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足尺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试验的车辙深度预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足尺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试验的车辙深度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内的服役性能预测对于路面设计和养护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是控制路面设计是否合理、养护决策是否及时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路面长期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的重要前提。沥青路面的全寿命周期,一般是指路面建成到最后破坏的全过程,按照我国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对于高速公路而言,至少要达到15年的使用寿命,或者相当于5000万次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0003]在评价沥青路面服役性能的各类指标中,车辙深度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性指标,车辙深度越大,沥青混合料层产生的塑性永久变形越大,对行车安全越不利,特别是雨天行车极易引起侧滑现象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我国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也对各等级公路全寿命周期内的沥青混合料层容许车辙深度给出了相应要求,主要目的就是控制沥青路面在服役过程中不产生过大的车辙,以保证行车安全性,而当车辙深度超过容许值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足尺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试验的车辙深度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根据拟进行车辙深度预测道路的基本情况,确定该道路的公路等级、设计使用年限、交通荷载等级、符合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要求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以及沥青路面结构型式及各结构层的材料类型;2)在露天的自然环境中修建与拟预测道路的沥青路面结构型式及各结构层的材料类型完全相同的足尺路面;其中,足尺路面的宽度至少为2条车道的宽度7.5m,足尺路面长度至少为50m,足尺路面各结构层厚度与拟预测道路的各层厚度完全相同,路面材料采用正常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3)采用实际车辆作为试验加载装置,车型为二轴以上货车,采取单向、渠化交通的荷载方式进行加载,车辆运行速度为60
‑
80km/h,采用式(1)将加载货车各轴的轴载换算成当量设计轴载作用次数;加载货车的数量不少于4辆;式中:N
i
——加载货车第i个轴的当量设计轴载作用次数;C1——轴组系数,前后轴间距大于3m时分别按单个轴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m时,双联轴取2.1,三联轴取3.2;C2——轮组系数,双轮组取1,单轮组取4.5;P
i
——加载货车第i个轴的轴重,单位为kN;4)在足尺路面所处的露天自然环境中设置气象站或温度传感器,对大气温度进行连续观测,观测频率为每5
‑
15分钟观测1次;5)在足尺路面上利用试验加载装置开展长期加载试验;6)每完成1
‑
120万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时,采用车载式激光断面仪对足尺路面的车辙深度进行1次检测;7)收集步骤6)中每完成1
‑
120万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时,通过气象站或温度传感器观测的所有大气温度数据,求这些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大气温度的代表值;8)当完成符合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要求的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时,暂时停止加载;9)汇总整理足尺路面在全寿命周期加载试验过程中的全部车辙深度检测数据、当量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和大气温度代表值;10)按照式(2)建立步骤9)中三种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拟合确定回归系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兴业,王旭东,肖倩,单伶燕,吴洋,杨光,任子辰,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