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调整单元以及组装有流量调整单元的给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4001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流量调整单元以及组装有流量调整单元的给水装置。流量调整单元具有:壳体,具备形成将液体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引导的流路的中空的筒状壁、配置于上游侧的上游壁、配置于下游侧的下游壁、入口开口、以及出口开口;阀构件,配置于筒状壁的内侧且在上游壁与下游壁之间,能在通过上游壁限制向上游侧的移动的最上游位置与通过下游壁限制向下游侧的移动的最下游位置之间移动,具备与入口开口对置而从自入口开口流入流路的液体受到向下游侧方向的力的受压部;以及弹性施力构件,对阀构件向最上游位置施力,并且以随着受压部从液体受到的力变大而使阀构件向下游侧的移动量变大的方式而变形。的方式而变形。的方式而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量调整单元以及组装有流量调整单元的给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在管道内流动的液体的量进行调整的流量调整单元以及组装有该流量调整单元的带微泡产生功能的给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就喷头等给水装置而言,优选无论从水源供给的水的压力如何,均能以恒定的水势喷射水。但是,实际上,在高低差大的高层建物等中,根据场所或者距离地面的高度,无法确保充分的水压,因此有时无法从给水口猛烈地喷射水。
[0003]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供了一种在维持或降低所使用的水的量的同时增大喷淋的水势的喷头。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的喷头中,在喷头靠近设置吸气口和喷射部,由此,通过降低流路阻力并使空气高效地混入水中来增大喷淋的水势。
[0004]但是,专利文献1的喷头是通过使空气混入水中来保持喷淋的水势,并不是与水压无关地喷射稳定量的水。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709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水压无关地自动喷射几乎恒定量的水的流量调整单元以及组装有该流量调整单元的带微泡产生功能的给水装置。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为了达到该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流量调整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0012]壳体10,具备:形成将液体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引导的流路15的中空的筒状壁12、配置于所述流路15的上游侧的上游壁14、配置于所述流路15的下游侧的下游壁13、形成于所述上游壁14的入口开口16、以及形成于所述下游壁13的出口开口22;
[0013]阀构件25,配置于所述筒状壁12的内侧且在所述上游壁14与所述下游壁13之间,能在通过所述上游壁14限制向上游侧的移动的最上游位置与通过所述下游壁13限制向下游侧的移动的最下游位置之间移动,具备:受压部31,与所述入口开口16对置而从自所述入口开口16流入所述流路15的液体受到向下游侧方向的力;以及
[0014]弹性施力构件35,对所述阀构件25向所述最上游位置施力,并且以随着所述受压部31从液体受到的力变大而使所述阀构件25向下游侧的移动量变大的方式而变形,
[0015]所述阀构件25或所述筒状壁12形成将从所述入口开口16流入所述流路15的液体向所述阀构件25的下游侧引导的第一引导流路30,
[0016]所述阀构件25在所述下游壁13之间与所述下游壁13协作地形成将液体从所述第一引导流路30向所述出口开口22引导的第二引导流路33,
[0017]所述第二引导流路33通过所述阀构件25与所述下游壁13的协作,构成随着所述阀构件25从所述上游壁14向下游侧移动,对穿过所述第二引导流路33的液体施加的阻力变大的可变阻力部,
[0018]所述第一引导流路30沿着所述流路15的中心轴11贯通所述阀构件25,
[0019]所述阀构件25具有:内侧中空圆筒部29,沿着所述中心轴11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延伸,在下游侧端部具有开口,
[0020]所述下游壁13具有:外侧中空圆筒部20,沿着所述中心轴11从下游侧向上游侧延伸,在上游侧端部具有开口,
[0021]所述内侧中空圆筒部29的外径比所述外侧中空圆筒部20的内径小,
[0022]所述内侧中空圆筒部29在所述内侧中空圆筒部29与所述外侧中空圆筒部20之间空出形成所述第二引导流路33的间隙的状态下,以所述内侧中空圆筒部29相对于所述外侧中空圆筒部20能进退的方式插入所述外侧中空圆筒部20的内侧,
[0023]随着所述阀构件25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移动,所述第二引导流路33的流路长度变大,由此,对穿过所述第二引导流路33的液体施加的阻力变大。
[0024]专利技术效果
[0025]根据这样构成的实施方式的流量调整单元以及具备该流量调整单元的给水装置,可变阻力部的阻力根据流入流量调整单元的液体的压力而变化,随着水压变高,作用于在流路内流动的液体的阻力变大。因此,无论流入流量调整单元的液体的水压如何,均能稳定送出几乎恒定流量的液体。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流量调整单元的立体图。
[0027]图2是沿着图1所示的流量调整单元的中心轴的剖视图,表示阀构件处于最上游位置的状态。
[0028]图3是沿着图1所示的流量调整单元的中心轴的剖视图,表示阀构件处于从最上游位置向下游侧移动后的位置的状态。
[0029]图4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流量调整单元的下游壁的后视图[图4的(a)]、侧视图[图4的(b)]以及切除一部分后的侧视图[图4的(c)]。
[0030]图5是表示构成图1所示的流量调整单元的阀构件的后视图[图5的(a)]以及切除一部分后的侧视图[图5的(b)]。
[0031]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流量调整单元中的阀构件的动作的剖视图[图6的(a)~图6的(d)]。
[0032]图7是表示组装有图1所示的流量调整单元的喷头的局部剖视图。
[0033]图8是表示嵌入于图7所示的喷头的节水组件的剖视图。
[0034]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节水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0035]图10是表示实验中使用的流量调整单元的各部分的尺寸的剖视图[图10的(a)、图10的(b)]。
[0036]图11是表示外侧中空圆筒部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11的(a)]、主视图[图11的(b)]。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1:流量调整单元;10:壳体(框体);11:中心轴;12:筒状壁(周壁);13:下游壁;14:上游壁;15:流路空间;16:上游侧开口部(入口开口);17:中心轴;20:圆形筒部(外侧中空圆筒部);22:下游侧开口部(出口开口);25:阀构件;29:下游侧圆筒部(内侧中空圆筒部);30:第一引导流路(上游侧流路);31:上游端面(受压部);33:第二引导流路(下游侧流路);35:弹簧(施力构件);50: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流量调整单元以及组装有该流量调整单元的给水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0][A.流量调整单元][0041]图1~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流量调整单元1的第一实施方式。流量调整单元1被嵌入于从图2、图3的右侧朝向左侧流动的液体的流路(未图示)。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2、图3的右侧和左侧分别称为“上游侧”和“下游侧”。
[0042][壳体][0043]流量调整单元1具有壳体(框体)10。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壳体10由两个构件构成。这两个构件包括沿着在图2、图3中以虚拟线表示的中心轴11延伸的管状的筒状壁(周壁)12和与筒状壁12的下游端连结的下游壁13。筒状壁12的上游端向中心轴11向内侧延伸而一体地形成有上游壁(限制部)14。因此,壳体10的外观通过三个壁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量调整单元,具有:壳体(10),具备:形成将液体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引导的流路(15)的中空的筒状壁(12)、配置于所述流路(15)的上游侧的上游壁(14)、配置于所述流路(15)的下游侧的下游壁(13)、形成于所述上游壁(14)的入口开口(16)、以及形成于所述下游壁(13)的出口开口(22);阀构件(25),配置于所述筒状壁(12)的内侧且在所述上游壁(14)与所述下游壁(13)之间,能在通过所述上游壁(14)限制向上游侧的移动的最上游位置与通过所述下游壁(13)限制向下游侧的移动的最下游位置之间移动,具备:受压部(31),与所述入口开口(16)对置而从自所述入口开口(16)流入所述流路(15)的液体受到向下游侧方向的力;以及弹性施力构件(35),对所述阀构件(25)向所述最上游位置施力,并且以随着所述受压部(31)从液体受到的力变大而使所述阀构件(25)向下游侧的移动量变大的方式而变形,所述阀构件(25)或所述筒状壁(12)形成将从所述入口开口(16)流入所述流路(15)的液体向所述阀构件(25)的下游侧引导的第一引导流路(30),所述阀构件(25)在与所述下游壁(13)之间,与所述下游壁(13)协作地形成将液体从所述第一引导流路(30)向所述出口开口(22)引导的第二引导流路(33),所述第二引导流路(33)通过所述阀构件(25)与所述下游壁(13)的协作,构成随着所述阀构件(25)从所述上游壁(14)向下游侧移动,对穿过所述第二引导流路(33)的液体施加的阻力变大的可变阻力部,所述第一引导流路(30)沿着所述流路(15)的中心轴(11)贯通所述阀构件(25),所述阀构件(25)具有:内侧中空圆筒部(29),沿着所述中心轴(11)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延伸,在下游侧端部具有开口,所述下游壁(13)具有:外侧中空圆筒部(20),沿着所述中心轴(11)从下游侧向上游侧延伸,在上游侧端部具有开口,所述内侧中空圆筒部(29)的外径比所述外侧中空圆筒部(20)的内径小,所述内侧中空圆筒部(29)在所述内侧中空圆筒部(29)与所述外侧中空圆筒部(20)之间空出有形成所述第二引导流路(33)的间隙的状态下,以所述内侧中空圆筒部(29)相对于所述外侧中空圆筒部(20)能进退的方式插入所述外侧中空圆筒部(20)的内侧,随着所述阀构件(25)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移动,所述第二引导流路(33)的流路长度变大,由此,对穿过所述第二引导流路(33)的液体施加的阻力变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量调整单元,其中,所述阀构件(25)具有与所述筒状壁(12)的内周面对应的形状的外周面,并构成为在所述阀构件(25)移动时所述阀构件(25)的所述外周面被所述筒状壁的所述内周面引导。3.一种流量调整单元,具有:壳体(10),具备:形成将液体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引导的流路(15)的中空的筒状壁(12)、配置于所述流路(15)的上游侧的上游壁(14)、配置于所述流路(15)的下游侧的下游壁(13)、形成于所述上游壁(14)的入口开口(16)、以及形成于所述下游壁(13)的出口开口(22);阀构件(25),配置于所述筒状壁(12)的内侧且在所述上游壁(14)与所述下游壁(13)之间,能在通过所述上游壁(14)限制向上游侧的移动的最上游位置与通过所述下游壁(13)限
制向下游侧的移动的最下游位置之间移动,具备:受压部(31),与所述入口开口(16)对置而从自所述入口开口(16)流入所述流路(15)的液体受到向下游侧方向的力;以及弹性施力构件(35),对所述阀构件(25)向所述最上游位置施力,并且以随着所述受压部(31)从液体受到的力变大而使所述阀构件(25)向下游侧的移动量变大的方式而变形,所述阀构件(25)或所述筒状壁(12)形成将从所述入口开口(16)流入所述流路(15)的液体向所述阀构件(25)的下游侧引导的第一引导流路(30),所述阀构件(25)在与所述下游壁(13)之间,与所述下游壁(13)协作地形成将液体从所述第一引导流路(30)向所述出口开口(22)引导的第二引导流路(33),所述第二引导流路(33)通过所述阀构件(25)与所述下游壁(13)的协作,构成随着所述阀构件(25)从所述上游壁(14)向下游侧移动,对穿过所述第二引导流路(33)的液体施加的阻力变大的可变阻力部,所述第一引导流路(30)沿着所述流路(15)的中心轴(11)贯通所述阀构件(25),所述阀构件(25)具有:内侧中空圆筒部(29),沿着所述中心轴(11)从上游侧向下游侧延伸,在下游侧端部具有开口,所述下游壁(13)具有:外侧中空圆筒部(20),沿着所述中心轴(11)从下游侧向上游侧延伸,在上游侧端部具有开口,所述内侧中空圆筒部(29)的外径与所述外侧中空圆筒部(20)的内径大致相等,所述内侧中空圆筒部(29)以所述内侧中空圆筒部(29)相对于所述外侧中空圆筒部(20)能进退的方式插入所述外侧中空圆筒部(20)的内侧,在所述内侧中空圆筒部(29)的外周面、或者在所述外侧中空圆筒部(20)的内周面、或者在所述内侧中空圆筒部(29)的外周面和所述外侧中空圆筒部(20)的内周面的两方,形成有沿着所述中心轴(11)延伸且构成所述第二引导流路的至少一个槽,随着所述阀构件(25)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移动,所述第二引导流路(33)的流路长度变大,由此,对穿过所述第二引导流路(33)的液体施加的阻力变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量调整单元,其中,所述阀构件(25)具有与所述筒状壁(12)的内周面对应的形状的外周面,并构成为在所述阀构件(25)移动时所述阀构件(25)的所述外周面被所述筒状壁的所述内周面引导。5.一种流量调整单元,具有:壳体(10),具备:形成将液体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引导的流路(15)的中空的筒状壁(12)、配置于所述流路(15)的上游侧的上游壁(14)、配置于所述流路(15)的下游侧的下游壁(13)、形成于所述上游壁(14)的入口开口(16)、以及形成于所述下游壁(13)的出口开口(22);阀构件(25),配置于所述筒状壁(12)的内侧且在所述上游壁(14)与所述下游壁(13)之间,能在通过所述上游壁(14)限制向上游侧的移动的最上游位置与通过所述下游壁(13)限制向下游侧的移动的最下游位置之间移动,具备:受压部(31),与所述入口开口(16)对置而从自所述入口开口(16)流入所述流路(15)的液体受到向下游侧方向的力;以及弹性施力构件(35),对所述阀构件(25)向所述最上游位置施力,并且以随着所述受压部(31)从液体受到的力变大而使所述阀构件(25)向下游侧的移动量变大的方式而变形,所述阀构件(25)或所述筒状壁(12)形成将从所述入口开口(16)流入所述流路(15)的
液体向所述阀构件(25)的下游侧引导的第一引导流路(30),所述阀构件(25)在与所述下游壁(13)之间,与所述下游壁(13)协作地形成将液体从所述第一引导流路(30)向所述出口开口(22)引导的第二引导流路(33),所述第二引导流路(33)通过所述阀构件(25)与所述下游壁(13)的协作,构成随着所述阀构件(25)从所述上游壁(14)向下游侧移动,对穿过所述第二引导流路(33)的液体施加的阻力变大的可变阻力部,所述第一引导流路(30)与所述流路(15)的中心轴(11)平行地延伸,贯通所述阀构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野胜利芦边和也
申请(专利权)人:特扶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