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5128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3
一种钢板,其化学组成以质量%计为C:0.05~0.25%、Si:0.2~2.0%、Mn:1.2~3.0%、P:0.030%以下、S:0.050%以下、Al:0.01~0.55%、N:0.0100%以下、Ti:0.010~0.250%、余量:Fe和杂质,钢板表层部处的织构的随机强度比为8.0以下,织构的{110}极图的最大强度取向与钢板轧制面的法线方向所形成的最小角度为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钢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钢板。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以能源问题为背景的轻量化需求的提高,在家用汽车和卡车的构件中,能够降低板厚的高强度钢板的应用正在多方面展开。这些汽车车体用的部件大多通过轧制加工来成形。其中,悬架部件具有复杂的形状,因此对所应用的高强度钢板要求优异的弯曲加工性。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铁素体系薄钢板,其1/2板厚处的板面的{100}<011>~{223}<110>取向群的X射线随机强度比的平均值为3.0以上,且{554}<225>、{111}<112>、{111}<110>这3个晶体取向的X射线随机强度比的平均值为3.5以下,进而,轧制方向的r值以及与轧制方向垂直的方向的r值中的至少一个为0.7以下。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冷轧钢板,其(111)//ND的X射线随机强度比为3以上,(100)//ND的X射线随机强度比为1以下。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

303175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

1041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9]另外,本专利技术人等对具有78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的热轧钢板实施了各种弯曲试验,结果得知:即使在弯曲棱线与轧制方向平行的情况下未产生裂纹,在弯曲棱线与轧制方向垂直、即平行于板材宽度方向的情况下有时也会产生裂纹,存在弯曲各向异性。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具有高的拉伸强度、低的弯曲各向异性、以及优异的弯曲性的钢板。
[001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要旨在于以下的钢板。
[0013](1)一种钢板,其化学组成以质量%计为
[0014]C:0.05~0.25%、
[0015]Si:0.2~2.0%、
[0016]Mn:1.2~3.0%、
[0017]P:0.030%以下、
[0018]S:0.050%以下、
[0019]Al:0.01~0.55%、
[0020]N:0.0100%以下、
[0021]Ti:0.010~0.250%、
[0022]余量:Fe和杂质,
[0023]钢板表层部处的织构的随机强度比为8.0以下,
[0024]所述织构的{110}极图的最大强度取向与钢板轧制面的法线方向所形成的最小角度为10
°
以下。
[0025](2)根据上述(1)所述的钢板,其中,所述化学组成代替所述Fe的一部分而以质量%计含有选自
[0026]Cr:0.50%以下、
[0027]Ni:0.50%以下、和
[0028]Cu:0.50%以下中的1种以上。
[0029](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钢板,其中,所述化学组成代替所述Fe的一部分而以质量%计含有选自
[0030]Nb:0.040%以下、
[0031]V:0.15%以下、
[0032]Zr:0.15%以下、
[0033]Mo:0.15%以下、和
[0034]W:0.15%以下中的1种以上。
[0035](4)根据上述(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钢板,其中,所述化学组成代替所述Fe的一部分而以质量%计含有合计为0.100%以下的选自Sn、Sb和Te中的1种以上。
[0036](5)根据上述(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钢板,其中,所述化学组成代替所述Fe的一部分而以质量%计含有合计为0.0050%以下的选自Ca、Mg和REM中的1种以上。
[0037](6)根据上述(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钢板,其中,所述化学组成代替所述Fe的一部分而以质量%计含有B:0.0050%以下。
[0038]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9]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获得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弯曲各向异性低、且具有优异的弯曲性的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0]本专利技术人等对使拉伸强度为78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板的弯曲各向异性降低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实验,其结果得到了以下见解。
[0041]实施弯曲试验时,裂纹会在外侧的弯曲棱线上产生。对裂纹产生的机理进行调查,其结果可知,钢板表层部中的剪切带的产生是前兆现象。
[0042]因此,本专利技术人等进一步研究了抑制钢板表层部中的剪切带产生的方法,其结果发现,控制钢板表层部处的织构极其有效。即,以往总是关注钢板内部的织构,但发现钢板表层部中的织构对弯曲试验中的裂纹的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0043]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见解完成的。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特征进行详细说明。
[0044](A)化学组成
[0045]各元素的限定理由如下所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含量的“%”是指“质量%”。
[0046]C:0.05~0.25%
[0047]C是对于确保强度而言必要的元素。C含量小于0.05%时,不能得到78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另一方面,若C含量超过0.25%,则马氏体过度硬化而韧性劣化,并且会损害焊接性。因此,C含量设为0.05~0.25%。C含量优选为0.07%以上或0.09%以上,优选为0.22%以下、0.20%以下或0.18%以下,更优选为0.15%以下。
[0048]Si:0.2~2.0%
[0049]Si是有助于强度提高的元素。另外,Si具有发挥如下作用的效果:在钢板表面形成熔点低的Fe2SiO4,使得因热轧而发展的表层部的织构的弯曲各向异性变小。另一方面,若过度含有,则会产生热轧时表面氧化的问题。因此,Si含量设为0.2~2.0%。Si含量优选为0.3%以上或0.5%以上,优选为1.8%以下、1.5%以下或1.3%以下。
[0050]Mn:1.2~3.0%
[0051]Mn具有使奥氏体稳定化而容易形成低温相变相、有助于确保强度的效果。另一方面,若过度含有,则铁素体的体积率降低而伸长率劣化。因此,Mn含量设为1.2~3.0%。Mn含量优选为1.5%以上或1.7%以上,优选为2.8%以下、2.5%以下或2.2%以下。
[0052]P:0.030%以下
[0053]P具有使强度增加的效果,因此,可以积极地含有。但是,若过度含有,则会发生晶界偏析导致的脆化,因此,在含有的情况下,将其含量设为0.030%以下。P含量优选为0.025%以下,更优选为0.020%以下。没必要对P含量设置下限,可以为0%。不过,过度的降低会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因此,P含量优选为0.001%以上。需要说明的是,通常在制钢阶段中,会以杂质的级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钢板,其化学组成以质量%计为C:0.05~0.25%、Si:0.2~2.0%、Mn:1.2~3.0%、P:0.030%以下、S:0.050%以下、Al:0.01~0.55%、N:0.0100%以下、Ti:0.010~0.250%、余量:Fe和杂质,钢板表层部处的织构的随机强度比为8.0以下,所述织构的{110}极图的最大强度取向与钢板轧制面的法线方向所形成的最小角度为10
°
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板,其中,所述化学组成代替所述Fe的一部分而以质量%计含有选自Cr:0.50%以下、Ni:0.50%以下、和Cu:0.50%以下中的1种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板,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泰明薮翔平首藤洋志林宏太郎安富隆樱田荣作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