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密闭罐车卸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4621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密闭罐车卸油装置,包括卸油箱,所述卸油箱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卸油软管,所述卸油箱的输出端端上装配有卸油泵,且卸油箱通过卸油软管与油罐车输出端相连通;所述卸油箱的顶侧固定连接有气管组件;该全密闭罐车卸油装置,通过卸油箱顶侧各组件的设置,通过卸油软管与气管组件使卸油箱内腔及油罐车内腔相连通,使其腔体之间为一整个密闭空间,卸油时由于卸油泵的抽吸作用,在罐车内形成负压,与卸油箱形成正压,此时由于液位上升压缩了卸油箱内侧上部的气体空间造成呼吸阀打开逸出油气,这部分油气损耗通过气管组件重新进入油罐车内,卸油箱达到启泵液位后,关闭排气阀,通过卸油泵一起输入集输系统,形成全密闭卸油。密闭卸油。密闭卸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密闭罐车卸油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罐车卸油
,具体为一种全密闭罐车卸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用的罐车卸油装置,是通过罐车连接卸油箱后,罐车内介质依靠坡度向低处流入卸油箱,而流入卸油箱内的液位空间的气体与罐车内的液体形成了一个密闭的压力系统,形成了一种平衡的状态,罐车的原油不能流入卸油箱内,只能靠开关卸油箱上的排气阀,通过排气管、阻火呼吸阀向空中间歇性排放气体,将卸油箱液位空间的气体排出,罐车的液体通过卸油管线才能自动流入卸油箱,液体达到设定的液位后,卸油泵开启,将原油输入集输系统。这样做既不全密闭,又污染了环境,还会出现冻堵喷油的现象,严重的会存在安全风险。急需一种将卸油箱液位空间的气体导入罐车,既能实现全密闭卸油,又能回收,杜绝冻堵喷油现象。
[0003]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全密闭罐车卸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密闭罐车卸油装置,解决了现有装置卸油系统非密闭进而影响卸油效果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全密闭罐车卸油装置,包括卸油箱,所述卸油箱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卸油软管,所述卸油箱的输出端端上装配有卸油泵,且卸油箱通过卸油软管与油罐车输出端相连通;
[0006]所述卸油箱的顶侧固定连接有气管组件,所述气管组件的外端与卸油软管的外端相连通,且气管组件也与卸油软管和油罐车相连通;
[0007]所述卸油箱的顶部装配有气泵,且卸油箱的顶部还装配有液位计。
[0008]优选的,所述卸油箱上固定安装有呈L形的支架座,且卸油箱的底部可装配有呈对称分布的行走轮。
[0009]优选的,所述支架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发条座和转座,所述转座主体为螺槽座,所述转座上设置有两圈螺槽,且转座的底部通过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支架座的顶部。
[0010]优选的,所述发条座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软管吊链,所述软管吊链饶卷在转座上的螺槽中,且软管吊链的外端通过套环固定连接在卸油软管上。
[0011]优选的,所述卸油软管外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承接座,所述卸油软管通过承接座与气管组件的外端相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承接座的底侧固定连接有支管,所述支管的左端设置在卸油软管的内侧,且支管的外端设置在油罐车内侧。
[0013]优选的,所述卸油软管的外端连接在油罐车输出端的阀门上。
[0014]优选的,所述卸油箱顶部的正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气泵,且卸油箱的顶部还固定安装有与与其内腔液面相接触的液位计。
[0015]优选的,所述气管组件的主体为相连通的导气管和变径管,且变径管的外端与导气管之间装配有单流阀。
[0016]优选的,所述变径管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排气法兰短节,且排气法兰短节的外端装配在卸油箱的顶部。
[0017]优选的,所述卸油软管的左端通过卸油阀固定连接在卸油箱的输入端上,且卸油软管的外端通过阀管与油罐的输出阀相装配。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密闭罐车卸油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该全密闭罐车卸油装置,通过卸油箱顶侧各组件的设置,通过卸油软管与气管组件使卸油箱内腔及油罐车内腔相连通,使其腔体之间为一整个密闭空间,卸油时由于卸油泵的抽吸作用,在罐车内形成负压,与卸油箱形成正压,此时由于液位上升压缩了卸油箱内侧上部的气体空间造成呼吸阀打开逸出油气,这部分油气损耗通过气管组件重新进入油罐车内,卸油箱达到启泵液位后,关闭排气阀,通过卸油泵一起输入集输系统,形成全密闭卸油,做到气体回收,既净化了空气质量,又杜绝了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斜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气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卸油软管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卸油箱;2、支架座;3、气泵;4、卸油软管;5、气管组件;51、导气管;52、变径管;53、单流阀;54、排气阀;55、排气法兰短节;6、发条座;7、转座;8、软管吊链;9、卸油阀;10、卸油泵;11、液位计;12、承接座;13、支管;14、阀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密闭罐车卸油装置,包括卸油箱1,卸油箱1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卸油软管4,卸油箱1的输出端端上装配有卸油泵10,且卸油箱1通过卸油软管4与油罐车输出端相连通;
[0029]卸油箱1的顶侧固定连接有气管组件5,气管组件5的外端与卸油软管4的外端相连通,且气管组件5也与卸油软管4和油罐车相连通;
[0030]卸油箱1的顶部装配有气泵3,且卸油箱1的顶部还装配有液位计11;
[003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该全密闭罐车卸油装置,通过卸油箱1顶侧各组件的设置,通过卸油软管4与气管组件5使卸油箱1内腔及油罐车内腔相连通,使其腔体之间为一整个密闭空间,卸油时由于卸油泵10的抽吸作用,在罐车内形成负压,与卸油箱
1形成正压,此时由于液位上升压缩了卸油箱1内侧上部的气体空间造成呼吸阀打开逸出油气,这部分油气损耗通过气管组件5重新进入油罐车内,卸油箱1达到启泵液位后,关闭排气阀54,通过卸油泵10一起输入集输系统,形成全密闭卸油,做到气体回收,既净化了空气质量,又杜绝了安全风险。
[0032]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卸油箱1上固定安装有呈L形的支架座2,且卸油箱1的底部可装配有呈对称分布的行走轮;
[0033]其中,行走轮的设置便于对其进行灵活位置调节,而支架座2的设置便于对卸油箱1进行位置移动。
[0034]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支架座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发条座6和转座7,转座7主体为螺槽座,转座7上设置有两圈螺槽,且转座7的底部通过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支架座2的顶部;
[0035]其中,发条座6的设置便于在拉扯后复位,以便于调节软管吊链8外端头处的高度位置,同时转座7的设置便于增加软管吊链8调节时的稳定性。
[0036]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发条座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软管吊链8,软管吊链8饶卷在转座7上的螺槽中,且软管吊链8的外端通过套环固定连接在卸油软管4上;
[0037]其中,软管吊链8端头高度位置的调节能够调节卸油软管4外端的高度,以便于调节油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密闭罐车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卸油箱(1),所述卸油箱(1)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卸油软管(4),所述卸油箱(1)的输出端端上装配有卸油泵(10),且卸油箱(1)通过卸油软管(4)与油罐车输出端相连通;所述卸油箱(1)的顶侧固定连接有气管组件(5),所述气管组件(5)的外端与卸油软管(4)的外端相连通,且气管组件(5)也与卸油软管(4)和油罐车相连通;所述卸油箱(1)的顶部装配有气泵(3),且卸油箱(1)的顶部还装配有液位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密闭罐车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油箱(1)上固定安装有呈L形的支架座(2),且卸油箱(1)的底部可装配有呈对称分布的行走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密闭罐车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座(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发条座(6)和转座(7),所述转座(7)主体为螺槽座,所述转座(7)上设置有两圈螺槽,且转座(7)的底部通过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支架座(2)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密闭罐车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条座(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软管吊链(8),所述软管吊链(8)饶卷在转座(7)上的螺槽中,且软管吊链(8)的外端通过套环固定连接在卸油软管(4)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密闭罐车卸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油软管(4)外端的顶部固定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张崇高
申请(专利权)人:任丘市本溪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