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盘、端盖组件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832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流盘、端盖组件及电池,集流盘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盘体折弯部及安装部。折弯部两端分别与盘体、安装部相连。第一方向为集流盘的长度方向。折弯部包括朝向盘体的第一端部和朝向安装部的第二端部,折弯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减薄区,当集流盘处于折叠态时,减薄区至第一端部的部分和减薄区至第二端部的部分之间夹角可调,并调整盘体和安装部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在折弯部上设置减薄区,折弯部本体能够至少折弯一次。在集流盘装配过程中,提高了处于折叠态的集流盘的折弯能力,增加了集流盘在电池装配过程中的自适应性,进而保证电芯与端盖组件的装配满足设计要求。要求。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流盘、端盖组件及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流盘、端盖组件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集流盘是全极耳电池的重要部件之一,其用于将电池内芯的电能向外引出至电池的正极或负极端子。集流盘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电芯连接,集流盘弯折后,集流盘的另一端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与盖板连接。
[0003]由于集流盘在弯折加工时,存在加工误差,致使盖板与电芯无法同轴,或者,盖板与电芯之间存在间隙。而大多数集流盘不能再次折弯,致使盖板与电芯之间装配不满足装配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流盘,提高处于折叠态的集流盘的折弯能力,增加集流盘在电池装配过程中的自适应性,进而保证电芯与端盖组件的装配满足设计要求。
[0005]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端盖组件。
[0006]本技术进一步提出了一种电池。
[0007]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集流盘,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盘体折弯部及安装部。折弯部两端分别与盘体、安装部相连,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集流盘的长度方向,
[0008]所述折弯部包括朝向所述盘体的第一端部和朝向所述安装部的第二端部,折弯部上设有至少一个减薄区,当集流盘处于折叠态时,所述减薄区至所述第一端部的部分和所述减薄区至所述第二端部的部分之间夹角可调,并调整盘体和安装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000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折弯部上设置减薄区,折弯部本体能够至少折弯一次。在集流盘装配过程中,提高了处于折叠态的集流盘的折弯部折弯能力,增加了集流盘在电池装配过程中的自适应性,进而保证电芯与端盖组件的装配满足设计要求。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减薄区构造为凹槽。如此设置,方便加工,有助于降低集流盘的制造成本。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折弯部的厚度为T,凹槽的深度为t,t=(1/3~2/3)T。如此设置,在保证凹槽处的能够折弯的前提下,避免凹槽处出现断裂现象。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凹槽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L1,相邻两个凹槽的间距为L2,L1≥1/2L2。如此设置,可知在多个凹槽中选择适宜的凹槽,以恰当地调整盘体和安装部之间的相对位置,一次折弯就可以满足电芯与端盖组件的装配要求。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凹槽具有开口和底端,在底端朝向开口的方向上呈渐扩状,凹槽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或者V形。凹槽的轮廓圆滑过渡,减小应力集中,避免凹槽区域产生过大应力而出现断裂问题。等腰梯形或者V形方便加工,有助于保证加工尺寸。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凹槽的深度在折弯部在宽度方向上递增或递减。如此设置,进一步有助于对折弯部再次进行折弯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凹槽为阶梯槽。阶梯状的凹槽方便加工,制造成本低廉。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凹槽的转角处为倒圆角。如此,进一步使得凹槽的轮廓圆滑过渡,进一步减小过渡区的应力集中。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盘体与折弯部之间具有第一过渡区,折弯部与安装部之间具有第二过渡区,多个减薄区还可以设置于第一过渡区和/或第二过渡区。如此设置,可以在第一、二过渡区选择适宜的凹槽,以恰当地调整盘体和安装部之间的相对位置,一次折弯就可以满足电芯与端盖组件的装配要求。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折弯部上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多个减薄区,减薄区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如此,折弯部可以折弯多次,进一步改善处于折叠态的集流盘的折弯能力。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多个凹槽位于折弯部的同一侧表面上。如此设置,可以一次性加工上述所有的凹槽,加工方便。
[0020]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端盖组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集流盘。
[002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端盖组件,提高处于折叠态的集流盘的折弯能力,增加集流盘在电池装配过程中的自适应性,进而保证电芯与端盖组件的装配满足设计要求。
[0022]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的实施例的电池,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端盖组件。
[002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提高处于折叠态的集流盘的折弯能力,增加集流盘在电池装配过程中的自适应性,进而保证电芯与端盖组件的装配满足设计要求。
[0024]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5]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6]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种集流盘的俯视图;
[0027]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种集流盘的主视图;
[0028]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A;
[0029]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种集流盘呈折叠态的示意图;
[0030]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种集流盘的俯视图;
[0031]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种集流盘的主视图;
[0032]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图B;
[0033]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种集流盘的主视图;
[0034]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四种集流盘的主视图;
[0035]图10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C;
[0036]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五种集流盘的俯视图;
[0037]图1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五种集流盘的主视图;
[0038]图1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六种集流盘的俯视图;
[0039]图1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六种集流盘的主视图;
[0040]图1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端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的装配示意图一;
[0042]图1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的装配示意图二;
[0043]附图标记:
[0044]集流盘100,盘体10,折弯部20,上折弯部201,下折弯部202,凹槽21,倒圆角211,缺口22,第一端弯折221,第二端弯折221,
[0045]安装部30,第一过渡区40,第一凹槽41,第二过渡区50,第二凹槽51,
[0046]端盖组件200,电芯300。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8]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流盘(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第一方向上依次布置的盘体(10),折弯部(20)及安装部(30),所述折弯部(20)两端分别与所述盘体(10)、所述安装部(30)相连,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集流盘(100)的长度方向,所述折弯部(20)包括朝向所述盘体(10)的第一端部和朝向所述安装部(30)的第二端部,所述折弯部(20)上设有至少一个减薄区,当所述集流盘处于折叠态时,所述减薄区至所述第一端部的部分和所述减薄区至所述第二端部的部分之间夹角可调,并调整所述盘体(10)和所述安装部(30)之间的相对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薄区构造为凹槽(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20)的厚度为T,所述凹槽(21)的深度为t,t=(1/3~2/3)T。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为L1,相邻两个所述凹槽(21)的间距为L2,L1≥1/2L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盘(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具有开口和底端,在所述底端朝向所述开口的方向上呈渐扩状,所述凹槽(21)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或者V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流盘(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金树卢鹏翔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