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军达专利>正文

一种电煎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534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煎锅,包括锅体,所述的锅体上配装有锅盖,锅体的上制有环形凸边,所述的锅盖扣在环形凸边上并与锅体之间形成煎烤腔,所述的锅体的底部压铸有发热体,在锅体的侧部配装有能控制发热体运行温控组件,所述的发热体的两端头与温控组件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设定锅内食物的温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电源,让食物恒定在所设定温度进行不同的方式烹调,并且产品结构简单,美观大方,操作简便,节约能源,锅内喷不粘铁氟龙,手柄用电木材料,用户移动不会烫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用炊具
,具体涉及一种电煎锅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进步,广大消费者对人们日常生活中方便性及多样性生活 的要求,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大量涌现,而在大量的家用电器产品中,煎锅以其可以蒸煮烤 煎食品的特性已经很普遍的进入到了广大消费者的生活中了,目前市场生产的电煎锅主要 有两大缺陷,一是现有煎锅尽管形状和大小有所不同但是一般都是用铸造或锻压成容器 状,且表面比较光滑,在煎炸食品过程中容易常发生粘糊等现象,而且不太容易通过操作过 程予以避免食物粘锅,这样不仅破坏了食物的外形,而且粘住部分发生焦糊,这不仅损失了 食物还会产生有害物质,此外也增加了炊具刷洗的难度,二是如中国专利号为98242306. 3 的中国技术专利《多功能电煎锅》(公告号为CN2337929Y)所公开的电煎锅,包括外壳、 内锅和锅盖,外壳为盆式托架结构,内锅的锅面呈锥圆曲面形状,锅盖由顶盖和底盖构成, 底盖也呈圆锥曲面形状,下伸与内锅之间形成一盆形空腔,内锅的锅底外端面与底盖的上 端面分别设有电热管,该电煎锅采用人工的不停跟踪观察来完成食物的蒸煎过程,相对而 言自动化程度较低,操作的劳动强度较大,并且该电煎锅的手柄只是简单的设置在外壳上, 用户移动时会烫手,因此需要对现有的电煎锅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美观 大方,操作简便,节约能源以及便于清洗电煎锅。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煎锅,包括锅体,所采取的 措施为锅体上配装有锅盖,锅体的上制有环形凸边,锅盖扣在环形凸边上并与锅体之间形 成煎烤腔,锅体的底部压铸有发热体,在锅体的侧部配装有能控制发热体运行温控组件,发 热体的两端头与温控组件电性连接。为优化上述方案采取的措施具体包括在上述的一种电煎锅中,锅体的两侧分别配装有左手柄和右手柄,左手柄包括依 次连接的第一支撑体、第一把持体以及第二支撑体,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上分别制有 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锅体的一侧底部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上,右手 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支撑体、第二把持体以及第四支撑体,第三支撑体和第四支撑体上 分别制有第三支撑座和第四支撑座,锅体的另一侧底部分别固定在第三支撑座和第四支撑 座上。在上述的一种电煎锅中,第一把持体相对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向远离锅体的 左侧方向倾斜,且第一把持体与锅体的左部不接触,第二把持体相对第三支撑体和第四支 撑体向远离锅体的右侧方向倾斜,且第二把持体与锅体的右部不接触。在上述的一种电煎锅中,所述左手柄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厚度大于第一把持体的厚度,第一把持体呈向内凹陷状,且在第一把持体上制有第一弧形方孔,所述右手 柄的第三支撑体和第四支撑体的厚度大于第二把持体的厚度,第二把持体呈向内凹陷状, 且在第二把持体上制有第二弧形方孔。在上述的一种电煎锅中,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第三支撑体以及第四支撑体的 底部有上分别配装第一橡胶脚、第二橡胶脚、第三橡胶脚以及第四橡胶脚。在上述的一种电煎锅中,左手柄和右手柄均采用电木材料制成。在上述的一种电煎锅中,锅盖的上侧配装有提手,在锅盖与提手之间配装有压板, 锅盖的下侧配装有固定螺丝,该固定螺丝由锅盖的下侧穿到锅盖的上侧,并通过螺纹连接 方式与压板和提手相连接。在上述的一种电煎锅中,固定螺丝与锅盖之间还配装有垫圈和垫片。在上述的一种电煎锅中,锅体的内表面上喷有铁氟龙。在上述的一种电煎锅中,锅体的底部还配装有固定罩,温控组件的一端固定在固 定罩上且与发热体的两端头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设定锅内食物的温度, 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电源,让食物恒定在所设定温度进行不同的方式烹调,并且产品结构 简单,美观大方,操作简便,节约能源,锅内喷不粘铁氟龙,手柄用电木材料,用户移动不会 烫手。附图说明图1是本电煎锅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组装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组装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组装后的立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的组装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图中,锅体1 ;环形凸边11 ;煎烤腔la ;锅盖2 ;发热体3 ;温控 组件4 ;左手柄5 ;第一支撑体51 ;第二支撑体52 ;第一把持体53 ;第一弧形方孔53a ;第一 支撑座54 ;第二支撑座55 ;右手柄6 ;第三支撑体61 ;第四支撑体62 ;第二把持体63 ;第二 弧形方孔63a ;第三支撑座64 ;第四支撑座65 ;第一橡胶脚71 ;第二橡胶脚72 ;第三橡胶脚 73 ;第四橡胶脚74 ;提手81 ;压板82 ;固定螺丝83 ;垫圈84 ;垫片85 ;固定罩9。本电煎锅,包括锅体1,锅体1上配装有锅盖2,锅盖2的上侧配装有提手81,在锅 盖2与提手81之间配装有压板82,锅盖2的下侧配装有固定螺丝83,该固定螺丝83由锅 盖2的下侧穿到锅盖2的上侧,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与压板82和提手81相连接。为了方 便固定提手81和保持密封性,固定螺丝83与锅盖2之间还配装有垫圈84和垫片85。锅体1的上制有环形凸边11,锅盖2扣在环形凸边11上并与锅体1之间形成煎烤 腔la,锅体1的内表面上喷有铁氟龙,这样的好处是便于清洗。锅体1的底部压铸有发热体3,在锅体1的侧部配装有能控制发热体3运行温控组 件4,发热体3的两端头与温控组件4电性连接,为了方便进行固定温控组件4,锅体1的底 部还配装有固定罩9,温控组件4的一端固定在固定罩9上且与发热体3的两端头电性连接。本产品最大的改进部分是在手柄处,锅体1的两侧分别配装有左手柄5和右手柄 6,左手柄5和右手柄6均采用电木材料制成,特性是不吸水、不导电、耐高温、强度高,这样 用户移动不会烫手。左手柄5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体51、第一把持体53以及第二支撑 体52,为了尽快的散掉热量,防止烫到用户,第一把持体53相对第一支撑体51和第二支撑 体52向远离锅体1的左侧方向倾斜,且第一把持体53与锅体1的左部不接触。第一支撑 体51和第二支撑体52上分别制有第一支撑座54和第二支撑座55,锅体1的一侧底部分别 固定在第一支撑座54和第二支撑座55上,这里主要是通过固定螺丝83来固定的。所述左 手柄5的第一支撑体51和第二支撑体52的厚度大于第一把持体53的厚度,这里将第一支 撑体51和第二支撑体52的厚度大于第一把持体53的厚度主要是第一支撑体51和第二支 撑体52 —是当坐底座进行使用,二是第一支撑体51和第二支撑体52直接与锅体1接触, 锅体1产生的热量会传导至厚度较大的第一支撑体51和第二支撑体52上更容易导热。右 手柄6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支撑体61、第二把持体63以及第四支撑体62,为了尽快的散掉 热量,防止烫到用户,第二把持体63相对第三支撑体61和第四支撑体62向远离锅体1的 右侧方向倾斜,且第二把持体63与锅体1的右部不接触,所述右手柄6的第三支撑体61和第四支撑体62的厚度大于第二把持体63的厚 度,第三支撑体61和第四支撑体62上分别制有第三支撑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煎锅,包括锅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锅体(1)上配装有锅盖(2),锅体(1)的上制有环形凸边(11),所述的锅盖(2)扣在环形凸边(11)上并与锅体(1)之间形成煎烤腔(1a),所述的锅体(1)的底部压铸有发热体(3),在锅体(1)的侧部配装有能控制发热体(3)运行温控组件(4),所述的发热体(3)的两端头与温控组件(4)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军达张华平
申请(专利权)人:施军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