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桕籽剥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82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乌桕籽剥壳机,包括:箱体、驱动机构、传送机构和第一摩擦机构;箱体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口;传送机构和第一摩擦机构均设置在箱体内部,且传送机构位于第一摩擦机构的下方,用以将进入箱体的乌桕籽传送至第一摩擦机构下方;驱动机构设置在箱体顶部靠近进料口的一侧,第一摩擦机构上设置有导向杆,驱动机构通过导向杆与第一摩擦机构相连接,用以驱动第一摩擦机构上下往复运动,以对从进料口进入的乌桕籽进行摩擦破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乌桕籽剥壳机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导向杆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实现第一摩擦机构对乌桕籽进行摩擦破碎,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投入,大大提高了剥壳效率。提高了剥壳效率。提高了剥壳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乌桕籽剥壳机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破碎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乌桕籽剥壳机。

技术介绍

[0002]乌桕是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在乌桕油料籽粒上可同时提取两种油脂(桕脂、梓油),因此,乌桕是一种难得油料作物。乌桕籽粒表面附有一层蜡质,用来制取白色桕油(又叫皮油、桕蜡或桕脂);从乌桕种子内可榨取黄褐色可与桐油媲美的油叫梓油(又叫青油)。
[0003]榨取梓油前,必须先把乌桕种子的仁与壳分离开来,也就是进行剥壳,再用其仁榨取梓油;目前大都采用人工的方式对乌桕种子进行剥壳,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乌桕籽剥壳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乌桕籽进行剥壳时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乌桕籽剥壳机,包括:箱体、驱动机构、传送机构和第一摩擦机构;其中,
[0006]所述箱体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口,用以使乌桕籽进入所述箱体内;
[0007]所述传送机构和所述第一摩擦机构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所述传送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摩擦机构的下方,用以将进入所述箱体的所述乌桕籽传送至所述第一摩擦机构下方;
[0008]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侧,所述第一摩擦机构上设置有导向杆,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第一摩擦机构相连接,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摩擦机构上下往复运动,以对从进料口进入的所述乌桕籽进行摩擦破碎。
[0009]进一步地,上述乌桕籽剥壳机中,所述传送机构上开设有若干凸起,用以与所述第一摩擦机构相配合以对所述乌桕籽进行挤压摩擦。
[0010]进一步地,上述乌桕籽剥壳机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转盘;其中,
[0011]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靠近所述第一摩擦机构的一侧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偏心杆,所述导向杆的顶部设置有滑动框,所述偏心杆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滑动框,用以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滑动框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导向杆上下往复运动。
[0012]进一步地,上述乌桕籽剥壳机中,所述第一摩擦机构包括:相连接的导向杆和第一压板;其中,
[0013]所述导向杆沿竖直方向穿设于所述箱体的顶壁;所述第一压板位于所述箱体内部且与所述导向杆的底部相连接;
[0014]所述第一压板上朝向所述传送机构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摩擦块。
[0015]进一步地,上述乌桕籽剥壳机中,还包括:第二摩擦机构;其中,
[0016]所述第二摩擦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位于所述传送机构上方并靠近所述第一
摩擦机构尾端的位置,且所述第二摩擦机构与所述箱体的顶壁相连接。
[0017]进一步地,上述乌桕籽剥壳机中,所述第二摩擦机构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压板和若干第一弹簧;其中,
[0018]各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顶壁相连接;各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压板相连接;
[0019]所述第二压板上朝向所述传送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摩擦块。
[0020]进一步地,上述乌桕籽剥壳机中,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振动分离机构;其中,
[0021]所述振动分离机构设置在所述传送机构的下方,用以对破碎后的乌桕籽的种子仁和外壳进行筛分;
[0022]所述振动分离机构的一端设置有风机,所述振动分离机构的另一端设置有出壳口,用以将所述外壳送出所述箱体。
[0023]进一步地,上述乌桕籽剥壳机中,所述振动分离机构包括:振动筛和两组振动电机;其中,
[0024]两组所述振动电机分别相对设置在所述箱体的两侧壁上,各所述振动电机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振动筛相连接;
[0025]所述振动筛倾斜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所述振动筛靠近所述风机的一侧低于靠近所述出壳口的一侧。
[0026]进一步地,上述乌桕籽剥壳机中,所述振动分离机构的下方设置有导向板,所述箱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导向板自所述箱体一侧底部上方向所述出料口倾斜设置。
[0027]进一步地,上述乌桕籽剥壳机中,所述第一压板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箱体的顶壁相连接。
[0028]本技术中,通过在箱体顶部设置进料口,在箱体内部设置第一摩擦机构和传送机构,通过传送机构不断地将进入箱体的乌桕籽运送至第一摩擦机构的下方,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导向杆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实现第一摩擦机构对乌桕籽进行摩擦破碎,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投入,大大提高了剥壳效率。
附图说明
[002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3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乌桕籽剥壳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2]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乌桕籽剥壳机的局部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
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35]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乌桕籽剥壳机包括:箱体1、驱动机构2、传送机构3和第一摩擦机构4;其中,所述箱体1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口11,用以使乌桕籽进入所述箱体1内;所述传送机构3和所述第一摩擦机构4均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部,且所述传送机构3位于所述第一摩擦机构4的下方,用以将进入所述箱体1的所述乌桕籽传送至所述第一摩擦机构4下方;所述驱动机构2设置在所述箱体1顶部靠近所述进料口11的一侧,所述第一摩擦机构4上设置有导向杆41,所述驱动机构2通过所述导向杆41与所述第一摩擦机构4相连接,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摩擦机构4上下往复运动,以对从进料口11进入的所述乌桕籽进行摩擦破碎。
[0036]具体而言,箱体1可以为长方形框体,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活动脚轮12,各个活动脚轮12上设置有锁止机构。本实施例中,活动脚轮12的数量为四个且呈矩形分布。箱体1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口11,进料口11的顶部设有密封盖111,箱体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出料口13,所述出料口13上设有阀门14,以便控制出料量。
[0037]传送机构3设置在箱体1内,且传送机构3的一侧可以正对进料口11设置,传送机构3可以包括:传送带31和两个转动辊32;其中,两个转动辊32与箱体1转动连接,两个转动辊32之间通过所述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乌桕籽剥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驱动机构、传送机构和第一摩擦机构;其中,所述箱体顶部一侧设置有进料口,用以使乌桕籽进入所述箱体内;所述传送机构和所述第一摩擦机构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且所述传送机构位于所述第一摩擦机构的下方,用以将进入所述箱体的所述乌桕籽传送至所述第一摩擦机构下方;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箱体顶部靠近所述进料口的一侧,所述第一摩擦机构上设置有导向杆,所述驱动机构通过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第一摩擦机构相连接,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摩擦机构上下往复运动,以对从进料口进入的所述乌桕籽进行摩擦破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桕籽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上开设有若干凸起,用以与所述第一摩擦机构相配合以对所述乌桕籽进行挤压摩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桕籽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转盘;其中,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靠近所述第一摩擦机构的一侧沿水平方向设置有偏心杆,所述导向杆的顶部设置有滑动框,所述偏心杆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滑动框,用以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所述滑动框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所述导向杆上下往复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桕籽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摩擦机构包括:相连接的导向杆和第一压板;其中,所述导向杆沿竖直方向穿设于所述箱体的顶壁;所述第一压板位于所述箱体内部且与所述导向杆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第一压板上朝向所述传送机构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摩擦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桕籽剥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宇佳杨国泰张虎应斯蔡胜伟伍罡黄小华王欣盛张明魏志雄姚艺新侯晓娜李庭武唐芳王知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分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