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路线各点位置的视角漫游同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544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路径跟踪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路线各点位置的视角漫游同步方法,旨在解决将当前视角调整为漫游视角的技术问题。其包括:采用视野采集设备,获取移动点位的位置数据,以及基于预设置的移动路径,确定所述视野采集设备的相邻待移动点位的点位信息;根据所述相邻待移动点位的点位信息,计算所述视野采集设备的视角偏移值;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视角偏移值,对所述视频采集设备的当前视角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当前视角同步到相邻移动点位对应的漫游视角。本发能够实现视野采集设备移动过程中的视角同步,还在当前视角和漫游视角之间偏移值设置了较小的阈值,提高了漫游视角的精确度,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观看体验。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观看体验。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观看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路线各点位置的视角漫游同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路线各点位置的视角漫游同步方法,属于路径跟踪


技术介绍

[0002]在地理信息应用中,通常会在地图上根据对实际场景的演示需求绘制动态路径,例如在军用巡逻路线的演示过程中,会根据已有的点位信息绘制巡逻路径的需求,从而获得一条或者多条动态移动路径,动态移动路径是由多个点位组成,这些点包含了经度、维度和高度等坐标信息,并且还附带有时间信息,通过时间信息还能够标识移动路径到达该点位的时刻。
[0003]但是,在实际应用场景的演示过程中,如果仅仅只是更新路径的同步移动过程,难以满足用户的观感体验。因此,还需要给用户同步漫游视角,达到动态移动路径的地图漫游结果,而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将移动路径和漫游视角同步的方案,无法使地理视野和移动路径的轨迹方向保持一致,导致用户观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漫游视角同步方法、装置、电子终端及存储介质,解决将当前视角调整为漫游视角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路线各点位置的视角漫游同步方法,包括:
[0007]采用视野采集设备,获取移动点位的位置数据,以及基于预设置的移动路径,确定所述视野采集设备的相邻待移动点位的点位信息;
[0008]根据所述相邻待移动点位的点位信息,计算所述视野采集设备的视角偏移值;
[0009]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视角偏移值,对所述视野采集设备的当前视角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当前视角同步到相邻移动点位对应的漫游视角。
[0010]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所述位置数据包括视野采集设备采集的当前视角和三维位置信息;
[0011]所述当前视角包括当前俯仰角和当前航向角;
[0012]所述三维位置信息包括视野采集设备采集的移动点位的经度、维度和高度;
[0013]其中,随着视野采集设备的移动,所述三维位置信息也随之移动。
[0014]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点位包括俯仰角和航向角,所述仰角和航向角的计算公式如下:
[0015]所述俯仰角的表达式为:
[0016][0017]其中,angle
v
为俯仰计算角;lat
c
为视野采集设备所处点位的纬度;lon
c
为视野采集设备所处点位的经度;height
c
为视野采集设备所处点位的高度;lat
n
为相邻待移动点位
的纬度;lon
n
为相邻待移动点位的经度;height
n
为相邻待移动点位的高度;为视野采集设备所处点位和相邻待移动点位之间的距离差;为视野采集设备所处点位和相邻待移动点位之间的高度差;
[0018]所述航向角的表达式为:
[0019]angle
vaw
=atan2(sin(lon
n

lon
c
)*cos(lat
n
),cos(lat
c
)*sin(lat
n
)
[0020]‑
sin(lat
c
)*cos(lat
n
)*cos(lon
n

lon
c
))
[0021]其中,angle
vaw
为航向计算角;
[0022]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所述计算得出的俯仰计算角,用于确定所述视野采集设备对应的俯仰角偏移值,所述俯仰角偏移值表达式如下:
[0023][0024]其中,为俯仰角偏移值;为俯仰角设定阈值;angle

v
为历史俯仰计算角;
[0025]所述计算得出的航向计算角,用于确定所述视野采集设备对应的航向角偏移值,所述航向角偏移值表达式如下:
[0026][0027]其中,为航向角偏移值,angle

vaw
为历史航向计算角,β为航向角设定阈值。
[0028]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所述视野采集设备所处点位和相邻待移动点位之间的距离差获取过程如下:
[0029]设置地球半径为R,对于地面上的任意一点,其纬度与经度弧度值分别设置为θ、将所述维度和经度弧度值转化到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其表达式如下:
[0030][0031]设置地心为O,地面上的A点的纬度与经度弧度值分别为θ1,B点的纬度与经度分别为θ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为(x1,y1,z1),(x2,y2,z2),通过所述A点和B点的直角坐标系得出AB之间的直线距离,所述表达式如下:
[0032][0033]根据所述获取的AB之间的直线距离获取∠AOB的夹角,所述表达式如下:
[0034][0035][0036]基于所述∠AOB的夹角,计算AB之间弧形距离S,其公式如下:
[0037][0038]将所述经度和维度转化A2R弧值函数,并代入到B之间弧形距离S的计算公式,获得视野采集设备所处点位和相邻待移动点位之间的距离差,所述表达式如下:
[0039][0040]A2R(lat
c
)其中,EARTH
RADIUS
为地球半径;A2R函数用于将经度和纬度转化为弧值的函数;A2R(lat
c
)为视野采集设备所处点位的纬度转化为弧值;A2R(lat
n
)为相邻待移动点位的纬度转化为弧值;A2R(lon
c
)为视野采集设备所处点位的经度转化为弧值;A2R(lon
n
)为相邻待移动点位的经度转化为弧值。
[0041]结合第一方面,进一步地,所述将调整后的当前视角同步到相邻移动点位对应的漫游视角过程如下:
[0042]设置所述当前视角中的当前俯仰角,通过所述俯仰角偏移值对当前俯仰角进行调整,获取相邻待移动点位的漫游俯仰角,所述相邻待移动点位的漫游俯仰角表达式如下:
[0043][0044]其中,angle
v_n
为相邻待移动点位的漫游俯仰角;angle
v_c
为当前俯仰角;
[0045]设置所述当前视角中的当前航向角,通过所述俯仰角偏移值对当前航向角进行调整,获取相邻待移动点位的漫游航向角,所述相邻待移动点位的漫游航向角表达式如下:
[0046]angle
vaw_n
=angle
vaw_c
+β(angle
vaw

angle

vaw
)
[0047]其中,angle
vaw_n
为相邻待移动点位的漫游航向角;angle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路线各点位置的视角漫游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用视野采集设备,获取移动点位的位置数据,以及基于预设置的移动路径,确定所述视野采集设备的相邻待移动点位的点位信息;根据所述相邻待移动点位的点位信息,计算所述视野采集设备的视角偏移值;根据所述计算得到的视角偏移值,对所述视野采集设备的当前视角进行调整,并将调整后的当前视角同步到相邻移动点位对应的漫游视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路线各点位置的视角漫游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数据包括视野采集设备采集的当前视角和三维位置信息;所述当前视角包括当前俯仰角和当前航向角;所述三维位置信息包括视野采集设备采集的移动点位的经度、维度和高度;其中,随着视野采集设备的移动,所述三维位置信息也随之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路线各点位置的视角漫游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点位包括俯仰角和航向角,所述仰角和航向角的计算公式如下:所述俯仰角的表达式为:其中,angle
v
为俯仰计算角;lat
c
为视野采集设备所处点位的纬度;lon
c
为视野采集设备所处点位的经度;height
c
为视野采集设备所处点位的高度;lat
n
为相邻待移动点位的纬度;lon
n
为相邻待移动点位的经度;height
n
为相邻待移动点位的高度;为视野采集设备所处点位和相邻待移动点位之间的距离差;为视野采集设备所处点位和相邻待移动点位之间的高度差;所述航向角的表达式为:angle
vaw
=atan2(sin(lon
n

lon
c
)*cos(lat
n
),cos(lat
c
))*sin(lat
n
)

sin(lat
c
)*cos(lat
n
)*cos(lon
n

lon
c
))其中,angle
vaw
为航向计算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路线各点位置的视角漫游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得出的俯仰计算角,用于确定所述视野采集设备对应的俯仰角偏移值,所述俯仰角偏移值表达式如下:其中,为俯仰角偏移值;为俯仰角设定阈值;angle

v
为历史俯仰计算角;所述计算得出的航向计算角,用于确定所述视野采集设备对应的航向角偏移值,所述航向角偏移值表达式如下:其中,为航向角偏移值,angle

vaw
为历史航向计算角,β为航向角设定阈值。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路线各点位置的视角漫游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野采集设备所处点位和相邻待移动点位之间的距离差获取过程如下:
设置地球半径为R,对于地面上的任意一点,其纬度与经度弧度值分别设置为θ、将所述维度和经度弧度值转化到三维空间直角坐标系,其表达式如下:设置地心为O,地面上的A点的纬度与经度弧度值分别为θ1,B点的纬度与经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真王睿陈涵张文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