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菌藻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834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菌藻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内部设置有沉淀区隔板和导流区隔板,将设备本体内部分为上下均连通的导流区和沉淀区;导流区与空气进口和设备进水口连接,沉淀区顶部与设备出水口连接,底部与设备排泥口连接;设备本体内部填装有菌藻填料,沉淀区上部清水区设置有菌藻着生板,菌藻着生板用于为菌藻提供附着生长的载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高效稳定、节省占地的,操作简单、能耗低,适用范围领域广,应用价值高,成本低,易于普及推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设备体积大、价格高和处理效果差的问题。和处理效果差的问题。和处理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菌藻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高效菌藻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城市污水处理厂通常采用化学除磷和反硝化脱氮工艺。黑臭水体和应急水体通常的污染物指标是悬浮物(SS)、有机物(COD)、富营养化元素(氨氮和总磷),一般采取混凝沉淀、磁混凝、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等处理设施,混凝沉淀、接触氧化处理效果稳定,但占地面积大;磁混凝处理效率高,占地节省,但设备价格高,存在磁粉流失等问题;曝气生物滤池容易板结堵塞,影响处理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菌藻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菌藻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有高效稳定、节省占地的,操作简单、能耗低,适用范围领域广,应用价值高,成本低,易于普及推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设备体积大、价格高和处理效果差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菌藻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内部设置有沉淀区隔板和导流区隔板,将设备本体内部分为上下均连通的导流区和沉淀区;
[0005]所述导流区与空气进口和设备进水口连接,沉淀区顶部与设备出水口连接,底部与设备排泥口连接;
[0006]所述设备本体内部填装有菌藻填料,所述沉淀区上部清水区设置有菌藻着生板,所述菌藻着生板用于为菌藻提供附着生长的载体。
[0007]优选的,所述设备本体的导流区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用于搅拌混合菌藻填料、污水、污泥。
[0008]优选的,所述导流区隔板中部设置有三角布水板,所述三角布水板与设备进水口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沉淀区上部设置有集水槽和出水渠,所述集水槽和出水渠设备出水口连接,用于均匀收集处理达标的污水并排出。
[0010]优选的,所述设备本体的导流区底部设置有曝气器,所述曝气器与空气进口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导流区隔板上部与沉淀区隔板形成混合液回流通道,混合液回流通道不设置曝气系统,用于形成缺氧环境。
[0012]优选的,所述导流区隔板下部与设备本体的积泥板形成污泥回流区,用于泥水分离后的污泥回流到设备本体底部,所述设备排泥口与污泥回流区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通过集生化、沉淀、深度处理于一体,占地面积省,实现同步生物脱氮除磷、去除有机物。利用菌藻填料降解废水中污染物,耐冲击负荷,去除效率高。利用菌藻着
生板上的菌藻微生物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和氮、磷。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
[0017]图中:1、设备本体;2、出水渠;3、集水槽;4、沉淀区隔板;5、导流区隔板;5

1、三角布水板;6、搅拌器;7、空气进口;8、设备进水口;9、设备出水口;10、设备排泥口;11、菌藻着生板;12、菌藻填料;13、积泥板;14、曝气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如图1和2所示,一种高效菌藻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设备本体1内部设置有沉淀区隔板4和导流区隔板5,将设备本体1内部分为上下均连通的导流区和沉淀区;沉淀区隔板4与设备本体1共同围合成沉淀区,避免搅拌、曝气对沉淀区产生扰动,影响沉淀区泥水分离效果。
[0020]沉淀区隔板4与设备本体1共同围合成沉淀区的上部清水区设置菌藻着生板11,菌藻着生板11为菌藻提供附着生长的载体。清水区浊度低,透光性好,适合菌藻生长,便于菌藻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菌藻着生板11可定期拆除进行菌藻清理后重新安装。
[0021]导流区隔板5上部与沉淀区隔板4形成混合液回流通道,污水经好氧曝气后通过回流通道,回流区域不设置曝气系统,该区域可形成缺氧环境,强化脱氮效果。
[0022]导流区隔板5中部设置三角布水板5

1,与设备进水口8连接,通过三角布水板5

1将污水均匀分配到缺氧区,强化缺氧区脱氮效果。导流区隔板5下部与设备本体1形成污泥回流区,泥水分离后的污泥回流到设备本体1底部。
[0023]导流区与空气进口7和设备进水口8连接,空气进口7从设备本体1顶部接入设备内部,在设备本体1底部与曝气器14连接。沉淀区顶部与设备出水口9连接,底部与设备排泥口10连接;
[0024]设备本体1内部填装有菌藻填料12,沉淀区上部清水区设置有菌藻着生板11,菌藻着生板11用于为菌藻提供附着生长的载体。通过在设备本体1内投加菌藻填料12,利用细菌与微藻协同作用机制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0025]设备本体1的导流区设置有搅拌器6,搅拌器6,对菌藻填料12、污水、污泥进行搅拌混合,使污水、污泥、菌藻填料12充分接触。通过搅拌速度的调节,可控制污水和污泥的回流量,调控污水处理效果。
[0026]导流区隔板5中部设置有三角布水板5

1,三角布水板5

1与设备进水口8连接,通过布水板将污水均匀分布在池内缺氧区。
[0027]沉淀区上部设置有集水槽3和出水渠2,集水槽3和出水渠2设备出水口9连接,集水
槽3与出水渠2、设备出水口9连接,均匀收集处理达标的污水并排出。
[0028]设备本体1的导流区底部设置有曝气器14,曝气器14与空气进口7连接。设备本体1内设置曝气器14,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氧气,同时对污水污泥提供搅拌混合作用。
[0029]积泥板13位于污泥回流区,与设备本体1形成污泥回流区,通过设备排泥口10,定期将设备内污泥排出。
[0030]工作过程如下:
[0031]第一步:污水由设备进水口8接入三角布水板5

1,利用三角布水板5

1将污水均匀分配到设备内,并与回流的污水、污泥充分混合;
[0032]第二步:经过缺氧处理的污水和污泥在重力作用下往下流动,进入设备底部,利用底部曝气器14和搅拌器6将污水、污泥、菌藻填料12混合,利用菌藻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进行降解。
[0033]第三步:经过好氧处理后的污水上升进入沉淀区隔板4与导流区隔板5围合的回流区,污水在回流区内水流向下流动,该区域不设曝气设施,消耗好氧区回流带来的溶解氧后形成缺氧环境。
[0034]第四步:污水经过沉淀区隔板4与导流区隔板5围合的回流区后,清液向上流动进入沉淀区隔板4与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菌藻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1),所述设备本体(1)内部设置有沉淀区隔板(4)和导流区隔板(5),将设备本体(1)内部分为上下均连通的导流区和沉淀区;所述导流区与空气进口(7)和设备进水口(8)连接,沉淀区顶部与设备出水口(9)连接,底部与设备排泥口(10)连接;所述设备本体(1)内部填装有菌藻填料(12),所述沉淀区上部清水区设置有菌藻着生板(11),所述菌藻着生板(11)用于为菌藻提供附着生长的载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菌藻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的导流区设置有搅拌器(6),所述搅拌器(6)用于搅拌混合菌藻填料(12)、污水、污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菌藻共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区隔板(5)中部设置有三角布水板(5

1),所述三角布水板(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聪纪东成蔡青青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佳园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