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钻孔钟控延时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5213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钻孔钟控延时释放装置,包括从后向前依次连接的锚定爪、连接筒、机械钟、释放结构和线缆连接器;所述的锚定爪包括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锚定结构,所述的锚定结构包括在固定杆上开设的第一通槽,所述的固定杆上开设有一对对称分布的第一凹槽,一对所述的第一凹槽之间开设有第二通槽;利用机械钟的计时功能,实现线缆连接器的延时释放,并且利用机械钟发条储蓄的能量,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器旋转释放凸轮实现线缆连接器释放的释放动作,使得下放至钻孔中的线缆、设置在线缆上的传感器以及线缆连接器的能够及时回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煤矿钻孔中传感器锚定后无法释放的技术问题。器锚定后无法释放的技术问题。器锚定后无法释放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钻孔钟控延时释放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煤矿井下地质勘探领域,涉及钻孔钟控延时释放装置,具体是一种煤矿钻孔钟控延时释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矿井下钻孔在煤矿安全开采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探放水、抽采瓦斯、注浆改造、应力释放等,都离不开钻孔,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为了治理水害、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施工钻孔的数量和长度越来越多,随着各类传感技术的进步,传感器的体积和功耗越来越小,因此充分利用钻孔开展各种检测和探测,将更加有利于灾害的防治,目前一般采用人力或者钻机推送的方式将钻孔传感器送入孔中,但是在抽取推送杆或者撤钻时,可能会改变传感器在孔内的布置位置,甚至把传感器也拖出孔外,导致无法正常检测与探测,利用倒刺可以锚定传感器,但是检测与探测完成后,无法取出传感器,不仅仅影响钻孔的后续使用和安全,而且传感器也无法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钻孔钟控延时释放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煤矿钻孔中传感器锚定后无法释放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煤矿钻孔钟控延时释放装置,包括从后向前依次连接的锚定爪、连接筒、机械钟、释放结构和线缆连接器;
[0006]所述的锚定爪包括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锚定结构,所述的锚定结构包括在固定杆上开设的第一通槽,所述的固定杆上开设有一对对称分布的第一凹槽,一对所述的第一凹槽之间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的第一通槽与所述的第二通槽连通且垂直;所述的第一通槽中可转动设置有一对倒刺;所述的第二通槽中设置有滑杆,所述的滑杆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的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穿出第一通槽与所述的倒刺固定连接;
[0007]所述的机械钟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的壳体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之间设置有一对对称分布的支撑板,一对所述的支撑板之间设置齿轮组,所述的齿轮组的一侧的支撑板设置有机械钟控制栓,所述的机械钟控制栓的轴向后侧设置有机械钟控制杆的一端,所述的机械钟控制杆另一端穿过所述的第一支撑架和连接筒且顶在所述的滑杆上;
[0008]所述的机械钟控制栓包括异形块和设置在异形块底部的挡杆,所述的挡杆上套设有扭簧,所述的扭簧的顶端固定在挡杆顶部,所述的挡杆的底端固定在支撑板上;
[0009]位于所述的连接筒内的机械钟控制杆上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弹簧的直径大于所述的第一支撑架上的机械钟控制杆的穿过孔;所述的第二弹簧的轴向后端的机械钟控制杆上固定设置有挡块;
[0010]所述的释放结构包括与第一壳体相连的第二壳体,所述的第二壳体内设置有释放凸轮,所述的释放凸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的蜗杆向后穿过第一支撑架且啮合有蜗轮,所述的蜗轮与所述的齿轮组啮合;所述的释放凸轮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的卡扣的一端夹持在释放凸轮的外壁上,且其接触处的释放凸轮的外壁上沿轴向开设有一对对称分布的第二凹槽;卡扣的另一端夹持所述的线缆连接器;所述的第二壳体上开设有一对对称的卡扣安装槽,所述的卡扣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卡板,每一块所述的卡板包括固定相连且连接处夹角为钝角的两块板子,且其连接处可转动设置在对应的卡扣安装槽中。
[0011]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12]所述的卡扣通过销钉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的卡扣安装槽中。
[0013]所述的固定杆上开设有与第一通槽连通的销孔,所述的倒刺的一端在第一通槽内通过销钉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0015]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有机械钟和释放结构,利用机械钟的计时功能,实现线缆连接器的延时释放,并且利用机械钟发条储蓄的能量,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器旋转释放凸轮实现线缆连接器释放的释放动作,使得下放至钻孔中的线缆、设置在线缆上的传感器以及线缆连接器的能够及时回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煤矿钻孔中传感器锚定后无法释放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的机械钟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中的释放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锚定爪的结构板示意图;
[0021]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械钟和释放结构的外壳示意图;
[0022]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机械钟控制栓的具体结构;
[0023]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释放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

锚定爪,2

连接筒,3

机械钟,4

释放结构,5

线缆连接器;
[0025]101

固定杆,102

锚定结构,103

第一通槽,104

第一凹槽,105

第二通槽,106

倒刺,107

滑杆,108

第一弹簧,109

第一销钉;
[0026]301

第一壳体,302

第一支撑架,303

第二支撑架,304

支撑板3,305

齿轮组,306

机械钟控制栓,307

机械钟控制杆,308

扭簧,309

第二弹簧,3010

挡块;
[0027]30601

异形块,30602

挡杆;
[0028]401

第二壳体,402

释放凸轮,403

蜗杆,404

蜗轮,405

卡扣,406

第二凹槽,407

卡扣安装槽,408

第二销钉。
[0029]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0]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所有零部件,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均采用本领域
已知的零部件。
[0031]以下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2]本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煤矿钻孔钟控延时释放装置,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从后向前依次连接的锚定爪1、连接筒2、机械钟3、释放结构4和线缆连接器5;
[0033]锚定爪1包括固定杆101,固定杆10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锚定结构102,锚定结构102包括在固定杆101上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钻孔钟控延时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后向前依次连接的锚定爪(1)、连接筒(2)、机械钟(3)、释放结构(4)和线缆连接器(5);所述的锚定爪(1)包括固定杆(101),所述的固定杆(10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锚定结构(102),所述的锚定结构(102)包括在固定杆(101)上开设的第一通槽(103),所述的固定杆(101)上开设有一对对称分布的第一凹槽(104),一对所述的第一凹槽(104)之间开设有第二通槽(105);所述的第一通槽(103)与所述的第二通槽(105)连通且垂直;所述的第一通槽(103)中可转动设置有一对倒刺(106);所述的第二通槽(105)中设置有滑杆(107),所述的滑杆(107)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108)的一端,所述的第一弹簧(108)的另一端穿出第一通槽(103)与所述的倒刺(106)固定连接;所述的机械钟(3)包括第一壳体(301),所述的壳体(301)内部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架(302)和第二支撑架(303),所述的第一支撑架(302)和第二支撑架(303)之间设置有一对对称分布的支撑板(304),一对所述的支撑板(304)之间设置齿轮组(305),所述的齿轮组(305)的一侧的支撑板(304)设置有机械钟控制栓(306),所述的机械钟控制栓(306)的轴向后侧设置有机械钟控制杆(307)的一端,所述的机械钟控制杆(307)另一端穿过所述的第一支撑架(302)和连接筒(2)且顶在所述的滑杆(107)上;所述的机械钟控制栓(306)包括异形块(30601)和设置在异形块底部的挡杆(30602),所述的挡杆(30602)上套设有扭簧(308),所述的扭簧(308)的顶端固定在挡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建华丛琳闫文超崔伟雄鲁晶津袁博王冰纯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