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防护型下肢后侧链灵活度评估与训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425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腰椎防护型下肢后侧链灵活度评估与训练系统,涉及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固定环、坐垫、骨盆托架以及连接块,所述装置主体一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升降器,所述升降器顶部安装有坐垫,所述坐垫两侧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上方设有骨盆托架,所述骨盆托架两侧与加压杆一端转动连接,通过对骨盆和腰椎整体施加屈曲压力的方式进行后侧链拉伸训练,可对腰椎提供有效的保护,避免腰部损伤;通过对髋关节屈曲和踝关节背伸角度的综合测量,对下肢后侧链的灵活度进行更科学的定量评估,可最大限度的减小个体间测量的误差;可对单侧下肢进行独立评估和训练,更加科学,且有针对性。且有针对性。且有针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腰椎防护型下肢后侧链灵活度评估与训练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训练器材
,具体为腰椎防护型下肢后侧链灵活度评估与训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下肢后侧链的灵活度是指后侧链完成屈髋和伸踝关节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体完成某些特定动作所必须的,例如俯身、蹲起等,同时,后侧链灵活度的不足也会带来运动功能的影响甚至引发一系列病痛。例如,后侧链的紧张会导致人体在坐姿状态下骨盆后倾,骨盆后倾会引发腰椎通过增加前屈的角度而做出代偿,这样就会增大腰椎的负担,则容易导致腰肌劳损、腰椎间盘退变等疾病。所以,下肢后侧链足够的灵活度是骨骼肌肉系统健康状态的必然需求,最常见的下肢后侧链灵活度训练方法是站立位体前屈或坐位体前屈等拉伸训练,这种训练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训练过程中髋关节屈曲的同时也会引起腰椎的过度向前弯曲,这会对腰椎造成较大负担,若动作要领掌握不佳,极容易造成腰部损伤,在评估方法上,目前最常用的后侧链灵活度评估方法为坐位体前屈测试,通过坐位体前屈时指尖可触及的最大距离进行评估。但这种评估方法并不科学,首先其只能评估双下肢的后侧链灵活度,无法对单侧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腰椎防护型下肢后侧链灵活度评估与训练系统,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固定环(3)、坐垫(4)、骨盆托架(5)以及连接块(18),所述装置主体(1)一端设有底座(22),所述底座(22)顶部设有升降器(2),所述升降器(2)顶部安装有坐垫(4),所述坐垫(4)两侧安装有固定环(3),所述固定环(3)上方设有骨盆托架(5),所述骨盆托架(5)两侧与加压杆(6)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加压杆(6)另一端与连接块(18)焊接,所述连接块(18)与侧杆(7)相连接,所述坐垫(4)下方设有距离传感器(8),所述装置主体(1)另一端设有第二角度传感器(11),所述第二角度传感器(11)一侧设有脚踏(13),所述脚踏(13)底部一端与装置主体(1)转动连接,所述脚踏(13)顶部一端与可调阻尼器(12)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可调阻尼器(12)底部一端与装置主体(1)转动连接,所述脚踏(13)上方设有显示器(14),所述显示器(14)与信号采集器(15)电性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两侧为转动结构,所述装置主体(1)两侧通过阻尼转轴(23)与底座(22)转动连接,且阻尼转轴(23)顶部安装有第一角度传感器(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腰椎防护型下肢后侧链灵活度评估与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3)一侧与连接杆(20)一端焊接,所述连接杆(20)外部套装有齿轮(19),所述齿轮(19)内侧与连接杆(20)外壁焊接,所述齿轮(19)与卡块(16)一端卡合连接,所述卡块(16)另一端与侧杆(7)一端焊接,所述卡块(16)一端外部套装有弹簧(17),所述卡块(16)底部一端呈坡面状结构,所述连接杆(20)与连接块(18)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20)一侧设有第三角度传感器(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腰椎防护型下肢后侧链灵活度评估与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杆(7)与加压杆(6)之间存在夹角,所述侧杆(7)与加压杆(6)之间夹角为12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腰椎防护型下肢后侧链灵活度评估与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方法包括如下:S1:受试者准备好后,坐于坐垫(4)上,先进行左侧下肢的测试与训练,首先调整主体(1)的左侧下肢架至0
°
位置,由第一角度传感器(9)监测此角度值,并输出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鹏孙久一马骏刘丽娜颜小赛曹佳实孙浩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