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齿轮用钢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4790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齿轮用钢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冶金领域。该摩托车发动机齿轮用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为C:0.18~0.25%,Si:≤0.05%,Mn:0.60~0.90%,Cr:0.90~1.25%,P:≤0.012%,S:≤0.005%,Mo:0.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齿轮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齿轮钢
,具体涉及摩托车发动机齿轮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发动机齿轮是负责摩托车传动的重要机械部件,齿轮间通过相互啮合实现了高效传动。使用普通齿轮用钢制造摩托车齿轮其制造成本相对较高,并且使用寿命较短。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室针对摩托车发动机齿轮用钢要求,研发一种钢材制造流程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可以用于冷锻加工方法制造摩托车发动机齿轮的钢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满足摩托车发动机齿轮用钢的要求,专利技术了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齿轮用钢及其制造方法。该钢材的组织为细小均匀的铁素体与珠光体,铁素体与珠光体的尺寸≤60um,铁素体与珠光体的尺寸更优选为20

55um;钢材硬度≤80HRB;钢材表面裂纹深度≤0.10mm;钢材渗碳(例如920℃保温10小时)后表面渗碳层内的晶粒度≥7.0级。本申请的齿轮钢更适用于冷锻加工。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齿轮用钢,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18~0.25%,Si:≤0.05%,Mn:0.60~0.90%,Cr:0.90~1.25%,P:≤0.012%,S:≤0.005%,Mo:0.12~0.20%,Al:0.018~0.042%,N:0.0090~0.018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0005]本专利技术钢各化学元素对应的主要作用及设计依据是:
[0006]C:碳是保证钢材拥有一定强度与淬透性的最重要的元素。但是过高的碳含量会导致钢材冷却后硬度偏高,增加钢材的冷脆性,不利于摩托车发动机齿轮零件的冷锻。本专利技术采用低碳设计,碳含量选择范围为0.18~0.25%。
[0007]Si:本专利技术钢种属于冷锻用钢,硅元素会导致冷锻过程冷作硬化。本专利技术采用低硅设计,硅含量选择范围为Si:≤0.05%。
[0008]Mn:锰是较好的脱氧剂,并且能够显著提高淬透性。锰和铁形成固溶体,提高钢中铁素体和奥氏体的硬度和强度;同时又是碳化物形成元素,进入渗碳体中取代一部分铁原子,最终形成细小的珠光体。但过高的锰含量会降低钢材的韧性,增加钢材的冷脆性。本专利技术锰含量选择范围为0.60~0.90%。
[0009]Cr:铬能显著提高钢的强度与硬度,但同时降低了钢的塑性与韧性。本专利技术铬含量选择范围为0.90~1.25%。
[0010]P:磷在本专利技术钢中属于有害元素,它增加了钢的冷脆性,使得钢的冷锻性能变差。本专利技术钢需严格控制磷含量,P:≤0.012%。
[0011]S:硫在本专利技术钢中属于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了高温状态钢材的延展性。本专利技术采用低硫成分设计,在连铸拉矫过程与铸坯轧制变形过程中不易产生裂纹。本专利技术钢需严格控制硫含量,S:≤0.005%。
[0012]Mo:钼是中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在钢中可以形成钼碳化物,钼碳化物弥散地分布在基体中可以起到细化钢材组织的作用,提高组织的均匀性。但是,随着钼含量的提高,钼碳化物的数量增多,分布在晶界处的碳化物对基体的割裂作用加强,导致钢的韧性下降。本专利技术钼含量选择范围为0.12

0.20%。
[0013]Al:铝是强脱氧元素,在钢中加入少量的铝,可以起到较好的脱氧作用。同时,铝还可以起到细化奥氏体晶粒度的作用。本专利技术铝含量选择范围为0.018

0.042%。
[0014]N:钢水脱氧结束后,在炼钢过程中加入氮元素,与钢中剩余的铝元素结合形成AlN质点。配合合理的轧制工艺,AlN质点可以充分析出并且弥散分布在钢材基体中。本专利技术氮含量选择范围为0.0090

0.0180%。
[0015]上述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齿轮用钢及其制造方法包含如下工艺步骤:
[0016](1)炼钢过程采用铁水预脱硫

转炉初炼

精炼炉精炼

真空循环脱气设备脱气,先采用机械搅拌法预脱硫,将浇注耐材形成的十字型搅拌桨,经烘烤后插入铁水中旋转,搅拌速度为120r/min,然后向铁水漩涡中投入颗粒状的脱硫剂,脱硫剂优选直径≤3mm的颗粒,使脱硫剂和铁水中的硫在不断地搅拌中发生脱硫反应,直至铁水的终点硫含量≤0.002%。转炉初炼过程在预处理后的铁水中优选加入自产废钢,自产废钢的硫含量≤0.005%。精炼过程依次加入锰铁、铬铁、钼铁、硅铁合金,调整成分至目标值,然后再喂入铝线对钢水进行脱氧。真空循环脱气处理容量≥100t,较大的钢液量可以保证钢水拥有更好的热稳定性,真空循环脱气设备的真空室的压力控制在40~50Pa,经过2个循环,(随着真空室压力不断下降,钢包中的钢液沿着上升管被吸入到低压的真空室内时,钢液因离开上升管呈现出喷泉状,使钢液的脱气面积显著增大,脱气后的钢液因重力作用沿着下降管回流至钢包内,钢包内的所有钢液被吸入至真空室内1次为1个循环),每个循环3min,总计6min快速地脱气处理,整个脱气过程钢水温降控制在≤10℃。真空处理后的钢水吊装至连铸平台进行浇铸。
[0017](2)浇铸成型的连铸坯入加热炉加热至1200℃,加热后的连铸坯经初轧、中轧、精轧,初轧轧制速度1.6

1.8m/min,初轧过程控制钢坯的全截面温度稳定在1100

1150℃,中轧轧制速度2.3

2.5m/min,中轧过程控制钢坯的全截面温度稳定在1050

1100℃,精轧轧制速度4.1

4.3m/min,精轧过程控制钢坯的全截面温度稳定在975

1050℃,钢材终轧温度为955

975℃。通过控制钢材初轧、中轧与精轧的轧制速度与温度,以保证钢材的终轧温度。经实验室扫描电镜观测,在该终轧温度区间下,本专利技术钢材中AlN质点开始一次析出,该终轧温度区间的AlN一次析出率较高,起到了较好的细化钢材渗碳晶粒度的作用。
[0018](3)轧制后的高温钢材入在线保温炉保温,保温炉温度设定范围为820

845℃,钢中的AlN析出的最佳峰值温度为820

845℃,在该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有利于大量AlN二次析出,二次析出的AlN质点与一次析出的AlN效果叠加可以更有效的细化钢材的奥氏体晶粒度,钢材保温时间为1h,促使钢中单一奥氏体组织变得更加细小且均匀。保温炉炉温设定不宜过高,过高的炉温会引起奥氏体晶粒长大,以致使冷却后得到粗大的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过低的炉温无法在短时间(1小时)内二次析出大量的AlN质点,以实现均匀细化奥氏体组织的目的。保温后的钢材立即埋入沙槽中,沙槽中沙子温度为100~110℃,以保证沙子足够的干燥度,沙子的含水率≤0.2%,温度较高并且干燥的沙子可以降低钢材的冷却速度,以确保沙槽中钢材冷却速度≤15℃/h,钢材缓慢冷却至200℃以下后出沙槽空冷。钢材冷却过程充分缓慢,可以保证奥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发动机齿轮用钢,其特征在于:钢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18~0.25%,Si:≤0.05%,Mn:0.60~0.90%,Cr:0.90~1.25%,P:≤0.012%,S:≤0.005%,Mo:0.12~0.20%,Al:0.018~0.042%,N:0.0090~0.018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齿轮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材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与珠光体,铁素体与珠光体的尺寸≤60um;钢材硬度≤80HRB;钢材表面裂纹深度≤0.10mm;钢材渗碳后表面渗碳层内的晶粒度≥7.0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齿轮用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素体与珠光体的尺寸为20

55um。4.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发动机齿轮用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钢水冶炼钢水冶炼过程包括依次进行的铁水预脱硫、转炉初炼、精炼和真空循环脱气,在铁水预脱硫阶段,先采用机械搅拌法预脱硫,将浇注耐材形成的十字型搅拌桨经烘烤后插入铁水中旋转,然后向铁水漩涡中投入颗粒状的脱硫剂,使脱硫剂和铁水中的硫在不断地搅拌中发生脱硫反应,直至铁水的终点硫含量≤0.002%;转炉初炼阶段将铁水和钢材一起冶炼,精炼过程依次加入锰铁、铬铁、钼铁、硅铁合金,调整成分至目标值,然后再喂入铝线对钢水进行脱氧;真空循环脱气的处理容量≥100t,真空循环脱气设备的真空室的压力控制在40~50Pa,经过2个循环,钢液从钢包全部吸入真空室为1个循环,每个循环控制在3min以内,总计6min以内快速的脱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云张学诚吴小林卢明霞曹红福孙鸿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