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置式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3017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留置式胃管,其包括用于自鼻腔经消化道置入胃部的管体,和用于所述管体固定在头部的固定器,其中,所述管体包括开设在下游端的多向立体喂食布孔和安装上游端的多功能接头,所述多向立体喂食布孔包括五组成对设置的矩形孔组,每组矩形孔组包括在管体上对向开设两个纵向长槽孔,五组矩形孔组以3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留置式胃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留置式胃管。

技术介绍

[0002]留置胃管通常经鼻插入患者体内,一般用于流食体外喂食。现有胃管喂食孔设计普遍采用整齐列开或90
°
间隔偏转布设,喂食量较大或喂食速度快时容易对胃腔黏膜和威逼造成较大刺激,同时留置胃管常见的方式是用胶布粘在患者的鼻子上或附近,再医用纱布环绕固定器后绑于患者脑后,不仅舒适度差,而且容易松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降低现有留置胃管在喂食较大、速度快时对胃腔的刺激,以及固定舒适度不足的缺陷,提供一种留置式胃管,其通过对喂食布孔的小角度错位排列设计,式食物从个角度均匀流入胃腔,有效防止了局部胃壁黏膜的持续刺激,同时通过对固定带的结构改进,设计具有快拆功能的宽面固定胶带,大大提升了留置佩戴时间内头面部的舒适性。
[0004]本留置式胃管包括用于自鼻腔经消化道置入胃部的管体,和用于所述管体固定在头部的固定器,其中,所述管体包括开设在下游端的多向立体喂食布孔和安装上游端的多功能接头,所述多向立体喂食布孔包括五组成对设置的矩形孔组,每组矩形孔组包括在管体上对向开设两个纵向长槽孔,五组矩形孔组以36
°
偏转的角度依次错位布置。
[0005]进一步的,所述多功能接头包括两条连丝以及分别设置在两条连丝端部的变径接头和塞盖,所述变径接头为一锥台状的中空胶套。
[0006]具体的,所述长槽孔四周边沿均形成有向外扩张的弧形过渡缘。
[0007]具体的,所述管体上设有刻度线。
[000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器两条固定带,其中一条固定带末端开有一系列固定孔,另一条固定带末端设有榫头。
[0009]具体的,两固定带上均设有脸侧夹管槽。
[0010]具体的,所述固定器包括一对固定箍,所述固定带内侧设有弧形垫片,所述固定箍上设有对设有两个大于四分之一圆弧的快开缺口。
[0011]本技术一种留置式胃管,降低现有留置胃管在喂食较大、速度快时对胃腔的刺激,以及固定舒适度不足的缺陷,提供一种留置式胃管,其通过对喂食布孔的小角度错位排列设计,式食物从个角度均匀流入胃腔,有效防止了局部胃壁黏膜的持续刺激,同时通过对固定带的结构改进,设计具有快拆功能的宽面固定胶带,大大提升了留置佩戴时间内头面部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一种留置式胃管作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留置式胃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15]图3是图1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4是图1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5是图1中D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中:
[0019]1‑
管体;11

立体喂食布孔、12

多功能接头、13

刻度线;111

纵向长槽孔、112

弧形过渡缘,121

连丝、122

变径接头、123

塞盖。
[0020]2‑
固定器;21

固定带、22

脸侧夹管槽、23

固定箍;211

固定孔、212

榫头、213

弧形垫片,231

快开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制于下列实施例。
[0024]实施方式1:如图1至5所示,本留置式胃管包括用于自鼻腔经消化道置入胃部的管体1,和用于所述管体1固定在头部的固定器2,其中,所述管体1包括开设在下游端的多向立体喂食布孔11和安装上游端的多功能接头12,所述多向立体喂食布孔11包括五组成对设置的矩形孔组,每组矩形孔组包括在管体1上对向开设两个纵向长槽孔111,五组矩形孔组以36
°
偏转的角度依次错位布置。所述管体1上设有刻度线13。
[0025]实施方式2:本留置式胃管所述多功能接头12包括两条连丝121以及分别设置在两条连丝端部的变径接头122和塞盖123,所述变径接头122为一锥台状的中空胶套。变径接头用于改变管体前端开口大小,已适应不同大小的注射喂食器;塞盖用于封盖管腔。其余结构和部件如实施方式1所述,不再重复描述。
[0026]实施方式3:本留置式胃管所述长槽孔111四周边沿均形成有向外扩张的弧形过渡缘112。其余结构和部件如实施方式1所述,不再重复描述。
[0027]实施方式4:本留置式胃管所述固定器2两条固定带21,其中一条固定带21末端开有一系列固定孔211,另一条固定带21末端设有榫头212。用于将固定器贴敷于脸颊固定在头部。两固定带21上均设有脸侧夹管槽22。用于在气管置入并进行初步处理后,在外部将气管插管固定于脸颊一侧,将正面暴露便于后续处理。所述固定器2包括一对固定箍23,所述固定带21内侧设有弧形垫片213,所述固定箍23上设有对设有两个大于四分之一圆弧的快
开缺口231。通过旋转固定箍角度,将弧形垫片暴露在快开缺口位置,可实现固定带的快速拆卸。其余结构和部件如实施方式1所述,不再重复描述。
[0028]使用时:通过对喂食布孔的小角度错位排列设计,式食物从个角度均匀流入胃腔,有效防止了局部胃壁黏膜的持续刺激,同时通过对固定带的结构改进,设计具有快拆功能的宽面固定胶带,大大提升了留置佩戴时间内头面部的舒适性。
[0029]以上描述显示了本技术的主要特征、基本原理,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的细节,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应将上述实施方式或者实施例看作示范性的,且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非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留置式胃管,其特征是:包括用于自鼻腔经消化道置入胃部的管体(1),和用于所述管体(1)固定在头部的固定器(2),其中,所述管体(1)包括开设在下游端的多向立体喂食布孔(11)和安装上游端的多功能接头(12),所述多向立体喂食布孔(11)包括五组成对设置的矩形孔组,每组矩形孔组包括在管体(1)上对向开设两个纵向长槽孔(111),五组矩形孔组以36
°
偏转的角度依次错位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式胃管,其特征是:所述多功能接头(12)包括两条连丝(121)以及分别设置在两条连丝端部的变径接头(122)和塞盖(123),所述变径接头(122)为一锥台状的中空胶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式胃管,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鑫王康马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