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导热阻燃铝塑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4259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铝塑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导热阻燃铝塑膜,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聚烯烃薄膜层、第一胶黏剂层、第一钝化层、铝箔层、第二钝化层、第二胶黏剂层和绝缘薄膜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铝塑膜通过多层材料中加入氧化铝等高导热性材料,改善不同材料之间的导热性,使得整个电池在使用、加热过程中热量可以迅速传导到电池外部;同时,还加强了铝塑膜产品的耐温性,进而提高铝塑膜的阻燃性。进而提高铝塑膜的阻燃性。进而提高铝塑膜的阻燃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导热阻燃铝塑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塑膜
,具体涉及一种高导热阻燃铝塑膜。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锂电行业进一步发展,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逐渐扩展,对高性能的铝塑膜提出了新的要求;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会放热,且在高温下进行充放电时,正负极片会和电解液发生额外的反应,放出氧气和额外的热量。多重热量的冲击,很容易造成隔膜的熔解,进而出现大面积短路。现在已经是夏季,很多电动汽车在烈日暴晒下充电,假如本身散热不好,很容易导致电池发生热失控起火;这就对电池提出了阻燃、导热要求。
[0003]专利号为CN106346904A的中国专利提出一种技术方案,通过在基材铝箔表面涂覆一层导热材料,提高产品导热性,该技术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铝塑膜导热性,但是还有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铝塑膜导热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导热阻燃铝塑膜,该铝塑膜通过多层材料中加入氧化铝等高导热性材料,改善不同材料之间的导热性,使得整个电池在使用、加热过程中热量可以迅速传导到电池外部;同时,还加强了铝塑膜产品的耐温性,进而提高铝塑膜的阻燃性。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导热阻燃铝塑膜,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聚烯烃薄膜层、第一胶黏剂层、第一钝化层、铝箔层、第二钝化层、第二胶黏剂层和绝缘薄膜层。
[0006]本专利技术中的铝塑膜具有很好的导热阻燃,其采用了热封作用的聚烯烃薄膜层,增加表面极性及粗糙度的铝箔内表面钝化层,阻水&阻氧的铝箔层,增加表面极性及粗糙度的铝箔外表面钝化层,起保护、绝缘作用的共混薄膜层;同时由于添加了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锌、氮化铝、氮化硼等耐热材料,加强了铝塑膜产品的耐温性,进而提高铝塑膜的阻燃性。
[0007]优选的,所述绝缘薄膜层为共混薄膜层或共挤薄膜层。
[0008]优选的,所述聚烯烃薄膜层包含依次压合的热封层、支撑层、导热层和贴合层,所述贴合层与所述第一胶黏剂层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贴合层聚丙烯用量比100%;导热层聚丙烯含量在80

95%,聚乙烯用量比在5

10%,POE弹性体用量在5

10%。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胶黏剂层是由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辛烃和聚丙烯树脂按照重量比1:1.8

2.2组成;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辛烃中马来酸酐接枝比例含量为1.8

2.2%。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钝化层和第二钝化层均由铬盐与改性丙烯酸树脂的络合物、有机硅树脂按照质量含量比为95

99%:1

5%组成;所述铬盐与改性丙烯酸树脂的络合物,以次硝酸钠为络合剂,由硝酸铬和硫酸铬与改性的水性聚丙烯树脂与水形成pH值为1

2的混合物反应得到。
[0012]优选的,所述铝箔层的材质为8021或8079材质的铝合金箔;所述第二胶黏剂层的材质为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
[0013]优选的,所述共挤薄膜层由多层材料压制而成,第一层由尼龙6和尼龙66组成,其成分占共挤薄膜层70

75%;第二层是由尼龙6、尼龙66和玻璃纤维增强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组成,其成分占共挤包薄膜层的10

15%;第三层是玻璃纤维增强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其成分占共挤薄膜层的10

15%。
[0014]优选的,所述共混薄膜层由多层材料压制而成,第一层由尼龙6、尼龙66和玻璃纤维增强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混合物组成,其成分占共混薄膜层的85

90%;第二层是玻璃纤维增强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其成分占共混薄膜层的10

15%。
[0015]优选的,所述导热层包含氧化铝、氧化硅、石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第一胶黏剂层和第二胶黏剂层均包含氧化铝、氧化硅、石墨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铝塑膜通过多层材料中加入氧化铝等高导热性材料,改善不同材料之间的导热性,使得整个电池在使用、加热过程中热量可以迅速传导到电池外部;同时,由于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锌、氮化铝、氮化硼等耐热材料,加强了铝塑膜产品的耐温性,进而提高铝塑膜的阻燃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聚烯烃薄膜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为:1

聚烯烃薄膜层、11

热封层、12

支撑层、13

导热层、14

贴合层、2

第一胶黏剂层、3

第一钝化层、4

铝箔层、5

第二钝化层、6

第二胶黏剂层和7

绝缘薄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1

2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2]实施例1
[0023]见图1

2,一种高导热阻燃铝塑膜,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聚烯烃薄膜层1、第一胶黏剂层2、第一钝化层3、铝箔层4、第二钝化层5、第二胶黏剂层6和绝缘薄膜层7;所述绝缘薄膜层7为共挤薄膜层。
[0024]所述聚烯烃薄膜层1包含依次压合的热封层11、支撑层12、导热层13和贴合层14。
[0025]所述贴合层14聚丙烯用量比100%;导热层13聚丙烯含量在80%,聚乙烯用量比在10%,POE弹性体用量在10%。
[0026]所述第一胶黏剂层2是由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辛烃和聚丙烯树脂按照重量比1:1.8组成;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辛烃中马来酸酐接枝比例含量为1.8%。
[0027]所述第一钝化层3和第二钝化层5均由铬盐与改性丙烯酸树脂的络合物、有机硅树
脂按照质量含量比为95%:5%组成;所述铬盐与改性丙烯酸树脂的络合物,以次硝酸钠为络合剂,由硝酸铬和硫酸铬与改性的水性聚丙烯树脂与水形成pH值为1的混合物反应得到。
[0028]所述铝箔层4的材质为8021材质的铝合金箔;所述第二胶黏剂层6的材质为双组份聚氨酯胶黏剂。
[0029]所述共挤薄膜层由多层材料压制而成,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导热阻燃铝塑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聚烯烃薄膜层、第一胶黏剂层、第一钝化层、铝箔层、第二钝化层、第二胶黏剂层和绝缘薄膜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导热阻燃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薄膜层为共混薄膜层或共挤薄膜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导热阻燃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薄膜层包含依次压合的热封层、支撑层、导热层和贴合层,所述贴合层与所述第一胶黏剂层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导热阻燃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层聚丙烯用量比100%;导热层聚丙烯含量在80

95%,聚乙烯用量比在5

10%,POE弹性体用量在5

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导热阻燃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黏剂层是由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辛烃和聚丙烯树脂按照重量比1:1.8

2.2组成;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辛烃中马来酸酐接枝比例含量为1.8

2.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导热阻燃铝塑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钝化层和第二钝化层均由铬盐与改性丙烯酸树脂的络合物、有机硅树脂按照质量含量比为95

99%:1

5%组成;所述铬盐与改性丙烯酸树脂的络合物,以次硝酸钠为络合剂,由硝酸铬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新李成利张鹏张曙光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明冠锂膜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