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形沉井井底封底混凝土自动寻轨振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5182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形沉井井底封底混凝土自动寻轨振捣装置,涉及建筑工具技术领域,包括行走梁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在沉井上的两侧,所述行走梁活动设在固定支架上,且行走梁通过驱动部驱动移动,所述行走梁上活动设有移动块,且移动块通过行走部驱动,所述移动块的前端设有轴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PLC主机来操纵行走梁实现前后移动,操纵移动块来实现左右移动,操纵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来实现振捣棒的上下移动,操纵第一伸缩臂转动以及旋转臂转动来实现振捣棒的多方向、角度振动,无需人员移动振捣棒,移动运输效率高,少量人的参与,保障用电安全、人员自身安全,操作简便、移动振捣效率高,并且可以实现自动振捣,振捣质量好。振捣质量好。振捣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形沉井井底封底混凝土自动寻轨振捣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方形沉井井底封底混凝土自动寻轨振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建筑行业、市政行业、公路行业、环保行业、煤炭行业等领域往往需要进行沉井作业,涉及到的有地铁站、雨污管井、桥墩、粗格栅、煤矿井筒施工等,在沉井施工时,由于深度较深,人员上下需要通过竖向爬梯存在不便,工器具运输需要通过传统的人力拖拽方可运输,且坑底可能存在突涌水以及泥浆等风险,沉井下沉到指定标高位置后需要立即浇筑混凝土封底,否则地下水就会突涌上来,传统封底用的混凝土为C25标号,浇筑厚度不小于1.5米;由于封底混凝土厚度至少大于1.5米,人员在沉井内部振捣时,会受到混凝土流体的阻力,严重时会将振捣人员冲击倒下,并且因为人员振捣行走不便,导致振捣效率低下,影响封底的质量,为沉井带来渗漏水隐患,传统沉井封底混凝土浇筑振捣施工时,采用人员站立在沉井上部,三个人对振捣泵的电机进行固定,另外2个人分别一左一右使用麻绳牵制振捣器的振捣棒头,使其上下提升振捣棒进行振捣,但是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的沉井封底混凝土振捣方式完全依靠振捣头的自重下落,存在振捣不到位的情况;2.由于沉井的韧角下部呈现锐角,传统的沉井封底混凝土振捣棒无法倾斜振捣,导致韧角下部无法振捣;3.传统的沉井封底混凝土振捣方式采用人工牵引振捣棒,导致效率低下,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4.由于振捣棒电机较重,换位振捣时,在狭小的沉井顶部移动非常不便,存在人员坠落风险,和安全用电风险;5.由于受到振捣棒长度的限制,对于较深的沉井采用此方法无法有效开展实施,且不得与泵车同时使用;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方形沉井井底封底混凝土自动寻轨振捣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方形沉井井底封底混凝土自动寻轨振捣装置,该方形沉井井底封底混凝土自动寻轨振捣装置无需人员移动振捣棒,移动运输效率高,少量人的参与,保障用电安全、人员自身安全,操作简便、移动振捣效率高,并且可以实现自动振捣,振捣质量好,振捣点位均匀,质量有保障。
[0004]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方形沉井井底封底混凝土自动寻轨振捣装置,包括行走梁和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在沉井上的两侧,所述行
走梁活动设在固定支架上,且行走梁通过驱动部驱动移动,所述行走梁上活动设有移动块,且移动块通过行走部驱动,所述移动块的前端设有轴套,所述轴套的内部转动设有第一伸缩臂,且第一伸缩臂输出端的一侧转动设有旋转臂,所述旋转臂的前端设有安装套,所述安装套的内部设有第二伸缩臂,所述第二伸缩臂的输出端软性设有振捣棒;所述驱动部、行走部、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的运行以及第一伸缩臂的转动、旋转臂的转动均通过PLC主机控制。
[000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伸缩臂输出端内部的底部设有软性内衬,所述振捣棒通过软性内衬与第二伸缩臂的输出端软性连接。
[000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两端均设有支撑耳,且固定支架通过支撑耳支撑在沉井的井壁上。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支架的顶部设有导轨槽,所述行走梁底部的两侧均转动设有导轮,所述导轮与导轨槽相适配。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支板和驱动轮,所述支板设在行走梁的两侧,所述驱动轮转动设在支板的底部,且支板的顶部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轮连接,且驱动轮的内侧接触所述固定支架。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移动块贯穿口内部的上下端和一侧均滚动设有滚珠,且滚珠支撑在行走梁上,所述行走部包括行走轮和行走电机,所述行走轮转动设在移动块内部的一端,且行走轮的一端延伸至贯穿口内并用于和行走梁接触,所述行走电机设在移动块顶部的一端,且行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行走轮连接。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伸缩臂外侧的上端设有齿轮圈,所述轴套的一侧设有托板,且托板上设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设有与齿轮圈相适配的齿轮。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伸缩臂输出端的一侧设有调节电机,且调节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旋转臂连接。
[0012]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伸缩臂和第二伸缩臂结构相同,且第一伸缩臂和第二伸缩臂均包括套管和插杆,所述插杆活动插设入套管的内部,且套管内部的两侧均设有导向槽,所述插杆两侧的上端均设有与导向槽相适配的导向块。
[00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套管的内部转动设有螺丝杆,且螺丝杆下端贯穿至插杆内部并螺纹适配,所述套管内部的上方设有伺服电机,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螺丝杆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PLC主机来操纵行走梁实现前后移动,操纵移动块来实现左右移动,操纵第一伸缩臂、第二伸缩臂来实现振捣棒的上下移动,操纵第一伸缩臂转动以及旋转臂转动来实现振捣棒的多方向、角度振动,无需人员移动振捣棒,移动运输效率高,少量人的参与,保障用电安全、人员自身安全,操作简便、移动振捣效率高,并且可以实现自动振捣,振捣质量好,振捣点位均匀,质量有保障。
[0015]2、本专利技术的振捣棒可以调节方向角度,有效振捣沉井韧角下部的混凝土,杜绝漏振,二级伸缩臂,可以适用于深度较深的沉井作业,还可以与混凝土泵车同步作业,不影响浇筑工作。
[0016]3、本专利技术对于方形的沉井,可以在PLC主机内输入PLC程序来实现自动点位寻轨精
准振捣,无需人员操作,施工效率高,自动化程度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振捣棒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软性内衬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行走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块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伸缩臂和第二伸缩臂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行走梁;2、固定支架;3、沉井;4、移动块;5、轴套;6、第一伸缩臂;7、旋转臂;8、安装套;9、第二伸缩臂;10、振捣棒;11、软性内衬;12、支撑耳;13、导轨槽;14、导轮;15、支板;16、驱动轮;17、驱动电机;18、滚珠;19、行走轮;20、行走电机;21、齿轮圈;22、托板;23、减速电机;24、齿轮;25、调节电机;26、套管;27、插杆;28、导向槽;29、导向块;30、螺丝杆;31、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一
[0020]根据图1、2、3、4、5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方形沉井井底封底混凝土自动寻轨振捣装置,包括行走梁1和固定支架2,所述固定支架2设在沉井3上的两侧,所述行走梁1活动设在固定支架2上,且行走梁1通过驱动部驱动移动,所述行走梁1上活动设有移动块4,且移动块4通过行走部驱动,所述移动块4的前端设有轴套5,所述轴套5的内部转动设有第一伸缩臂6,且第一伸缩臂6输出端的一侧转动设有旋转臂7,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沉井井底封底混凝土自动寻轨振捣装置,包括行走梁(1)和固定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设在沉井(3)上的两侧,所述行走梁(1)活动设在固定支架(2)上,且行走梁(1)通过驱动部驱动移动,所述行走梁(1)上活动设有移动块(4),且移动块(4)通过行走部驱动,所述移动块(4)的前端设有轴套(5),所述轴套(5)的内部转动设有第一伸缩臂(6),且第一伸缩臂(6)输出端的一侧转动设有旋转臂(7),所述旋转臂(7)的前端设有安装套(8),所述安装套(8)的内部设有第二伸缩臂(9),所述第二伸缩臂(9)的输出端软性设有振捣棒(10);所述驱动部、行走部、第一伸缩臂(6)、第二伸缩臂(9)的运行以及第一伸缩臂(6)的转动、旋转臂(7)的转动均通过PLC主机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沉井井底封底混凝土自动寻轨振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臂(9)输出端内部的底部设有软性内衬(11),所述振捣棒(10)通过软性内衬(11)与第二伸缩臂(9)的输出端软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形沉井井底封底混凝土自动寻轨振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的两端均设有支撑耳(12),且固定支架(2)通过支撑耳(12)支撑在沉井(3)的井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方形沉井井底封底混凝土自动寻轨振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的顶部设有导轨槽(13),所述行走梁(1)底部的两侧均转动设有导轮(14),所述导轮(14)与导轨槽(13)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方形沉井井底封底混凝土自动寻轨振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支板(15)和驱动轮(16),所述支板(15)设在行走梁(1)的两侧,所述驱动轮(16)转动设在支板(15)的底部,且支板(15)的顶部设有驱动电机(17),所述驱动电机(17)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轮(16)连接,且驱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宝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矿业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