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50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向阀,具体涉及换向阀技术领域,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部设有阀芯,所述阀芯上固定设有阀杆,所述阀杆前端与阀体前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阀杆后端贯穿阀体并延伸至阀体后侧,所述阀体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内壁与阀杆外壁相接触,所述密封圈后侧设有调节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阀杆带动阀芯转动对两个出液管分别进行密封,实现阀体的换向,凹槽内的密封圈在阀杆外壁起到密封作用,使用两个电动推杆分别驱动两个移动板移动,两个移动板上的连接杆带动第一环板在凹槽内前移挤压密封圈,提高密封圈与阀杆之间的紧密性,从而可以避免阀杆长期磨损密封圈内壁,导致密封圈密封性降低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向阀


[0001]本技术涉及换向阀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换向阀。

技术介绍

[0002]在液压系统中经常使用换向阀来控制液体的流动方向。换向阀是具有两种以上流动形式和两个以上油口的方向控制阀,是实现液压油流的沟通、切断和换向,以及压力卸载和顺序动作控制的阀门,按阀芯在阀体内停留的工作位置数分为二位、三位等;按与阀体相连的油路数分为二通、三通、四通和六通等;操作阀芯运动的方式有手动、机动、电动、液动、电液等型式。
[0003]例如现有技术公开号为CN207229824U的三通换向阀,该技术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阀体包括开设于阀体临近开口一侧的外壁第一环形槽、开设于阀体远离开口一侧端面上的第二环形槽、连通第一环形槽和第二环形槽的连接槽和安装于第一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和连接槽的密封部件。
[0004]上述现有技术通过使用内密封圈在嵌槽内起到密封作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阀杆旋转会对内密封圈内壁造成摩擦,使得内密封圈内壁磨损,从而会影响对嵌槽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换向阀,通过阀杆带动阀芯转动对两个出液管分别进行密封,实现阀体的换向,凹槽内的密封圈在阀杆外壁起到密封作用,使用两个电动推杆分别驱动两个移动板移动,两个移动板上的连接杆带动第一环板在凹槽内前移挤压密封圈,提高密封圈与阀杆之间的紧密性,从而可以避免阀杆长期磨损密封圈内壁,导致密封圈密封性降低的问题,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出现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换向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部设有阀芯,所述阀芯上固定设有阀杆,所述阀杆前端与阀体前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阀杆后端贯穿阀体并延伸至阀体后侧,所述阀体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内壁与阀杆外壁相接触,所述密封圈后侧设有调节组件,用于调节密封圈的位置,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环板,所述第一环板滑动设在凹槽内,且第一环板前端与密封圈后侧相接触,所述第一环板后端固定设有四个连接杆,每个连接杆后端均贯穿阀体并延伸至阀体外侧,四个连接杆后侧固定设有同一个第二环板。
[000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环板前端顶部和前端底部均固定设有移动板,两个移动板前端均固定设有电动推杆,两个电动推杆均嵌设在阀体后端,借助电动推杆调节第二环板的位置,使用起来更加省时省力。
[0008]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顶部和底部后侧均开设有嵌槽,两个电动推杆分别固定在两个嵌槽内,提高电动推杆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0009]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顶端贯穿设有进液管,所述阀体底端两侧均贯穿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外壁均固定设有法兰,用于出液管和进液管的外接。
[00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后端设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底部固定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前端与阀体后端固定连接,借助伺服电机驱动阀杆旋转,实现阀杆的自动调节,使用起来更加省时省力。
[00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底部固定设有底座,所述底座截面设置为倒T形,所述底座底部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前后分布的安装孔,借助伺服电机驱动阀杆旋转,实现阀杆的自动调节,使用起来更加省时省力。
[00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阀体前端开设有出口,所述出口内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阀体之间通过多个螺丝固定连接,便于安装拆卸密封板,方便使用者对阀体内部进行清理。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本技术通过阀杆带动阀芯转动对两个出液管分别进行密封,实现阀体的换向,凹槽内的密封圈在阀杆外壁起到密封作用,使用两个电动推杆分别驱动两个移动板移动,两个移动板上的连接杆带动第一环板在凹槽内前移挤压密封圈,提高密封圈与阀杆之间的紧密性,从而可以避免阀杆长期磨损密封圈内壁,导致密封圈密封性降低的问题。
[0015]2、通过在阀杆前端安装可拆卸的密封板,长期使用后,使用者可以拆开密封板对阀体内部进行清理,避免输送的材料残留影响阀芯与阀杆之间的密封性,使用伺服电机驱动阀杆自动旋转,不需要手动调节,使用起来非常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阀体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后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图4的A部放大图。
[0021]附图标记为:1、阀体;2、阀芯;3、阀杆;4、凹槽;5、密封圈;6、调节组件;7、嵌槽;8、进液管;9、出液管;10、伺服电机;11、安装座;12、底座;13、密封板;
[0022]601、第一环板;602、连接杆;603、第二环板;604、移动板;605、电动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参照说明书附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换向阀,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顶端贯穿设有进液管8,所述阀体1底端两侧均贯穿设有出液管9,所述出液管9和进液管8外壁均固定设有法兰,用于出液管9和进液管8的外接,所述阀体1内部设有阀芯2,所述阀芯2上固定设有阀杆3,所述阀杆3前端与阀体1前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阀杆3后端贯穿阀体1并延伸至阀体1后侧,所述阀体1内部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内部设有密封圈5,所述密封圈5内壁与阀杆3外壁相接触,所述密封圈5后侧设有调节组件6,用于调节密封圈5的位置;
[0025]具体的,所述调节组件6包括第一环板601,所述第一环板601滑动设在凹槽4内,且第一环板601前端与密封圈5后侧相接触,所述第一环板601后端固定设有四个连接杆602,每个连接杆602后端均贯穿阀体1并延伸至阀体1外侧,四个连接杆602后侧固定设有同一个第二环板603;
[0026]并且所述第二环板603前端顶部和前端底部均固定设有移动板604,两个移动板604前端均固定设有电动推杆605,两个电动推杆605均嵌设在阀体1后端,借助电动推杆605调节第二环板603的位置,使用起来更加省时省力。
[0027]在使用时,使用者将进液管8和两个出液管9分别与外界的管道连接,液体经过进液管8流到阀体1内,然后利用阀杆3带动阀芯2转动对两个出液管9分别进行密封,实现阀体1的换向,凹槽4内的密封圈5在阀杆3外壁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出现漏液,并且使用两个电动推杆605分别驱动两个移动板604移动,两个移动板604上的连接杆602带动第一环板601在凹槽4内前移挤压密封圈5,提高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部设有阀芯(2),所述阀芯(2)上固定设有阀杆(3),所述阀杆(3)前端与阀体(1)前端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阀杆(3)后端贯穿阀体(1)并延伸至阀体(1)后侧;所述阀体(1)内部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内部设有密封圈(5),所述密封圈(5)内壁与阀杆(3)外壁相接触,所述密封圈(5)后侧设有调节组件(6),用于调节密封圈(5)的位置;所述调节组件(6)包括第一环板(601),所述第一环板(601)滑动设在凹槽(4)内,且第一环板(601)前端与密封圈(5)后侧相接触,所述第一环板(601)后端固定设有四个连接杆(602),每个连接杆(602)后端均贯穿阀体(1)并延伸至阀体(1)外侧,四个连接杆(602)后侧固定设有同一个第二环板(6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板(603)前端顶部和前端底部均固定设有移动板(604),两个移动板(604)前端均固定设有电动推杆(605),两个电动推杆(605)均嵌设在阀体(1)后端,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鹏游继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研上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