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蜂窝板光伏背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972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蜂窝板光伏背板,包括热塑性蜂窝板、热压复合膜、接线盒和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在热塑性蜂窝板的上表面,所述安装槽槽沿热塑性蜂窝板的厚度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热压复合膜设置在热塑性蜂窝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接线盒设置在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上表面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供接线盒的线路穿设的通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热塑性蜂窝板上设置有供连接杆穿过的第一固定孔,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盖板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固定件。热塑性蜂窝板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热塑性蜂窝板具有重量轻的优点。重量轻的优点。重量轻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蜂窝板光伏背板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组件,特别涉及一种复合蜂窝板光伏背板。

技术介绍

[0002]光伏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形式;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0003]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10491961B”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其通过热塑性蜂窝板代替光伏背板,而太阳能光伏板中的接线盒通常设置在背板和电池片之间,因此需要一种光伏背板的结构对接线盒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蜂窝板光伏背板,具有固定接线盒的作用。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复合蜂窝板光伏背板,包括热塑性蜂窝板、热压复合膜、接线盒和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置在热塑性蜂窝板的上表面,所述安装槽槽沿热塑性蜂窝板的厚度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热压复合膜设置在热塑性蜂窝板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接线盒设置在安装槽内,所述安装槽的上表面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供接线盒的线路穿设的通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热塑性蜂窝板上设置有供连接杆穿过的第一固定孔,所述连接杆的顶部与盖板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固定件。
[0006]作为优选,所述盖板的底部与接线盒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填充支撑层。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对接线盒支撑的作用。
[0008]作为优选,所述接线盒上设置有供连接杆穿过的穿设孔。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连接和固定接线盒的作用。
[0010]作为优选,所述通孔设置在盖板的侧面。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太阳能电池板的整体厚度。
[0012]作为优选,所述热压复合膜延伸至安装槽的开口位置。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通过盖板对安装槽进行封盖。
[0014]作为优选,所述热压复合膜延伸至安装槽内。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热压复合膜在热压复合的过程中,对安装槽内进行热压复合,避免热塑性蜂窝板发生渗漏等问题。
[0016]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的边缘设置有台阶槽,所述盖板的底部与台阶槽的顶部抵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盖板的侧面进行固定。
[0018]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杆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连接杆配合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设置在第二固定孔的两侧。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的顶部通过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实现与盖板之间的固定。
[0020]作为优选,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三螺母,所述热塑性蜂窝板上设置有与第三螺母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第三螺母与连接杆螺纹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通过第三螺母被锁定在安装槽内。
[0022]综上所述,热塑性蜂窝板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热塑性蜂窝板具有重量轻的优点,热压复合膜对热塑性蜂窝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密封,通过在热塑性蜂窝板上热熔凹陷处理形成安装槽,通过盖板将接线盒固定在安装槽内,有效减少了太阳能电池板的整体厚度,同时具有保护接线盒的作用;连接杆实现盖板可拆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所示A部放大示意图;
[0025]图3是实施例在台阶槽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中,1、热塑性蜂窝板;11、热压复合膜;12、第一固定孔;13、第三螺母;14、定位槽;2、接线盒;21、穿设孔;3、安装槽;31、台阶槽;4、盖板;41、通孔;42、填充支撑层;43、第二固定孔;5、连接杆;51、第一螺母;52、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29]实施例:
[0030]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复合蜂窝板光伏背板,光伏背板是太阳能电池板的组成部分,光伏背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通过粘胶或薄膜连接电池片,背板的另一面连接有接线盒2,接线盒2外界线路对电流进行输出和控制,背板包括热塑性蜂窝板1、热压复合膜11、接线盒2和安装槽3,热塑性蜂窝板1采用热塑性塑料通过热辊压折叠成型的方式加工而成,具有良好的热塑性和结构强度,同时具有较轻的重量,热压复合膜11通过热压复合的方式固定在热塑性蜂窝板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安装槽3呈矩形,安装槽3用于容纳接线盒2,安装槽3通过热熔的方式成型在热塑性蜂窝板1的上表面,即安装槽3槽沿热塑性蜂窝板1的厚度方向凹陷形成,接线盒2设置在安装槽3内,实现了接线盒2的固定。
[0031]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槽3的上表面设置有盖板4,盖板4由塑料或金属制成,盖板4上设置有供接线盒2的线路穿设的通孔41,进而与其上的电池片连接;为了避免接线盒2与盖板4进行接触,盖板4的底部与接线盒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填充支撑层42,填充支撑层42可采用海绵支撑,具有良好的缓冲效果。
[0032]如图3所示,通孔41可设置在盖板4的侧面或贯穿盖板4设置,盖板4可直接与安装槽3的侧面抵接,同时安装槽3的侧面边缘位置可设置有台阶槽31,盖板4的底部与台阶槽31的顶部抵接。
[0033]如图1至图3所示,为了对盖板4进行固定:盖板4上设置有连接杆5,热塑性蜂窝板1上设置有供连接杆5穿过的第一固定孔12,连接杆5的顶部与盖板4连接,连接杆5的底部设置有固定件,连接杆5的顶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51和第二螺母52,盖板4上设置有与连接杆5配合的第二固定孔43,第一螺母51和第二螺母52设置在第二固定孔43的两侧,固定件包括第三螺母13,热塑性蜂窝板1上设置有与第三螺母13配合的定位槽14,第三螺母13与连接杆5螺纹连接。
[0034]如图2所示,为了更好的固定接线盒2,接线盒2的中心设置有供连接杆5穿过的穿设孔21,同时穿设孔21也可设置在接线盒2的侧面,起到固定接线盒2的作用。
[0035]如图2所示,安装槽3可设置有热压复合膜11,即热压复合膜11在复合的过程中,通过模具加热下压的作用,将热压复合膜11压合变形至安装槽3内,即热压复合膜11延伸至安装槽3内;也可在安装接线盒2时对安装槽3上方的热压复合膜11进行冲裁,使热压复合膜11延伸至安装槽3的开口位置。
[0036]工作原理:
[0037]将接线盒2与填充支撑层42依次装入安装槽3中,然后采用第一螺母51和第二螺母52将连接杆5固定在盖板4上,将连接杆5的底部依次穿过穿设孔21和第一固定孔12,将第三螺母13旋入定位槽14内的连接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蜂窝板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塑性蜂窝板(1)、热压复合膜(11)、接线盒(2)和安装槽(3),所述安装槽(3)设置在热塑性蜂窝板(1)的上表面,所述安装槽(3)槽沿热塑性蜂窝板(1)的厚度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热压复合膜(11)设置在热塑性蜂窝板(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接线盒(2)设置在安装槽(3)内,所述安装槽(3)的上表面设置有盖板(4),所述盖板(4)上设置有供接线盒(2)的线路穿设的通孔(41),所述盖板(4)上设置有连接杆(5),所述热塑性蜂窝板(1)上设置有供连接杆(5)穿过的第一固定孔(12),所述连接杆(5)的顶部与盖板(4)连接,所述连接杆(5)的底部设置有固定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蜂窝板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4)的底部与接线盒(2)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填充支撑层(4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蜂窝板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2)上设置有供连接杆(5)穿过的穿设孔(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蜂窝板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玉成吴超刘登辉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贝嘉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