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低流速斜管沉淀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654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稳定低流速斜管沉淀槽,包括沉淀槽外壳及其内部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斜管沉淀槽分为进水区和沉淀区;所述沉淀区设置有斜管,所述进水区设置有用于进水的洒水管,所述斜管上方用于出水,所述进水区与沉淀区底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洒水管,洒水管位于液面上方,且底部对开若干小孔,有效减缓因前端设备(泵)间歇运行时流量切换造成进水流速波动过快,确保斜管沉淀槽进水低流速,提高出水水质。废水先经过洒水管后再进入槽体进水区,在此期间可以延长废水与前端设备中所投加化学药剂的反应时间,起到再次搅拌的作用促进化学反应进行。起到再次搅拌的作用促进化学反应进行。起到再次搅拌的作用促进化学反应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稳定低流速斜管沉淀槽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稳定低流速斜管沉淀槽。

技术介绍

[0002]斜管沉淀槽是指在废水沉淀区域内设置有斜管的沉淀槽。斜管沉淀槽主要由进水区、斜管沉淀区、收水区、污泥收集区组成。在沉淀槽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板或平行管道(有时可利用蜂窝填料)分割成若干个微小的浅层沉淀层,被处理和沉降的污泥颗粒在各沉淀浅层中由于相互运动碰撞从而与废水分离出来。根据污泥的相互运动的方向,主要可以分为逆(异)向流、同向流和逆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每两块平行斜管内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槽。目前,小型斜管沉淀槽在工业含重金属废水处理工艺中因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得到广泛运用。
[0003]然而根据斜管沉淀槽对不同种类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研究和运行使用过程中存在影响出水指标甚至对沉淀槽后端过滤设备造成堵塞的问题,具体是指常规斜管沉淀槽在处理含重金属废水时,进水流速一般通过在前端设置相关设备(泵)根据车间来水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和控制,但是设备(泵)的调控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含重金属的废水产生的沉淀污泥(絮体)十分微小且结构松散,当设备(泵)切换流量时进水流速波动过快导致斜管沉淀槽内现存污泥(絮体)受到冲击破坏物理结构,导致沉降困难甚至发生污泥上翻现象,影响出水指标甚至对沉淀槽后端过滤设备造成堵塞。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稳定低流速斜管沉淀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稳定低流速斜管沉淀槽,有效减缓因前端设备(泵)间歇运行时流量切换造成进水流速波动过快,确保斜管沉淀槽进水低流速,提高出水水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影响出水指标甚至对沉淀槽后端过滤设备造成堵塞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低流速斜管沉淀槽,包括沉淀槽外壳及其内部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斜管沉淀槽分为进水区和沉淀区;
[0006]所述沉淀区设置有斜管,所述进水区设置有用于进水的洒水管,所述斜管上方用于出水,所述进水区与沉淀区底部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洒水管底部设有若干个对开小孔,用于控制进水流速并将废水均匀洒至进水区。
[0008]优选的,所述洒水管与沉淀槽进水管连接,且洒水管位置高于槽内液面。
[0009]优选的,所述沉淀区的斜管上方设置有三角收水堰,所述三角收水堰与沉淀槽出水管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沉淀槽外壳底部设置有沉淀槽泥斗,所述泥斗底部设置有排泥管。
[0011]优选的,还包括搅拌管,所述搅拌管底部设有若干对开小孔,小孔用于朝斜管沉淀槽底部吹气。
[0012]优选的,所述搅拌管与进气管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通过设置洒水管,洒水管位于液面上方,且底部对开若干小孔,有效减缓因前端设备(泵)间歇运行时流量切换造成进水流速波动过快,确保斜管沉淀槽进水低流速,提高出水水质。废水先经过洒水管后再进入槽体进水区,在此期间可以延长废水与前端设备中所投加化学药剂的反应时间,起到再次搅拌的作用促进化学反应进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洒水管平面布置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污泥斗搅拌管平面图。
[0018]图中:1、沉淀槽外壳;2、沉淀槽泥斗;3、隔板;4、洒水管;5、三角收水堰;6、斜管;7、沉淀槽进水管;8、沉淀槽出水管;9、排泥管;10、搅拌管;11、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图1和2所示,一种稳定低流速斜管沉淀槽,包括沉淀槽外壳1及其内部的隔板3,隔板3,将斜管沉淀槽分为进水区和沉淀区,并对进水区废水起到导流的作用。
[0021]沉淀区设置有斜管6,进水区设置有用于进水的洒水管4,斜管6上方用于出水,进水区与沉淀区底部连通。
[0022]材质为UPVC公称直径不小于125mm,洒水管4底部设有若干个对开小孔,可以有效控制进水流速并将废水均匀洒至进水区。位于斜管沉淀槽进水区域上部,并距离槽内液面一定高度。洒水管4与沉淀槽进水管7连接。
[0023]沉淀区的斜管6上方设置有三角收水堰5,三角收水堰5与沉淀槽出水管8连接。三角收水堰5为PP或不锈钢材质主要由三角堰板组成,堰板采用锯齿形式用来收集斜管沉淀槽上清液。
[0024]如图1和3所示,斜管沉淀槽还包括搅拌管10,搅拌管10底部设有若干对开小孔,小孔用于朝斜管沉淀槽底部吹气。搅拌管10材质为UPVC,底部设有若干对开小孔,位于污泥斗底部1/3处。搅拌管10与进气管11连接。斜管沉淀槽进水运行时进气管11关闭;当斜管沉淀槽停止运行时打开进气管11进行空气搅拌,搅拌时间为1

3分钟。洒水管4、搅拌管10,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更换。沉淀槽外壳1底部设置有沉淀槽泥斗2,泥斗底部设置有排泥管9。搅拌管10也可对部分残留在死角的污泥进行空气搅拌后打开排泥管9排空污泥,为斜管沉淀槽下次进水工序做好准备。
[0025]常规斜管沉淀槽在运行过程中,尤其是处理工业含重金属废水时,如果不对污泥斗内污泥及时且多次进行排放,极易发生污泥板结现象造成排泥管9道堵塞或者排泥困难。如果通过人工外力方式对已经发生板结的污泥进行人工剥离,极易造成斜管沉淀槽内部防
腐层、沉淀区内斜管6被外力破坏影响槽体使用寿命。
[0026]本申请的搅拌管10位于污泥斗内容易发生污泥板结的附近,当斜管沉淀槽停止进水开始排泥运行时开启进气管11,压缩空气通过搅拌管10形成大量微小的气泡进入污泥斗中,对残留在死角的污泥起到气体搅拌作用,防止斗内污泥因长时间停留发生板结而无法正常排泥,消除人工外力剥离板结污泥造成槽内壁防腐层破损的问题。搅拌管10为UPVC材质,通过卡箍固定在污泥斗内,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更换,操作简单方便。
[0027]工作过程如下:
[0028]S1、废水沿斜管沉淀槽进水管7进入洒水管4,通过洒水管4底部对开小孔,均匀布洒至斜管沉淀槽进水区域。废水在通过洒水管4时,显著降低进水流速,并可与沉淀槽前端设备所投加的化学药剂继续发生混合搅拌。
[0029]S2、进水区废水经隔板3导流后进入沉淀区,该区域废水中的微小固体污染物在斜管6的作用下形成浅层沉淀并从废水中分离出来,然后沿着斜管6逐步滑入污泥斗中进行集中收集。废水中污染物被分离后,上清液通过斜管沉淀槽上部的三角收水堰5,自流入斜管沉淀槽排水管。经过上述阶段处理的废水COD、BOD、SS、重金属含量等已达到斜管沉淀槽设计出水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低流速斜管沉淀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槽外壳(1)及其内部的隔板(3),所述隔板(3)将斜管沉淀槽分为进水区和沉淀区;所述沉淀区设置有斜管(6),所述进水区设置有用于进水的洒水管(4),所述斜管(6)上方用于出水,所述进水区与沉淀区底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低流速斜管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洒水管(4)底部设有若干个对开小孔,用于控制进水流速并将废水均匀洒至进水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低流速斜管沉淀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洒水管(4)与沉淀槽进水管(7)连接,且洒水管(4)位置高于槽内液面。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文斐王小聪汪晶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佳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