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叠合板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是将预制部件在工厂预先制作,再到工地装配而成,相较于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建筑而言,装配式建筑具有自重轻,造价低,安装简单,施工速度快,施工污染环境少,抗震性能好的优点,其中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在传统对装配式叠合板的就位施工都是通过在叠合板就位时采用撬棍调整板的位置,这样会损坏叠合板,造成叠合板边角破碎,碎片掉落在支座上,造成叠合板与支座间有缝隙,在浇筑接缝混凝土时导致板底漏浆。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吊塔吊起叠合板实现叠合板的安装和就位,叠合板上通常设有桁架上弦筋和腹杆筋,用铁链条或钢丝绳将塔吊吊钩与组合吊架可靠连接,在起吊时,吊钩同时钩住桁架上弦筋和腹杆筋,观测各吊点是否受力、构件是否基本水平,确认无异常后开始吊运就位。
[0004]现有技术采用钢丝绳或者铁链条进行输送的方式容易在输送过程中产生晃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动葫芦(4),设置在装配式叠合板(1)正上方,所述电动葫芦(4)包括吊钩装置(41)、连接在所述吊钩装置(41)上的起升驱动装置(42),所述起升驱动装置(42)用于带动吊钩装置(41)升降;提升吊具组合架(2),设置在所述吊钩装置(41)底部,所述提升吊具组合架(2)具备主架体(21),所述主架体(21)顶部设置有吊架(22),所述吊架(22)固定安装在所述吊钩装置(41)的底部,所述主架体(21)底部设置有至少四个中间吊件(23),所述中间吊件(23)分别对应装配式叠合板(1)的上端面靠近四个边角的位置,所述主架体(21)底部还固定设置有限位件(24),所述限位件(24)底部形成限位框架(241),所述限位框架(241)为水平状态,且与所述装配式叠合板(1)上端面抵接;配合吊件(3),与装配式叠合板(1)内桁架上弦筋(11)和腹杆筋(12)配合固定,所述配合吊件(3)具备第一配合槽座(31)和第二配合槽座(32),所述第二配合槽座(32)安装在所述第一配合槽座(31)的底部,所述第二配合槽座(32)设置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配合槽座(31)与所述上弦筋(11)最高点底部和所述腹杆筋(12)底部配合固定,所述第二配合槽座(32)与所述上弦筋(11)侧边底部配合固定,所述第二配合槽座(32)的角度可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升驱动装置(42)包括驱动舱(421)、设置在所述驱动舱(421)内的驱动电机(422)、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422)输出端的卷筒(423)以及缠绕设置在所述卷筒(423)上的吊索(424);所述驱动舱(421)上连接有电动平移车(425),所述吊钩装置(41)连接在所述吊索(424)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装置(41)包括设置在所述吊索(424)底部的吊柱(411)、设置在吊柱(411)底部的吊座(412);所述吊架(22)固定在所述吊座(412)上,所述吊柱(411)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平板(413),所述连接平板(413)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柱(414),所述连接柱(414)外套设有至少一个伸缩筒柱(415),所述伸缩筒柱(415)之间相互套接,所述连接柱(414)和所述伸缩筒柱(415)内部之间、所述伸缩筒柱(415)之间均设置有连接弹簧(41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架(22)为对称安装在所述主架体(21)上的成对的钢性杆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叠合板快速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吊件(23)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架体(21)底部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焕庆,何玉龙,邱祥欣,么学春,黄国庆,杨旭,苏跃中,周润,丁玎,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