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叠合柱、梁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418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柱、梁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第一PV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混凝土叠合柱、梁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特别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柱、梁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结构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该结构具有构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科学化等特点。国家大力推行绿色建筑的工程应用和研发。装配式结构发展作为我国绿色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促进建筑工业化发展。节点作为联系整个装配结构体系的枢纽,影响着装配式结构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如何保证节点在装配式结构中的可靠性和整体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3]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结构由内置的PVC

FRP芯梁或芯柱和外部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在PVC

FRP管对核心混凝土约束的基础上,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结构的管外混凝土与箍筋进一步对PVC

FRP管进行约束和保护,使得构件的承载力得到提高,构件的截面尺寸和自重得到缩小。随着现代建筑物对结构功能要求的增加,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需要与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同时采用,形成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

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结构。然而,针对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与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共同应用时的有效链接和协同工作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0004]为此,现在亟需提出一种创新的装配式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

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连接节点,以解决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体系在装配式结构中的连接强度低、安全性差和施工复杂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柱、梁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结构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工厂化程度高,整体性强。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柱、梁连接结构,包括: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第二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顶部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和底部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所述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设置有第一梁连接部,所述第一梁连接部包括顶部凹槽和底部插块,所述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底部的芯梁通长布置,顶部的芯梁在所述顶部凹槽处断开设置;所述第二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设置第二梁连接部,所述第二梁连接部具有有底部凹槽和顶部插块,所述第二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顶部的芯梁通长布置,底部的芯梁在所述底部凹槽处断开设置,所述顶部插块嵌合固定于所述顶部凹槽,且所述底部插块嵌合固定于所述底部凹槽并使所述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和所述第二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垂直扣合固定连接;所述顶部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的底部具有第一柱端,所述
第一柱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柱连接部;所述底部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的顶部具有第二柱端,所述第二柱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柱连接部,所述第一柱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柱连接部嵌合固定连接并使所述顶部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固定于所述底部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的顶部,且第一柱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柱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一梁连接部和第二梁连接部的外侧并将所述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和所述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固定在所述顶部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和所述底部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还包括第一节点区腹板,所述第二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还包括第二节点区腹板,所述第一节点区腹板包裹在所述第一梁连接部的外侧,所述第二节点区腹板包裹在所述第二梁连接部的外侧。
[0009]优选的,还包括四个直角连接件,所述直角连接件包括垂直固定连接的两个侧板,各所述直角连接件的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与所述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所述第一节点区腹板和所述第二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所述第二节点区腹板贴合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还包括多个第一固定螺栓和多个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直角连接件的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水平方向的长条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节点区腹板并埋设固定于所述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直角连接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节点区腹板并埋设固定于所述第二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
[0011]优选的,还包括多个第一钢箍、多个第一异形螺母连接件、多个第二钢箍和多个第二异形螺母连接件,所述第一钢箍套设在所述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芯梁的外侧,所述第一钢箍的两侧均通过所述第一异形螺母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异形螺母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钢箍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节点区腹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一端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螺纹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一节点区腹板,所述第二钢箍套设在所述第二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芯梁的外侧,所述第二钢箍的两侧均通过所述第二异形螺母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异形螺母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钢箍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节点区腹板上设置有多个第四螺纹孔,所述第四螺纹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一端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螺纹孔螺纹连接并穿过所述第二节点区腹板。
[0012]优选的,第一柱连接部包括第一柱端钢板、多个第一钢榫头和多个第一钢榫槽,所述第一柱端钢板与所述顶部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的芯柱焊接固定,各所述第一钢榫头和所述第一钢榫槽与所述第一柱端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柱、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所述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设置有第一梁连接部,所述第一梁连接部包括顶部凹槽和底部插块,所述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底部的芯梁通长布置,顶部的芯梁在所述顶部凹槽处断开设置;第二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所述第二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设置第二梁连接部,所述第二梁连接部具有有底部凹槽和顶部插块,所述第二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顶部的芯梁通长布置,底部的芯梁在所述底部凹槽处断开设置,所述顶部插块嵌合固定于所述顶部凹槽,且所述底部插块嵌合固定于所述底部凹槽并使所述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和所述第二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垂直扣合固定连接;顶部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所述顶部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的底部具有第一柱端,所述第一柱端固定设置有第一柱连接部;以及,底部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所述底部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的顶部具有第二柱端,所述第二柱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柱连接部,所述第一柱连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二柱连接部嵌合固定连接并使所述顶部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固定于所述底部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的顶部,且第一柱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柱连接部穿过所述第一梁连接部和第二梁连接部的外侧并将所述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和所述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固定在所述顶部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和所述底部PVC

FRP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柱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柱、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还包括第一节点区腹板,所述第二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还包括第二节点区腹板,所述第一节点区腹板包裹在所述第一梁连接部的外侧,所述第二节点区腹板包裹在所述第二梁连接部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柱、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直角连接件,所述直角连接件包括垂直固定连接的两个侧板,各所述直角连接件的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与所述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所述第一节点区腹板和所述第二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所述第二节点区腹板贴合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柱、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固定螺栓和多个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直角连接件的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水平方向的长条孔,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节点区腹板并埋设固定于所述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直角连接件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节点区腹板并埋设固定于所述第二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混凝土叠合柱、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钢箍、多个第一异形螺母连接件、多个第二钢箍和多个第二异形螺母连接件,所述第一钢箍套设在所述第一PVC

FRP双管钢筋混凝土叠合梁的芯梁的外侧,所述第一钢箍的两侧均通过所述第一异形螺母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异形螺母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一钢箍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节点区腹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一端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峰陈昊武萍方圆谢红磊许波杨志欣林晓飞刘全威卜双双张世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