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兼具抗感染的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496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滑兼具抗感染的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引流导管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设有抗菌膜;远离操作者一端的引流导管的管体外壁设为表面光滑状,靠近操作者一端的引流导管的管体外壁设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设有倒刺状突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PTBD术和引流管围手术期护理,提供了一种集防滑和抗感染于一体的、适应PTBD患者长期带管引流的胆道引流管产品。抗菌镀膜层和防滑层可有效减少PTBD术后引流管滑脱、继发胆道感染和穿刺窦道感染的并发症。感染和穿刺窦道感染的并发症。感染和穿刺窦道感染的并发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滑兼具抗感染的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滑兼具抗感染的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导管,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梗阻性黄疸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可由炎症、结石、肿瘤和医源性损伤等因素引起,由于容易合并反复感染和结石,往往手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围手术期胆管引流是辅助治疗复杂性胆道梗阻的重要手段。临床常见的胆道引流技术包括了胆道支架引流(ERBD)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术,其中超声引导下的PTBD具有安全、便捷和经济的优势。当前临床常规使用的胆道引流管多为头端“猪尾巴”造型的引流管,可以有效防止引流管的完全滑脱,但是引流管的移位和半滑脱仍是困扰长期带管患者的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引流管位置异常,进而引起胆汁引流不畅、继发胆道感染、胆漏、穿刺窦道感染、疼痛等并发症。从而影响了PTBD术的疗效,且大大增加了带管护理难度,减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胆道引流管还未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缺乏集防滑和抗感染功能于一体的成熟产品。所以,本
亟需一种防滑兼具抗感染的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导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如何获得一种防滑兼具抗感染的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导管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滑兼具抗感染的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导管,引流导管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设有抗菌膜;远离操作者一端的引流导管的管体外壁设为表面光滑状,靠近操作者一端的引流导管的管体外壁设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设有倒刺状突起。
[0005]优选地,所述引流导管远离操作者一端的光滑状管体长度为12cm。
[0006]优选地,设有防滑层的所述引流导管的管体长度为13cm。
[0007]优选地,所述防滑层设为多段式结构,每段防滑层的长度为2cm。
[0008]优选地,所述每段防滑层之间为光滑的间隔管体;所述间隔管体的长度为1cm。
[0009]优选地,所述倒刺状突起为逆向离体方向的细微倒刺状结构;所述突起远离引流导管管体的末端朝向胆道的肠道开口方向。
[0010]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基于PTBD术和引流管围手术期护理,提供了一种集防滑和抗感染于一体的、适应PTBD患者长期带管引流的胆道引流管产品。抗菌镀膜层和防滑层可有效减少PTBD术后引流管滑脱、继发胆道感染和穿刺窦道感染的并发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1.引流导管;2.抗菌膜;3.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技术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5]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滑兼具抗感染的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导管1,引流导管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设有抗菌膜2;远离操作者一端的引流导管1的管体外壁设为表面光滑状,靠近操作者一端的引流导管1的管体外壁设有防滑层3;防滑层3设有倒刺状突起。引流导管1远离操作者一端的光滑状管体长度为12cm。设有防滑层3的引流导管1的管体长度为13cm。防滑层3设为多段式结构,每段防滑层的长度为2cm。每段防滑层之间为光滑的间隔管体;间隔管体的长度为1cm。倒刺状突起为逆向离体方向的细微倒刺状结构;突起远离引流导管1管体的末端朝向胆道的肠道开口方向。
[0016]实施例
[0017]目前临床常规使用的胆道引流管功能单一、易滑脱;术后远期的并发症频繁,临床上急需一种适宜长期带管使用的胆道引流管。
[0018]本技术产品由引流导管主体结构、抗菌镀膜层、引流管外壁防滑层、引流管固定装置等构成。
[0019]引流导管1内外壁均覆盖抗菌膜2,以预防胆道内和穿刺点皮肤感染。
[0020]依据临床PTBD置管深度,引流导管1头侧12cm的外侧管壁光滑,以利于PTBD手术操作,尾侧13cm外侧管壁每隔1cm覆盖一段长度为2cm的防滑层3,防滑层3的显微结构为逆向离体方向的细微倒刺结构,以增加引流导管1和皮肤及皮下组织层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防止引流导管1滑脱。
[0021]本技术的使用:
[0022]本胆道引流导管使用时按照如下步骤:
[0023]1.通过超声引导下PTBD术完成肝内胆管穿刺置管;
[0024]2.将引流导管外侧的防滑结构置于穿刺点皮肤窦道内,以防止引流导管滑脱。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技术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兼具抗感染的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引流导管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上设有抗菌膜;远离操作者一端的引流导管的管体外壁设为表面光滑状,靠近操作者一端的引流导管的管体外壁设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设有倒刺状突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兼具抗感染的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导管远离操作者一端的光滑状管体长度为12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兼具抗感染的经皮穿刺胆道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设有防滑层的所述引流导管的管体长度为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赟杰季正标闻捷先范培丽李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