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胶流道穿前模共用模胚进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77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硅胶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胶流道穿前模共用模胚进胶结构,包括上模仁以及与上模仁配合使用的下模仁,所述上模仁设置有注射头,所述上模仁的底部凹有进胶槽,所述注射头穿过上模仁并与进胶槽连通,所述上模仁的内部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转流道与第二转流道,所述第一转流道远离第二转流道的一开口与进胶槽连通,所述上模仁设置有型腔,所述下模仁设置有用于容设型腔的容置腔,所述下模仁设置有镶件,所述第二转流道远离第一转流道的一开口与镶件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转流道、第二转流道与镶件的共同使用,进胶工作稳定性好,结构紧凑且设计合理,占用空间小,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胶流道穿前模共用模胚进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硅胶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硅胶流道穿前模共用模胚进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不再仅仅满足在功能方面上,而是对产品的外观造型如色彩、形状和款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更加注重其美观性与款式多样性的选择,现有硅胶模具的进胶点一般设置在传统的中心位置,多用于一模一穴的款式单一产品,但是为了生产出兼具美观性与款式多样性要求的产品,往往需要将进胶点改进在从镶件上进胶,导致硅胶无法通过转流道绕到镶件上进胶,进胶工作不稳定,为产品的制造生产带来不便,影响产品的外观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硅胶流道穿前模共用模胚进胶结构,通过第一转流道、第二转流道与镶件的共同使用,进胶工作稳定性好,结构紧凑且设计合理,占用空间小,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硅胶流道穿前模共用模胚进胶结构,包括上模仁以及与上模仁配合使用的下模仁,所述上模仁设置有注射头,所述上模仁的底部凹有进胶槽,所述注射头穿过上模仁并与进胶槽连通,所述上模仁的内部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转流道与第二转流道,所述第一转流道远离第二转流道的一开口与进胶槽连通,所述上模仁设置有型腔,所述下模仁设置有用于容设型腔的容置腔,所述下模仁设置有镶件,所述第二转流道远离第一转流道的一开口与镶件连通。
[0005]优选的,所述镶件的外侧凸设有引流片,所述镶件通过引流片与型腔连接,所述引流片凹设有灌注槽,所述镶件凹设有灌注腔,所述灌注腔与灌注槽连通,所述第二转流道远离第一转流道的一开口与灌注腔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流道与第二转流道相对上模仁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转流道与第二转流道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连通孔。
[0007]优选的,所述上模仁的中部开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设置有环形凸台以及与环形凸台连通的安装孔,所述注射头设置在安装腔内,所述注射头抵触挡止在环形凸台,所述注射头的注射端穿过安装孔并突伸至进胶槽。
[0008]优选的,所述上模仁的四周均凸设有定位柱,所述下模仁的四周均凹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容设在定位孔内。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转流道、第二转流道与镶件的共同使用,进胶工作稳定性好,结构紧凑且设计合理,占用空间小,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技术另一个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包括:
[0016]1——上模仁11——第一转流道12——第二转流道
[0017]13——型腔14——连通孔15——安装腔
[0018]16——环形凸台17——安装孔18——定位柱
[0019]2——下模仁21——凹腔22——定位孔
[0020]3——注射头4——进胶槽
[0021]5——镶件51——引流片52——灌注槽
[0022]53——灌注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4]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硅胶流道穿前模共用模胚进胶结构,包括上模仁1以及与上模仁1配合使用的下模仁2,所述上模仁1设置有注射头3,所述上模仁1的底部凹有进胶槽4,所述注射头3穿过上模仁1并与进胶槽4连通,所述上模仁1的内部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转流道11与第二转流道12,所述第一转流道11远离第二转流道12的一开口与进胶槽4连通,所述上模仁1设置有型腔13,所述下模仁2凹设有用于容置型腔13的凹腔21,所述下模仁2设置有镶件5,所述第二转流道12远离第一转流道11的一开口与镶件5连通。
[0025]作为优选,注射头3为冷嘴,上模仁1通过型腔13平稳放置在下模仁2的凹腔21内,使得上模仁1与下模仁2上下密闭盖合,注射头3穿过上模仁1并与进胶槽4连通,在进行注射时,冷嘴与外界的气泵连接,使得液态硅胶从冷嘴的注射端高速喷射,液态硅胶经由进胶槽4流动到第一转流道11,由于第一转流道11与第二转流道12两者彼此连通,因此,液态硅胶从第一转流道11流动转移至第二转流道12,液态硅胶再通过第二转流道12到达镶件5,再通过镶件5将液态硅胶填充至型腔13内,使得液态硅胶在闭合的型腔13内均匀流动并逐渐硫化变硬成型。通过第一转流道11与第二转流道12的配合使用,把从中间位置进胶的液态硅胶引流穿过上模仁1,再经过镶件5绕到型腔13,达到共用模胚的要求,进胶方式满足了共用模胚的前提下完成进胶,节省生产成本,进胶工作稳定。本技术通过第一转流道11、第二转流道12与镶件5的共同使用,进胶工作稳定性好,结构紧凑且设计合理,占用空间小,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0026]本实施例的镶件5的外侧凸设有引流片51,所述镶件5通过引流片51与型腔13连接,所述引流片51凹设有灌注槽52,所述镶件5凹设有灌注腔53,所述灌注腔53与灌注槽52连通,所述第二转流道12远离第一转流道11的一开口与灌注腔53连通。具体地,镶件5是一个泛用词,在模具里专门指的是用于镶嵌在模具中的不规则模具配件,起到固定模板和填充模板之间空间的作用,镶件5可以是方形、圆形、片型。液态硅胶从第二转流道12流出至灌
注腔53,当液态硅胶填满灌注腔53之后再流动至灌注槽52,灌注槽52呈条形槽,流动面积大,进一步使液态硅胶流动均匀,最终使液态硅胶顺着引流片51大面积流动至型腔13内,使型腔13内均匀填充液态硅胶,提高硅胶产品成型效果。
[0027]本实施例的第一转流道11与第二转流道12相对上模仁1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转流道11与第二转流道1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连通孔14。具体地,第一转流道11与第二转流道12相对上模仁1倾斜设置大致呈L型,液态硅胶通过连通孔14从第一转流道11流动至第二转流道12,结构简单紧凑。
[0028]本实施例的上模仁1的中部开设有安装腔15,所述安装腔15的内壁设置有环形凸台16以及与环形凸台16连通的安装孔17,所述注射头3设置在安装腔15内,所述注射头3抵触挡止在环形凸台16,所述注射头3的注射端穿过安装孔17并突伸至进胶槽4。具体地,注射头3插入放置在安装腔15内,借助环形凸台16对注射头3的前端挡止抵触,从而实现对注射头3的准确稳定限位,以便于注射头3的注射端穿过安装孔17并突伸至进胶槽4,提高注射头3在安装腔15的安装固定效果,使得液态硅胶更好地从注射头3的注射端穿过安装孔17流出至进胶槽4。
[0029]本实施例的上模仁1的四周均凸设有定位柱18,所述下模仁2的四周均凹设有定位孔22,所述定位柱18容设在定位孔22内。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胶流道穿前模共用模胚进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仁以及与上模仁配合使用的下模仁,所述上模仁设置有注射头,所述上模仁的底部凹有进胶槽,所述注射头穿过上模仁并与进胶槽连通,所述上模仁的内部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转流道与第二转流道,所述第一转流道远离第二转流道的一开口与进胶槽连通,所述上模仁设置有型腔,所述下模仁设置有用于容设型腔的容置腔,所述下模仁设置有镶件,所述第二转流道远离第一转流道的一开口与镶件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胶流道穿前模共用模胚进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镶件的外侧凸设有引流片,所述镶件通过引流片与型腔连接,所述引流片凹设有灌注槽,所述镶件凹设有灌注腔,所述灌注腔与灌注槽连通,所述第二转流道远离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锦思陈超黄少林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立德胶业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