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镀废水站生化进水前的除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5390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电镀废水站生化进水前的除镍方法,主要包括污染物含量及药品投加量的确定、UV/Fenton处理以及絮凝沉淀出水,由在线监控系统分别取样测定废水中的COD值及TP值等各项污染物指标,根据测出的污染物含量由药品投加量计算及投加系统分别计算各种药品投加量,然后在后续的UV/Fenton处理以及絮凝沉淀出水阶段进行准时准量准地的进行药品的投放。经过该方法处理后的废水各项污染物指标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处理过程中无有毒有害气体生成,废水的色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相比通常的Fenton处理方法效果更好,总镍含量可以稳定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镀废水站生化进水前的除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用于电镀废水站生化进水前的除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镀废水的特点是高含盐、水量大且污染物含量高。电镀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氮、磷以及重金属离子如Cu
2+
、Cr
6+
/Cr
3+
、Zn
2+
以及Ni
2+
等,重金属离子镍是废水中高度难去除的污染物。电镀废水集中式废水处理站处理电镀废水的通常工艺流程是先将不同类型的废水进行分类处理,处理结束后再汇集成综合废水进入生化系统进行处理。进入生化系统的废水,表征废水中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值可生化性的指标B/C(B: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生化需氧量,C:COD)较低。而最难降解去除的镍离子,在综合废水中的含量会在0.5mg/L附近波动直至超过1mg/L甚至更高。
[0003]出于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指标B/C等目的,并通过生化处理除氮和除磷,使生化处理后的出水COD值以及总氮、总磷等满足排水标准,通常在生化进水中要投加大量的醋酸钠等碳源。生化系统对于重金属离子基本没有去除能力。
[0004]紫外光(ultraviolet,UV)催化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已有诸多工程在运行,其中UV/Fenton在化妆品合成废水以及PVA(polyvinyl alcohol或vinylalcohol polymer,聚乙烯醇)废水、UV/O3在核电工业洗衣废水及UV/H2O2在有机废气喷淋废水等废水处理领域中已经有工程在上海、广东、福建等地运行之中。UV/Fenton技术相对普通的Fenton氧化,主要优点是可以大幅度降低污泥量,提升双氧水的氧化效果或氧化能力。某些废水,如PVA废水、贴片电子元件端子电极镀银废水以及洗衣液合成废水等有机污染物的氧化中,废水中的Fe
3+
在UV作用下甚至可以由于快速高效的氧化有机污染物而被全部还原成Fe
2+
。这种情况,极大的提高了氧化剂的利用率并且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
[0005]经过生化处理后的废水各项污染物指标尤其是总镍含量降低至稳定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

2008)》表2所规定的废水总镍含量不高于0.5mg/L的排放限值是电镀废水处理工业的一个难题,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电镀废水站生化进水前的除镍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镀废水站生化进水前的除镍方法,经过该方法处理后的废水各项污染物指标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处理过程中无有毒有害气体生成,废水的色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降低,相比通常的Fenton处理方法效果更好,总镍含量可以稳定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

2008)》表2所规定的废水总镍不高于0.5mg/L的排放限值要求。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镀废水站生化进水前的除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1)废水在进入UV/Fenton处理系统前进入调节池,调节池收集足够的废水后,由在线监控系统分别取样测定废水中的COD值及TP值等各项污染物指标,根据测出的污染物含量由药品投加量计算及投加系统分别计算各种药品投加量;
[0011]2)调节池内的废水进入UV/Fenton处理系统中的氧化池内,当氧化池内收集足够废水后,加入硫酸亚铁,然后在氧化池内投加酸或者碱调节氧化池内废水的pH1值至1

10之间;
[0012]3)pH1调节完毕后,开启UV/Fenton处理系统中的UV灯系统,在氧化池内投加双氧水,双氧水投加完毕后,继续开启UV灯系统,UV灯系统开启的总时长是1

10h;
[0013]4)UV灯系统开启时长达到后,关闭UV灯系统,将氧化池内废水排放至絮凝沉淀系统中的加药池内,加药池收集足够废水后,在加药池内投加A,A投加完毕后,在加药池内投加碱调节加药池内废水的pH2值,碱投加完毕后,加药池内废水的pH2值范围是9

13之间;
[0014]5)pH2调节完毕后,在加药池内投加足量PAM,PAM投加完毕后,将加药池内废水排放至絮凝沉淀系统中的沉淀池内,废水在沉淀池内停留时间是1

5h;
[0015]6)废水在沉淀池内停留时间结束后,上部清水排放至絮凝沉淀系统中的pH值回调池,下部污泥排放至絮凝沉淀系统中的压滤机,压滤机收集足够污泥后,开启压滤机,压滤机压滤出的清水排放至pH值回调池,压滤机压滤出的干污泥另行处理;
[0016]7)pH值回调池收集足够废水后,在pH值回调池内投加酸直至pH值回调池内废水的pH3范围在6

9之间,pH值回调池内废水的pH值调节完毕后,将pH值回调池内废水排放至生化处理系统。
[0017]优选的,所述pH1的优选值范围是2

5之间。
[0018]优选的,所述UV灯系统开启时长的优选值范围是1.5

5h之间。
[0019]优选的,所述pH2的优选值范围是9

10之间。
[0020]优选的,所述A为无机盐,所述双氧水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7.5%。
[0021]优选的,所述硫酸亚铁(FeSO4·
7H2O)投加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0022]m
1 = 2.34
ꢀ×ꢀ
COD
ꢀꢀꢀ
(1)
[0023]所述式(1)中m1的单位是kg/m3或kg/t,所述COD的单位是g/L,废水的体积单位m3(立方米)与重量单位t(吨)是等同的;
[0024]m
2 = 9.86
ꢀ×ꢀ
TP
ꢀꢀꢀꢀ
(2)
[0025]所述式(2)中m2的单位是kg/m3或kg/t,所述TP是废水中总磷的含量,所述TP的单位是g/L;
[0026]比较m1与m2的大小,取m1与m2中较大的一个值,所述m1与m2中较大的一个值记为m0;
[0027]结合氧化池内的有效容积计算硫酸亚铁的投加量:
[0028]M = U
ꢀ×ꢀ
m0ꢀꢀꢀ
(3)
[0029]所述氧化池的有效容积为U,所述U的单位是m3或t,计算式(3)计算出的结果M就是所述氧化池内需要投加的硫酸亚铁的量,单位是:kg。
[0030]优选的,所述双氧水投加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0031]v
0 = 13.241
ꢀ×ꢀ
COD
ꢀ×ꢀ
n
ꢀꢀꢀꢀ
(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镀废水站生化进水前的除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废水在进入UV/Fenton处理系统前进入调节池,调节池收集足够的废水后,由在线监控系统分别取样测定废水中的COD值及TP值等各项污染物指标,根据测出的污染物含量由药品投加量计算及投加系统分别计算各种药品投加量;2)调节池内的废水进入UV/Fenton处理系统中的氧化池内,当氧化池内收集足够废水后,加入硫酸亚铁,然后在氧化池内投加酸或者碱调节氧化池内废水的pH1值至1

10之间;3)pH1调节完毕后,开启UV/Fenton处理系统中的UV灯系统,在氧化池内投加双氧水,双氧水投加完毕后,继续开启UV灯系统,UV灯系统开启的总时长是1

10h;4)UV灯系统开启时长达到后,关闭UV灯系统,将氧化池内废水排放至絮凝沉淀系统中的加药池内,加药池收集足够废水后,在加药池内投加A,A投加完毕后,在加药池内投加碱调节加药池内废水的pH2值,碱投加完毕后,加药池内废水的pH2值范围是9

13之间;5)pH2调节完毕后,在加药池内投加足量PAM,PAM投加完毕后,将加药池内废水排放至絮凝沉淀系统中的沉淀池内,废水在沉淀池内停留时间是1

5h;6)废水在沉淀池内停留时间结束后,上部清水排放至絮凝沉淀系统中的pH值回调池,下部污泥排放至絮凝沉淀系统中的压滤机,压滤机收集足够污泥后,开启压滤机,压滤机压滤出的清水排放至pH值回调池,压滤机压滤出的干污泥另行处理;7)pH值回调池收集足够废水后,在pH值回调池内投加酸直至pH值回调池内废水的pH3范围在6

9之间,pH值回调池内废水的pH值调节完毕后,将pH值回调池内废水排放至生化处理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镀废水站生化进水前的除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H1的优选值范围是2

5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镀废水站生化进水前的除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V灯系统开启时长的优选值范围是1.5

5h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镀废水站生化进水前的除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H2的优选值范围是9

10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镀废水站生化进水前的除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为无机盐,所述双氧水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27.5%。6.根据权利要求2

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电镀废水站生化进水前的除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亚铁(FeSO4·
7H2O)投加量的计算方法如下:m
1 = 2.34
ꢀ×ꢀ
COD
ꢀꢀꢀ
(1)所述式(1)中m1的单位是kg/m3或kg/t,所述COD的单位是g/L,废水的体积单位m3(立方米)与重量单位t(吨)是等同的;m
2 = 9.8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衡云华康佑军张志雄徐伟姗唐世龙吴浩翔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威特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