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搬运抓取装置及救援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5213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搬运抓取装置及救援车,其中机械搬运抓取装置包括:框架机构,具有一装载区,装载区用于装载待转运件;第一变自由度机构,设于框架机构的一侧,被设置为控制框架机构的垂直位置;第二变自由度机构,设于框架机构的另一侧,被设置为控制框架机构的水平位置;抓取机构,连接第二变自由度机构,被设置为抓取待转运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转移伤员或者物资,可大大降低人员的搬运负担,提高搬运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搬运抓取装置及救援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搬运装置
,尤其是指一种机械搬运抓取装置及救援车。

技术介绍

[0002]救治搬运是指用人工或简单的工具将伤病员从发病现场移动到能够治疗的场所,或把经过现场救治的伤员移动到运输工具上。
[0003]目前,常用的救援方式主要依靠医护车,但是该救援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如下:运输成本较高,转运效率太低,遇到狭窄道路更是步履维艰;并且,该方案严重依赖救护人员进行搬运。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无法解决伤员抢运时间短、危险性高、救治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搬运抓取装置及救援车。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机械搬运抓取装置,包括:
[0008]框架机构,具有一装载区,所述装载区用于装载待转运件;
[0009]第一变自由度机构,设于所述框架机构的一侧,被设置为控制所述框架机构的垂直位置;其包括第一驱动源和至少一个连杆,所述第一驱动源的作用端连接所述连杆,所述连杆的端部连接所述框架机构;
[0010]第二变自由度机构,设于框架机构的另一侧,被设置为控制所述框架机构的水平位置;其包括第二驱动源、剪叉式模块和水平滑动模块,所述第二驱动源的固定部安装于所述框架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源的作用端连接所述剪叉式模块,所述剪叉式模块和所述水平滑动模块滑动连接;
[0011]抓取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变自由度机构,被设置为抓取待转运件;其包括基座、第三驱动源和铲斗,所述水平滑动模块和所述第三驱动源的固定部均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三驱动源的作用端连接所述铲斗。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侧板,所述侧板和所述连杆连接。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剪叉式模块包括至少一个X型基本单元,所述X型基本单元包括两个铰接于一点的剪叉臂,所述第二驱动源的作用端连接所述X型基本单元的铰接点,所述X型基本单元和所述水平滑动模块滑动连接。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X型基本单元有多个,多个所述X型基本单元串联形成多级剪叉式机构。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滑动模块包括第三滑轨和沿所述第三滑轨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轨沿所述框架机构的宽边所在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滑块安装于所述X型基本单元的剪叉臂的端部。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组滑动模块,一组所述滑动模块对称设置在所述框架机构的两侧,所述滑动模块被设置为控制所述抓取机构的运动方向。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模块包括至少一级导轨和至少一个沿所述导轨滑动的滑块,所述导轨沿所述框架机构的长边所在方向设置。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变自由度机构还包括第一支座,所述第一驱动源的固定部安装于所述第一支座,且所述第一驱动源的主体和所述第一支座呈预设角度设置。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二驱动源和所述第三驱动源均为液压缸。
[0020]一种救援车,包括:
[0021]车体,具有容置腔,且设有侧门;
[0022]至少一个如上述所述的机械搬运抓取装置,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
[0023]行走机构,设于所述车体的底部,驱动所述车体行走。
[002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5]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机械搬运抓取装置解决了狭窄道路中对伤员的紧急转移后送,降低了对医护人员的依赖,相较于医护人员常规使用的担架,保障了伤员的人身安全,并可在搬运途中始终保持稳定,避免对伤员的二次伤害。
[0026]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机械搬运抓取装置对于重复性搬运数量较多和/或重量较大的物品,不仅节省成本,还省时,作业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2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机械搬运抓取装置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机械搬运抓取装置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救援车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救援车的机械搬运抓取装置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0032]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救援车的机械搬运抓取装置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0033]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救援车的机械搬运抓取装置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0034]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0、第一变自由度机构;101、第一支座;102、第一驱动源;103、第一连杆;104、第二连杆;200、框架机构;201、顶板;202、侧板;203、底板;300、滑动模块;301、第一滑块;302、第一滑轨;303、第二滑块;304、第二滑轨;400、第二变自由度机构;401、第二支座;402、第二驱动源;403、剪叉式模块;404、第三滑块;405、第三滑轨;500、抓取机构;501、第三支座;502、摇杆;503、铲斗;504、第三驱动源;600、待转运件;700、救援车;701、车体;702、侧门;703、行走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6]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
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0037]实施例1:
[0038]结合图1和图2,一种机械搬运抓取装置,包括第一变自由度机构100、框架机构200、滑动模块300、第二变自由度机构400和抓取机构500。
[0039]其中,框架机构200具有一装载区,装载区用于装载待转运件600;具体地,框架机构200包括平行设置的顶板201和底板203,顶板201和底板203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侧板202,侧板202和第一变自由度机构100的连杆连接。进一步地,底板203的长度为1950mm

1980mm,底板203的宽度为530mm

660mm,该尺寸符合搬运需要,便于病人与伤员躺卧;另外,不限制顶板201的尺寸,只要顶板201和底板203后续均能收纳于救援车700的车体701内部即可。
[0040]此外,参照图1所示,以顶板201的宽边所在直线为X轴,以顶板201的长边所在直线为Y轴,以顶板201的高所在直线为Z轴,建立坐标系。
[0041]两个第一变自由度机构100设于框架机构200的一侧,且两个第一变自由度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搬运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机构(200),具有一装载区,所述装载区用于装载待转运件(600);第一变自由度机构(100),设于所述框架机构(200)的一侧,被设置为控制所述框架机构(200)的垂直位置;其包括第一驱动源(102)和至少一个连杆,所述第一驱动源(100)的作用端连接所述连杆,所述连杆的端部连接所述框架机构(200);第二变自由度机构(400),设于框架机构(200)的另一侧,被设置为控制所述框架机构(200)的水平位置;其包括第二驱动源(402)、剪叉式模块(403)和水平滑动模块,所述第二驱动源(402)的固定部安装于所述框架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源(402)的作用端连接所述剪叉式模块(403),所述剪叉式模块(403)和所述水平滑动模块滑动连接;抓取机构(500),连接所述第二变自由度机构(400),被设置为抓取待转运件(600);其包括基座、第三驱动源(504)和铲斗(503),所述水平滑动模块和所述第三驱动源(504)的固定部均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三驱动源(504)的作用端连接所述铲斗(5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搬运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机构(200)包括平行设置的顶板(201)和底板(203),所述顶板(201)和所述底板(203)之间设有至少一个侧板(202),所述侧板(202)和所述连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搬运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叉式模块(403)包括至少一个X型基本单元,所述X型基本单元包括两个铰接于一点的剪叉臂,所述第二驱动源(402)的作用端连接所述X型基本单元的铰接点,所述X型基本单元和所述水平滑动模块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子龙王昊廉琦王峰梁力何彪秋渊根史建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江南航天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