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机中提花针的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4258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袜机中提花针的使用方法,所述的提花针具有凸出的上针踵和下针踵,上下针踵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凸出的选针齿,上针踵的上缘直接或间接地顶动织针,在设定的位置,上针踵的下缘受到向上的推力,将提花针从低工位上升到高工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双路进纱时,提花针的受力点从下针踵改到了上针踵,而上针踵距选针齿较远,因此有更多的空间可排布双路切换闸刀或选针器等部件,有利于设计更合理的机型。型。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袜机中提花针的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针织机械
,特别是涉及袜机中提花针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提花针是是袜机中的常用零部件,本身相当成熟,例如中国专利98224985.3就已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提花针,目前的提花针虽已有所改进,但基本结构仍与几十年前是一样的。目前主流的提花针,包括针身,针身朝向针槽底部的一侧具有弹性悬臂端,针身远离针槽底部的一侧分别有凸出的上针踵和下针踵,上下针踵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凸出的选针齿。提花针安装在袜机针筒外圆周面的针槽内,用于编织特殊的花型,其作用的方式是通过上针踵直接或间接地驱动织针,使织针具有不同的高度,从而完成不同的编织动作。具体来说,其使用方式有两种,一是用其选针齿与选针器配合,选针齿沿选针器的刀头的斜面运动,改变提花针的高度;二是用其下针踵与针筒外的三角配合,下针踵沿三角的斜面运动,使提花针从低工位上升到高工位。后者一般用于双路进纱的机型。
[0003]当提花针上升时,上针踵的上缘直接或间接地顶动织针,使织针也上升,从而编织特定的花型。
[0004]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提花针的选针齿与下针踵的距离是比较近的,空间排布很紧张,因此提花针不可能同时受到选针器和三角的作用;甚至在同一台机器上,如果在针筒外围布置了与下针踵配合作用的三角,则该角度上就没有多余的空间用来布置选针器,反之亦然。也就是说,虽然提花针有两种使用方式,但在特定的机器上,只能使用其中一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提花针的使用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袜机中提花针的使用方法,所述的提花针具有凸出的上针踵和下针踵,上下针踵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凸出的选针齿,上针踵的上缘直接或间接地顶动织针,其特征在于:在设定的位置,上针踵的下缘受到向上的推力,将提花针从低工位上升到高工位。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可伸缩的双路切换闸刀,具有至少一个斜面;双路切换闸刀伸出处于工作位置时,其斜面与所述的提花针的上针踵的下缘接触,提花针随针筒转动过程中,相对于双路切换闸刀运动,并沿所述的斜面上升,从低工位上升到高工位。
[0008]更进一步地,提花针的上针踵的上缘接触导针片,并通过导针片顶动织针;导针片的下端有凸出部,在设定的位置,所述的凸出部的上缘受到向下的压力,将提花针推回低工位。
[0009]需要指出的是,现有技术中,当提花针在高工位运行时,在提花针的上针踵高度,有其他部件对提花针进行承托,此时上针踵的下缘也能受到向上的力,但此受力是与重力相平衡,并不会将提花针从低工位推升到高工位。
[0010]本专利技术将双路进纱时,提花针的受力点都下针踵改到了上针踵,而上针踵距选针齿较远,因此有更多的空间可排布双路切换闸刀或选针器等部件,有利于设计更合理的机型。
附图说明
[0011]图1、图2是本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是双路模式的示意图,图2是单路模式的示意图;
[0012]图3是双路切换闸刀的示意图;
[0013]图4是提花针的示意图;
[0014]图5是导针片的示意图;
[0015]图6、图7、图8是双路切换闸刀、提花针、导针片配合状态示意图,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它们的不同配合关系。
[0016]图中标记如下:1

针筒;2

下盘;3

中盘;4

双路切换闸刀;40

闸刀盒体;41

第二刀头;411

上行斜面;42

第一刀头;421

下行斜面;5

选针器;51

选针器座;6

提花针;60

针身;61

悬臂;62

上针踵;63

选针齿;64

下针踵;7

导针片;71

导针片下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涉及到袜机的部分包括针筒1,下盘2,中盘3,针筒1的圆周外表面上具有轴向的针槽,每一个针槽内自下而上设有提花针6、导针片7和织针(未标注);下盘2上设有若干选针器座51,选针器座上安装有若干选针器5。
[0018]对比图1和图2可以发现,图1所示的状态,即双路进纱模式下,中盘3的下表面安装有双路切换闸刀4,在其下方区域,选针器座51上并未安装选针器。而图2所示状态,即单路进纱模式下,双路切换闸刀4从中盘下卸下,其下方安装了选针器5,相对于图1来说,图2装有更多的选针器。
[0019]参见图3。双路切换闸刀4包括盒体40,盒体内可伸缩地容置有第一刀头42和第二刀头41,由气缸(图中未示出)驱动相对于盒体进行伸缩运动。在图3所示的方向上,针筒和提花针是自右向左运动的,即先经过第一刀头42,后经过第二刀头41;第一刀头42的顶端具有向下延伸的下行斜面421,第二刀头41的顶端具有向上延伸的上行斜面411。
[0020]参见图4。提花针6包括针身60,针身朝向针槽底部的一侧具有弹性悬臂端61,针身远离针槽底部的一侧分别有凸出的上针踵62和下针踵64,上下针踵之间具有一个或凸出的选针齿63。提花针安装在针筒5的针槽内,弹性悬臂端61朝向针筒的轴心,另一侧的各凸出部分可暴露在针槽外。多个提花针为一组,其选针齿具有不同高度,并按选针齿的高度顺序排列。
[0021]参见图5。导针片7具有凸出的下端71,其凸出方向与提花针的凸出部分相同。
[0022]参见图6至图8。针筒的每一个针槽中,下方为提花针6,上方为导针片7,两者一起随针筒进行圆周运动,经过双路切换闸刀4;导针片下端71的下缘面和提花针上针踵62的上缘面可互相顶触,并互相施加作用力。双路切换闸刀的气缸将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推出至工作位,与提花针上针踵、导针片下端的运动轨迹相交;在到达双路切换闸刀时,由于之前的行程因不同编织的要求不同,提花针的高度是不确定的,故首先与第一刀头42接触,其下
行斜面421作用于导针片下端71,将导针片7连同提花针6向下压至低工作位。然后针筒继续转动,提花针接触第二刀头41,其上行斜面411作用于提花针上针踵62的下缘面,将提花针连同导针片向上推升至高工作位。此后按照现有技术的方式,提花针、导针片继续在高工作位运行,完成双路进纱的编织。
[0023]用气缸将刀头缩回,则下行斜面、上行斜面均不能接触到针的任何部分,上段所述情况不发生,即可进行简单的单路进纱编织。
[0024]将双路切换闸刀4卸下,在相应位置装上足额的选针器5,即改为图2所示状态,就可成为完整的单路进纱模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袜机中提花针的使用方法,所述的提花针具有凸出的上针踵和下针踵,上下针踵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凸出的选针齿,上针踵的上缘直接或间接地顶动织针,其特征在于:在设定的位置,上针踵的下缘受到向上的推力,将提花针从低工位上升到高工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袜机中提花针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可伸缩的双路切换闸刀,具有至少一个斜面;双路切换闸刀伸出处于工作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镭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镭尔福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