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生领域用抗菌单向导湿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5787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9
一种卫生领域用抗菌单向导湿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先将落麻纤维、棉纤维混合成网,以获得混合纤维网,再对混合纤维网进行正、反水刺获得刺后纤维网,水刺会带动棉纤维做同方向的滑移,正向水刺的压力大于反向水刺的压力,在刺后纤维网中,棉纤维的含量由上至下呈渐增的梯度分布趋势,最后将刺后纤维网依次经脱漂、水洗、烘干后,以得到抗菌单向导湿非织造布。本设计不仅能够实现单向导湿,环保性较强,而且能够将棉麻纤维进行混纺,反渗量较少,舒适度较高。较高。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卫生领域用抗菌单向导湿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向导湿非织造布,属于非织造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卫生领域用抗菌单向导湿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麻纤维有“天然纤维之王”的美誉,其独有的活性空腔导汗纤维结构可以使吸入的汗液渗透到空腔内并快速导出,让它具备了优越的透气性与传热性,吸水多而散湿快,有着让人非常惊喜的凉爽感。但通常麻纤维的结晶度与取向度均较大,使得麻纤维的初始模量较大,导致麻纤维的刚性较大,麻产品的手感较硬,不舒适。若将麻纤维与棉纤维混纺,似乎能通过棉纤维具有的优异亲肤舒适性能来提升混纺产品的舒适性能,但由于麻纤维与棉纤维的性能差异较大(比如麻纤维的长度较长、麻纤维刚性较大),导致麻纤维往往与棉纤维不能同时进行混纺,除非对制备棉麻混合纤维网的梳理机进行改进,但过程会繁琐复杂,且成本较大。
[0003]全棉水刺材料因其优异的亲肤性能与柔软性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但纯棉产品吸湿后不易散去,且纵向导湿性能较差,导致其吸湿后会产生闷热感,会降低舒适度,同时易滋生细菌。为了解决全棉水刺材料导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生领域用抗菌单向导湿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落麻纤维、棉纤维混合成网,以获得混合纤维网,该混合纤维网中落麻纤维的重量小于或等于棉纤维,且落麻纤维的刚度大于棉纤维;第二步:先从混合纤维网的上方,对混合纤维网进行正向水刺,在正向水刺的过程中,棉纤维被水针带动,且向下滑移,待正向水刺结束后,再从混合纤维网的下方,对混合纤维网进行反向水刺,部分棉纤维被水针带动,且向上滑移,待反向水刺结束后,获得刺后纤维网,且正向水刺的水刺压力是反向水刺的水刺压力的1.5—2倍;在刺后纤维网中,棉纤维的含量由上至下呈渐增的梯度分布趋势;第三步:将刺后纤维网依次经脱漂、水洗、烘干后,以得到抗菌单向导湿非织造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卫生领域用抗菌单向导湿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中,所述正向水刺的水刺压力为10—15Mpa,所述反向水刺的水刺压力为5—10Mpa。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卫生领域用抗菌单向导湿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所述混合纤维网的克重为20—150克/平方米。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卫生领域用抗菌单向导湿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所述混合纤维网中,所述落麻纤维、棉纤维的重量份比为2—3:8—7。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卫生领域用抗菌单向导湿非织造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如全王鹏刘骏韬曹仁广朱波涛涂虎黄菁菁张帅杰
申请(专利权)人:恒天嘉华非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