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5146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3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转动机构包括承载基座、第一同步摆臂、第二同步摆臂、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一阻尼组件;第一同步摆臂和第二同步摆臂与承载基座连接;第一同步摆臂与第一固定板连接,第二同步摆臂与第二固定板连接;第一同步摆臂包括第一摆臂本体和第一齿条;第一阻尼组件安装于第一固定板,第一阻尼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一阻尼件;第一阻尼件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一同步摆臂带动第一齿条推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阻尼件弹性形变,以使第一阻尼件产生阻尼力。本申请提供的转动机构结构简单,重量较轻,降低了设计和装配难度,利于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利于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利于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的产品。其中可折叠电子设备因具有较大的显示面积和便于携带的优点,已经逐渐成为发展趋势。目前的可折叠电子设备实现折叠和展开功能主要依靠转动机构,现有技术中的转动机构采用多个齿轮加弹簧实现同步转动的同时具有一定阻尼力,以提升用户使用时的阻尼手感。
[0003]然而,目前的转动机构,具有较多阻尼结构等部件,结构比较复杂且重量增加,增加了设计和装配难度,不利于电子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动机构和可折叠电子设备,结构比较简单,且重量较轻,降低了设计和装配难度,利于电子设备轻薄化设计。
[0005]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动机构,包括:承载基座、第一同步摆臂、第二同步摆臂、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一阻尼组件。其中承载基座为长条状。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为长方体薄板状。第一同步摆臂和第二同步摆臂均为窄条状。
[0006]第一同步摆臂和第二同步摆臂分别安装于承载基座在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且与承载基座转动连接;第一同步摆臂与第一固定板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同步摆臂与第二固定板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同步摆臂包括第一摆臂本体和位于第一摆臂本体的第一齿条,第一摆臂本体与承载基座转动连接,且与第一固定板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一阻尼组件安装于第一固定板,第一阻尼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一阻尼件;第一阻尼件位于第一固定板,且第一阻尼件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
[0007]第一同步摆臂能够带动第一齿条推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阻尼件发生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后的第一阻尼件产生阻尼力。
[0008]本申请中,第一阻尼组件安装于第一固定板,相较于将第一阻尼组件安装于承载组件而言,降低了承载基座的厚度方向的尺寸,进而降低了整个转动机构厚度方向的尺寸;第一阻尼组件装设于第一固定板,为装设于承载基座上的部件让出更多空间,使得其余部件更易安装在承载基座上,且精度要求相对降低,从而利于降低成本。
[0009]另外,相较于设置在承载基座上的阻尼组件,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阻尼组件无需采用多个弹簧和连接杆等部件,结构比较简单,减少了转动机构的零部件数量,从而降低了组装难度,减轻了转动机构的整体重量,进而降低了成本。
[0010]另外,本申请利用第一阻尼件的弹性形变为第一同步摆臂提供阻尼力,使得第一同步摆臂带动第一固定板悬停,第一固定板带动第一壳体悬停,使得用户获得良好的阻尼感。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同步摆臂和第二同步摆臂相对转动,第一齿条推动第一齿
轮转动,以使第一阻尼件弹性形变,使第一固定板悬停在预设角度。这里的“预设角度”是指可折叠电子设备悬停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夹角,也就是,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的夹角。预设角度的范围是0~180
°

[0012]利用第一阻尼件的弹性形变提供阻尼力,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板能够悬停在预设角度,进而使得第一壳体悬停在预设角度,且结构比较简单,能够提供足够的阻尼力,增加用户使用的便利性,使用户获得良好的阻尼感。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尼件包括第一内环、第一外环和第一阻尼条;第一外环套于第一内环的外周且和第一内环同心排布;第一阻尼条位于第一内环和第一外环之间,且第一阻尼条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内环的外周面和第一外环的内周面。第一内环和第一外环其中一个固定连接第一齿轮,其中另一个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第一内环和第一外环能够相对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以使第一阻尼条在自然状态和弯曲状态之间切换。
[0014]由此,转动机构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阻尼条未发生弹性形变,且不产生阻尼力。第一同步摆臂带动第一齿条推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内环相对第一外环转动,或者是带动第一外环相对第一内环转动,以使第一阻尼条的一端相对另一端产生位移,此时第一阻尼条从自然状态逐渐成为弯曲状态,弯曲后的第一阻尼条产生阻尼力。阻尼力作用于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将阻尼力传递至第第一同步摆臂,第一同步摆臂将阻尼力传递至第一固定板,进而实现第一壳体的悬停在预设角度。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环固定连接第一齿轮,第一外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第一齿轮带动第一内环相对第一外环转动。
[0016]具体的,第一齿轮包括第一轮齿、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固定轴,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一齿轮的一侧面,第一齿轮转动连接第一固定轴,且第一固定轴的部分位于第一齿轮的另一侧面之外。第一轮齿为环状的外齿。第一连接杆的外周面设有第三限位槽。第三限位槽为两个。第一轮齿与第一齿条啮合。
[0017]第一阻尼件还包括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第一内环的内周面,第一固定块为两个。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第一外环的外周面,第二固定块为两个。
[0018]第一阻尼件的第二固定块位于第一安装槽的槽侧面的第一限位槽内,以确保第一外环相对第一固定板固定,即使得第一外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第一齿轮的第一连接杆位于第一阻尼件的第一内环内,且第一固定块位于第一连接杆的第三限位槽内,以确保第一内环不会相对第一齿轮旋转,即第一阻尼件的第一内环固定连接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第一固定轴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以增加第一齿轮沿着第一固定轴转动时的稳定性。进而第一外环和第一内环可以相对旋转,且为第一内环相对第一固定板转动,第一外环相对第一固定板静止。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内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第一外环固定连接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带动第一外环相对第一内环转动。其中,第一内环通过过盈配合或者卡凸卡槽配合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第一外环通过过盈配合或者卡凸卡槽配合等方式固定连接第一齿轮。以此实现第一内环和第一外环的相对旋转,且为第一外环相对第一固定板转动,第一内环相对第一固定板静止。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尼条相对第一阻尼件的径向方向倾斜。第一阻尼件的径向方向指的是第一外环所在圆的圆心指向第一外环所在圆上任一点的方向。在第一内环和
第一外环之间有限的空间内,将第一阻尼条倾斜设置,使得第一阻尼条的长度较长,从而增加第一阻尼件能够提供的阻尼力。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尼条为屈服强度大于1000兆帕的金属材料制成。由此,第一阻尼条具有足够的弹性强度,能够满足第一阻尼条在弯曲状态和自然状态之间多次切换,确保第一阻尼件能够提供足够的阻尼力,且寿命较长。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阻尼条为多个,多个第一阻尼条均匀分布于第一内环和第一外环之间,围绕第一阻尼件的轴向设置。设置多个第一阻尼条能够增加提供的阻尼力,多个第一阻尼条均匀分布,使得阻尼力分布的更加均匀,从而增加第一同步摆臂悬停的稳定性,以增加第一固定板悬停的稳定性,进而增加第一壳体悬停的稳定性。...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基座、第一同步摆臂、第二同步摆臂、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一阻尼组件;所述第一同步摆臂和所述第二同步摆臂分别安装于所述承载基座在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且与所述承载基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同步摆臂与所述第一固定板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同步摆臂与所述第二固定板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同步摆臂包括第一摆臂本体和位于所述第一摆臂本体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摆臂本体与所述承载基座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固定板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第一阻尼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阻尼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一阻尼件;所述第一阻尼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且所述第一阻尼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同步摆臂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齿条推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阻尼件发生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后的所述第一阻尼件产生阻尼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摆臂和所述第二同步摆臂相对转动,所述第一齿条推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以使所述第一阻尼件发生弹性形变,使所述第一固定板悬停在预设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包括第一内环、第一外环和第一阻尼条;所述第一外环套于所述第一内环的外周且和所述第一内环同心排布;所述第一阻尼条位于所述第一内环和所述第一外环之间,且所述第一阻尼条的相对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内环的外周面和所述第一外环的内周面;所述第一内环和所述第一外环其中一个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其中另一个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内环和所述第一外环能够相对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以使所述第一阻尼条在自然状态和弯曲状态之间切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外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第一内环相对所述第一外环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外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第一外环相对所述第一内环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条相对所述第一阻尼件的径向方向倾斜。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条为屈服强度大于1000兆帕的金属材料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条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阻尼条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内环和所述第一外环之间,围绕所述第一阻尼件的轴向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设有第一同步滑槽和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同步滑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连通,所述第一同步摆臂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同步滑槽内,所述第一阻尼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齿条位于所述第一同步滑槽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一侧;所述第一齿轮包括第一轮齿,所述第一轮齿
相对所述第一同步滑槽裸露。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同步摆臂包括第二摆臂本体和位于所述第二摆臂本体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摆臂本体与所述承载基座转动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固定板滑动且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阻尼组件,所述第二阻尼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阻尼组件包括第二齿轮和第二阻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长富黄圣贤陈瑞豪董绍洪
申请(专利权)人: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