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厚度水稳基层双层模板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382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板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厚度水稳基层双层模板固定装置。所述大厚度水稳基层双层模板固定装置包括规格相同的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上均安装有内牵组件,所述内牵组件包括内抵在模板内外板壁上的横条以及内拉模板的钢丝;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背离路面处架设有外撑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大厚度水稳基层双层模板固定装置利用压路机碾压水稳时,产生的横向推挤应力,推动模板使得产生拉力,同时压路机竖向压力,产生沿方向的径向分力,平衡推挤力的径向分力,提高了上模板和下模板抗倾覆能力,同时本结构简单,安拆快速,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功效。功效。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厚度水稳基层双层模板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模板固定
,尤其涉及一种大厚度水稳基层双层模板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水稳基层施工时,边部洒布水泥浆采用人工花洒洒布或采用注浆机洒布后,直接采用压路机碾压,拆模后仍存在大量松散、坑洞、塌边等现象;外部角钢支撑的水稳模板经碾压容易外倾、上浮偏位,使压路机不敢碾压到边,导致水稳挤密和塑形效果差。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大厚度水稳基层双层模板固定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厚度水稳基层双层模板固定装置。
[0005]本技术提供的大厚度水稳基层双层模板固定装置包括规格相同的上模板和下模板,且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的截面呈U状结构,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相互叠合并构成双层模板结构;
[0006]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上均安装有内牵组件,所述内牵组件包括内抵在模板内外板壁上的横条以及内拉模板的钢丝;
[0007]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背离路面处架设有外撑部件,所述外撑部件包括锚杆,且所述锚杆上设置有多组侧撑组件。
[0008]优选的,所述横条上固定安装有与横条垂直设置的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上嵌合有钢丝,所述钢丝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嵌合环,且所述嵌合环上插设有地钉。
[0009]优选的,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的板壁上均开设有垂直通腔,且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外板壁开设有与垂直通腔垂直设置的横槽。
[0010]优选的,所述横条内插设在横槽中,且所述横条上的连接杆穿过垂直通腔内延至模板的内侧。
[0011]优选的,所述侧撑组件包括套环,所述套环套设在锚杆上并与锚杆滑动连接,且所述套环开设的螺纹通孔中插设有用于紧固套环的固定螺钉A,所述套环上固定安装有套筒,且所述套筒上插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固定安装有U型插板,且所述U型插板的上下两个端面开设的螺纹通孔中均插设有螺纹连接的固定螺钉C,所述套筒靠近筒口的处安装有用于紧固滑动杆的固定螺钉B。
[0012]优选的,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外壁的两侧均固定嵌合有限位套,且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与相邻上模板和下模板通过螺栓连接。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大厚度水稳基层双层模板固定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由钢丝内拉的模板利用压路机碾压水稳时,产生的横向推挤应力,推
动模板使得产生拉力,同时压路机竖向压力,产生沿方向的径向分力,平衡推挤力的径向分力,提高了上模板和下模板抗倾覆能力,同时本结构简单,安拆快速,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功效。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大厚度水稳基层双层模板固定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6]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大厚度水稳基层双层模板固定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17]图3为图2所示相邻模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所示内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1所示外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1、上模板;1a、垂直通腔;1b、横槽;2、下模板;3、内牵组件;31、横条;32、连接杆;33、钢丝;34、嵌合环;35、地钉;4、外撑部件;41、锚杆;42、侧撑组件;421、套环;422、固定螺钉A;423、套筒;424、滑动杆;425、固定螺钉B;426、U型插板;427、固定螺钉C;5、限位套;6、螺栓。
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23]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大厚度水稳基层双层模板固定装置,所述大厚度水稳基层双层模板固定装置包括:包括规格相同的上模板1和下模板2以及内牵组件3、外撑部件4。
[002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3和图5,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的截面呈U状结构,且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相互叠合并构成双层模板结构,而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背离路面处架设有外撑部件4,所述外撑部件4包括锚杆41,且所述锚杆41上设置有多组侧撑组件42;
[0025]所述侧撑组件42包括套环421,所述套环421套设在锚杆41上并与锚杆41滑动连接,且所述套环421开设的螺纹通孔中插设有用于紧固套环421的固定螺钉A422,所述套环421上固定安装有套筒423,且所述套筒423上插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动杆424,所述滑动杆424上固定安装有U型插板426,且所述U型插板426的上下两个端面开设的螺纹通孔中均插设有螺纹连接的固定螺钉C427,所述套筒423靠近筒口的处安装有用于紧固滑动杆424的固定螺钉B425。
[0026]需要说明的是:将上模板1和下模板2相互叠合并置于路面边侧,后续将锚杆41固定至路面边侧,根据上模板1和下模板2连接处外沿的高度调节下方的侧撑组件42,具体是,滑动紧固套环421调节U型插板426的高度,完毕后旋紧固定螺钉A422,而根据上模板1和下模板2连接处外沿与锚杆41的间距调节滑动杆424使得U型插板426可以插设至上模板1和下
模板2外沿中,完毕后旋紧固定螺钉B425使得套筒423和滑动杆424构成的伸缩结构得以固定,而再旋紧U型插板426的上下两个端面的固定螺钉C427,从而保持上模板1和下模板2得以紧固连接,使其无需其他连接件,后续调节锚杆41上方的侧撑组件42,使其对上模板1顶部边沿进行固定,从而完成上模板1和下模板2的外部支撑。
[0027]其中,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外壁的两侧均固定嵌合有限位套5,且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与相邻上模板1和下模板2通过螺栓6连接,从而减少相邻上模板1或下模板2之间出现错台的问题,使其精准加固定位。
[002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均安装有内牵组件3,所述内牵组件3包括内抵在模板内外板壁上的横条31以及内拉模板的钢丝33,具体是:
[0029]所述横条31上固定安装有与横条31垂直设置的连接杆32,且所述连接杆32上嵌合有钢丝33,所述钢丝3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嵌合环34,且所述嵌合环34上插设有地钉35,而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的板壁上均开设有垂直通腔1a,且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的外板壁开设有与垂直通腔1a垂直设置的横槽1b,所述横条31内插设在横槽1b中,且所述横条31上的连接杆32穿过垂直通腔1a内延至模板的内侧。
[0030]需要说明的是:将横条31从垂直通腔1a插设至模板外侧,后续转动连接杆32使得横条31处于水平,在内拉钢丝33使得横条31卡合至横槽1b中,在利用地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厚度水稳基层双层模板固定装置,包括规格相同的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且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的截面呈U状结构,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相互叠合并构成双层模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上均安装有内牵组件(3),所述内牵组件(3)包括内抵在模板内外板壁上的横条(31)以及内拉模板的钢丝(33);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背离路面处架设有外撑部件(4),所述外撑部件(4)包括锚杆(41),且所述锚杆(41)上设置有多组侧撑组件(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厚度水稳基层双层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条(31)上固定安装有与横条(31)垂直设置的连接杆(32),且所述连接杆(32)上嵌合有钢丝(33),所述钢丝(3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嵌合环(34),且所述嵌合环(34)上插设有地钉(3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厚度水稳基层双层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的板壁上均开设有垂直通腔(1a),且所述上模板(1)和下模板(2)的外板壁开设有与垂直通腔(1a)垂直设置的横槽(1b)。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龙魏向宇崔永伟朱勇勇苏忠坤周渭林张宪谢嘉春胡鑫豪闫家圣杨鸿杰杨慧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宏途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