够首先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耗散载荷施加过程中的能量,当碰撞载荷超过构件的临界载荷后,其能够发生不可逆的塑性形变,继而使得位于内一层的筒形吸能构件能够接收挤压以进行吸能缓冲。借助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形成多级/多层防撞缓冲,从而具有较好的吸能效果,而且多层结构的吸能器件也带来了良好的回收性,当外层筒形吸能构件发生不可逆的破坏时,可单独替换即可完成吸能器件的修复,带来了很高的经济节约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道路施工作业车用可移动式防撞缓冲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安全
,特别涉及一种道路施工作业车用可移动式防撞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的养护施工已经十分普遍。在快速路或高速公路上由于施工养护车辆的速度远低于同车道上行驶的社会车辆,社会车辆在接近养护施工车辆时往往来不及减速导致追尾事故的发生,道路施工养护车辆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000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防撞缓冲装置,使其能够在追尾发生时降低碰撞伤害,减少追尾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道路施工作业车用可移动式防撞缓冲装置,其在追尾发生时能够有效降低和吸收追尾车辆的碰撞能量,从而保障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慢速施工车辆的安全,减少因追尾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施工作业车用可移动式防撞缓冲装置,包括主体构件、行走机构、滑动构件和吸能器件,其中行走机构设置在主体构件上以用于移动行走,滑动构件以在碰撞发生时能够相对于主动构件产生滑动的方式配合设置在主体构件上,滑动构件与主体构件之间具有缓冲空间;吸能器件位于缓冲空间内并固定设置在主体构件上,吸能器件设置成能够在碰撞发生时接收来自滑动构件的挤压;吸能器件包括至少两层依次内套设置的筒形吸能构件,相邻两层筒形吸能构件中位于内层的筒形吸能构件的直径小于位于外层的筒形吸能构件,以使得相邻两层筒形吸能构件之间具有变形空间。
[0006]借助于上述结构设计,本专利技术的防撞缓冲装置能够通过行走机构实现移动式行走,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了良好的机动性。本专利技术的防撞缓冲装置在使用时,能够连接到道路施工作业车上,在碰撞发生时,滑动构件首先会受到来自追尾车辆的碰撞力,从而使得滑动构件产生相对于主体构件的滑动,借助于该滑动运动能够使得位于缓冲空间内的吸能器件被挤压。当吸能器件被挤压时,其能够产生形变,从而对由碰撞产生的能量进行耗散,从而保证施工作业车的安全。
[0007]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可移动式防撞缓冲装置中,相邻两层筒形吸能构件中位于内层的筒形吸能构件内切于位于外层的筒形吸能构件,并且在吸能器件的径向截面上,所有筒形吸能构件的内切点位置依次重叠;在每一筒形吸能构件上,与内切点能够构成直径线的另一点处形成用于接收滑动板承压的承压位置,在沿筒形吸能构件的周向自承压位置向内切点位置的方向上,相邻两层筒形吸能构件之间的变形空间逐渐变小,这使得变形空间在承压位置处最大,从而允许承压位置处能够具有满足工作要求的活动空间,以较好的完成对碰撞载荷产生能量的耗散。其中,所谓内切点依次重叠是指两两筒形吸能构件的内切
点相对应的位于同一位置处,可将此描述为内切点共点。
[0008]借助于该结构设计,本专利技术中的吸能器件能够形成多层依次内切结构,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筒形吸能构件设置为两层内切结构,在另外优选的实施例中,筒形吸能构件设置为三层依次内切的结构。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能够理解到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吸能器件也可以设置为多于三层的结构,例如四层或五层。
[0009]由于本专利技术的吸能器件设置为多层内切结构,从而形成了多层/多级碰撞缓冲效果。并且,在缓冲空间内,吸能器件为竖向放置,即吸能器件中每一筒形吸能构件的中心线为竖向状态,并且与滑动构件的承撞板保持平行。当碰撞发生时,筒形吸能构件在径向上接收滑动构件传递的碰撞载荷,首先位于外层的筒形吸能构件被挤压产生形变,以对接收到的碰撞能量进行耗散。当位于外层的筒形吸能构件因变形而失效(通常指断裂或破坏等不可逆的失效)时,位于内一层的筒形吸能构件能够继续对碰撞载荷进行缓冲。
[0010]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可移动式防撞缓冲装置中,筒形吸能构件设计成,当碰撞载荷施加到筒形吸能构件后,其能够首先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耗散载荷施加过程中的能量,当碰撞载荷超过筒形吸能构件的临界载荷后,其能够发生不可逆的塑性形变,继而使得位于内一层的筒形吸能构件能够接收滑动构件的挤压以进行吸能缓冲。
[0011]其中,所谓临界载荷是指能够使得筒形吸能构件自身产生破坏、断裂等不可逆的塑性变形损坏时的载荷点。借助于上述设计,本专利技术的吸能器件中的筒形吸能构件具有两种形式的形变,即在接收到的碰撞载荷未超过其自身的临界载荷时,筒形吸能构件产生因自身材料性能而具有的弹性形变,而当接收到的碰撞载荷超过其自身的临界载荷时,则筒形吸能构件产生塑性变形,即不可逆的变形破坏,并且因该塑性变形而使得其自身吸能失效,进而位于其内一层的筒形吸能构件能够继续用于吸能缓冲。本专利技术中的筒形吸能构件的这种设计能够借助于现有的材料的性能实现,例如筒形吸能构件通过弹性金属片制成,或者通过弹性合金材料制成,这能够通过现有技术实现,本专利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0012]另外地,在本专利技术中,吸能器件中每一层筒形吸能构件的临界载荷能够设置为不同,优选地,吸能器件中每一层筒形吸能构件的临界载荷自外层向内层变大,这能够形成逐级增加的缓冲力。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吸能器件中每一层筒形吸能构件的临界载荷自外层向内层变小。
[0013]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可移动式防撞缓冲装置中,吸能器件在内切点位置处与主体构件形成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吸能器件与主体构件的连接位置与所述承压位置形成在一个直径线上的相对设置,这使得吸能器件能够在内切点位置形成支撑位置,由承压位置进入的碰撞载荷使得吸能器件的筒形吸能构件以支撑位置不变的方式产生变形。
[0014]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可移动式防撞缓冲装置中,筒形吸能构件设置为三层,最外层筒形吸能构件和中间层筒形吸能构件的承压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中间层筒形吸能构件和最内层筒形吸能构件的承压位置之间的距离。
[0015]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可移动式防撞缓冲装置中,滑动构件为框体结构,其包括承撞板和与承撞板垂直连接的滑动板,滑动板与主体构件的侧部以能够相对滑动的方式配合,缓冲空间形成在承撞板和主体构件的尾部之间,承撞板能够在受到碰撞后与筒形吸能构件的承压位置形成接触。
[0016]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可移动式防撞缓冲装置中,还包括配合设置在滑动构件上的
减速装置,减速装置包括减速构件和将减速构件连接于滑动构件的承撞板上的悬挂机构;减速构件具有收起位置和展开位置,当在收起位置时,减速构件成竖向状态连接于滑动构件的承撞板上,当在展开位置时,减速构件以水平状态向远离滑动构件的方向伸展,并且借助于悬挂机构能够与道路路面之间具有离地距离;当在展开位置后,减速构件能够接收追尾车辆的下压并且能够在接收到追尾车辆的下压后在悬挂机构的作用下与道路路面形成摩擦接触,以对追尾车辆进行减速。
[0017]在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可移动式防撞缓冲装置中,悬挂机构包括连杆块、悬挂弹簧和挡杆,连杆块一端以能相对转动方式与滑动构件的承撞板连接配合,另一端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与减速构件靠近承撞板的端部连接配合,悬挂弹簧一端连接在承撞板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杆块与减速构件转动配合的连接位置处,挡杆固定设置在连杆块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施工作业车用可移动式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构件(1);行走机构(2),所述行走机构(2)设置在所述主体构件(1)上以用于移动行走;滑动构件(3),所述滑动构件(3)以在碰撞发生时能够相对于所述主动构件(1)产生滑动的方式配合设置在所述主体构件(1)上,所述滑动构件(3)与所述主体构件(1)之间具有缓冲空间(4);吸能器件(5),所述吸能器件(5)位于所述缓冲空间(4)内并固定设置在所述主体构件(1)上,所述吸能器件(5)设置成能够在碰撞发生时接收来自滑动构件(3)的挤压;所述吸能器件(5)包括至少两层依次内套设置的筒形吸能构件(6),相邻两层筒形吸能构件(6)中位于内层的筒形吸能构件(6)的直径小于位于外层的筒形吸能构件(6),以使得相邻两层筒形吸能构件(6)之间具有变形空间(7);相邻两层筒形吸能构件(6)中位于内层的筒形吸能构件(6)内切于位于外层的筒形吸能构件(6),并且在吸能器件(5)的径向截面上,所有筒形吸能构件(6)的内切点位置(8)依次重叠;在每一筒形吸能构件(6)上,与内切点能够构成直径线的另一点处形成用于接收滑动板承压的承压位置(9),在沿筒形吸能构件(6)的周向自承压位置(9)向内切点位置(8)的方向上,相邻两层筒形吸能构件(6)之间的所述变形空间(7)逐渐变小;所述筒形吸能构件(6)设计成,当碰撞载荷施加到筒形吸能构件(6)后,其能够首先通过自身的弹性形变耗散载荷施加过程中的能量,当碰撞载荷超过筒形吸能构件(6)的临界载荷后,其能够发生不可逆的塑性形变,继而使得位于内一层的筒形吸能构件(6)能够接收滑动构件(3)的挤压以进行吸能缓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施工作业车用可移动式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器件(5)在所述内切点位置(8)处与所述主体构件(1)形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施工作业车用可移动式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吸能构件(6)设置为三层,最外层筒形吸能构件(6)和中间层筒形吸能构件(6)的承压位置(9)之间的距离小于中间层筒形吸能构件(6)和最内层筒形吸能构件(6)的承压位置(9)之间的距离。4.根据所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施工作业车用可移动式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构件(3)为框体结构,其包括承撞板(10)和与所述承撞板(10)垂直连接的滑动板(11),所述滑动板(11)与所述主体构件(1)的侧部以能够相对滑动的方式配合,所述缓冲空间(4)形成在所述承撞板(10)和所述主体构件(1)的尾部之间,所述承撞板(10)能够在受到碰撞后与所述筒形吸能构件(6)的承压位置(9)形成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道路施工作业车用可移动式防撞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合设置在所述滑动构件(3)上的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邓敏喻火饶畅张建旭胡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伟登交通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