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片、电池及用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944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巴片、电池及用电设备,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巴片用于连接至少两个电池单体的极柱,巴片具有插槽,极柱至少部分插设于插槽内;插槽的侧壁具有依次排列的凸起部和凹槽部,凸起部向插槽内侧凸起,并抵接于极柱,凹槽部向背离极柱的方向凹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巴片、电池及用电设备,无需焊接巴片,避免焊接处产生质量问题,提高了电池单体及电池包的整体质量和成组率;能够确保巴片与极柱稳定贴合,避免虚接,提高了供电稳定性。此外,便于巴片与极柱拆装,不仅方便进行零件回收,而且降低了对生产设备的自动化要求,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于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于提高产品的组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巴片、电池及用电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巴片、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包中通常将巴片与极柱焊接,从而实现电流导通。但是,由于焊接工艺较为繁琐,且易产生位置偏差,容易产生定位不准确的技术问题。在保持平衡的情况下,焊接位置还容易出现凸起、气孔等问题,甚至存在巴片被焊穿的情况。此外,巴片与电池单体焊接不仅对生产设备的自动化要求较高,而且不便于进行拆卸和回收,降低了电池的组装效率和经济效益。此外,若巴片与极柱采用非焊接方式连接,则可能存在巴片与极柱接触不良的问题,进而影响电池供电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巴片、电池及用电设备,以解决因巴片与极柱焊接而导致焊接处易产生焊接不良、电池单体极柱组装不便、难以拆卸回收,以及巴片与极柱易产生虚接的技术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巴片,用于连接至少两个电池单体的极柱;
[0005]所述巴片具有插槽,所述极柱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插槽内;
[0006]其中,所述插槽的侧壁具有依次排列的凸起部和凹槽部,所述凸起部向所述插槽内侧凸起,并抵接于所述极柱,所述凹槽部向背离所述极柱的方向凹陷。
[0007]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巴片包括巴片主体,所述巴片主体弯折形成至少两个所述插槽。
[0008]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巴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夹臂、第一连接部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相对,且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之间形成所述插槽。
[0009]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巴片还包括:第三夹臂、第二连接部和第四夹臂,第二夹臂、第三夹臂、第二连接部和第四夹臂依次连接;
[0010]第二夹臂与第三夹臂相对,且第二夹臂与第三夹臂之间形成间隙槽;第三夹臂与第四夹臂相对,且第三夹臂与第四夹臂之间形成插槽。
[0011]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夹臂、第二夹臂、第三夹臂和第四夹臂皆弯折形成凸起部和凹槽部。
[0012]结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巴片具有第一复合金属层和第二复合金属层;
[0013]第一复合金属层贴合于极柱,第二复合金属层位于第一复合金属层背离极柱的一侧。
[001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包括:
[0015]第一方面记载的任一种巴片;
[0016]至少两个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包括:电池主体、正极柱和负极柱,所述电池主体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正极柱和所述负极柱分别设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巴片与所述电池单体的极柱通过所述插槽电连接;
[0017]箱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安装于所述箱体内部。
[0018]结合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电池还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夹持所述电池单体;所述箱体的内腔底面设有限位槽,所述夹持件通过卡扣安装于所述限位槽内。
[0019]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夹持件具有至少两个夹持槽,每个所述电池单体与对应的夹持槽一一对应以使所述电池单体被所述夹持槽固定。
[0020]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的用电设备包括第二方面记载的任一种电池。
[0021]本技术实施例记载的巴片,采用具有插槽的巴片,极柱插设于插槽内,无需将巴片与极柱焊接固定,由此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无需焊接巴片,避免巴片被焊穿,并且可以避免出现凸起、气泡等技术问题,提高了电池单体及电池包的整体质量和成组率;
[0023](2)便于巴片与极柱拆解、回收,有利于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0024](3)便于拆装,相较于焊接巴片和极柱的组装方式降低了对生产设备的自动化要求,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
[0025](4)巴片与极柱稳定贴合,避免虚接,提高了供电稳定性。
[0026]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池的剖视图;
[00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池中巴片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巴片的电池单体示意图;
[00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池的剖视图;
[00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池中电池单体与巴片的局部示意图;
[00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池中巴片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池中巴片的俯视图;
[003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巴片中巴片的剖视图;
[003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剖视图;
[003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夹持件的示意图;
[0038]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箱体的示意图;
[0039]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中电池单体、箱体、夹持件、卡扣和压条的局部剖视图。
[0040]图标:100-电池单体;101-第一表面;102-第二表面;110-电池主体;120-正极柱;130-负极柱;200-巴片;020-巴片主体;021-第一复合金属层;022-第二复合金属层;201-插槽;202-间隙槽;203-凸起部;204-凹槽部;210-第一夹臂;220-第一连接部;230-第二夹臂;240-第三夹臂;250-第二连接部;260-第四夹臂;300-箱体;301-限位槽;400-夹持件;401-夹持槽;500-卡扣;600-压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巴片,用于连接至少两个电池单体(100)的极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巴片(200)具有插槽(201),所述极柱至少部分插设于所述插槽(201)内;其中,所述插槽(201)的侧壁具有依次排列的凸起部(203)和凹槽部(204),所述凸起部(203)向所述插槽(201)内侧凸起,并抵接于所述极柱,所述凹槽部(204)向背离所述极柱的方向凹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巴片(200)包括巴片主体(020),所述巴片主体(020)弯折形成至少两个所述插槽(2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巴片(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夹臂(210)、第一连接部(220)和第二夹臂(230),所述第一夹臂(210)与所述第二夹臂(230)相对,且所述第一夹臂(210)与所述第二夹臂(230)之间形成所述插槽(20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巴片(200)还包括:第三夹臂(240)、第二连接部(250)和第四夹臂(260),所述第二夹臂(230)、所述第三夹臂(240)、所述第二连接部(250)和所述第四夹臂(260)依次连接;所述第二夹臂(230)与所述第三夹臂(240)相对,且所述第二夹臂(230)与所述第三夹臂(240)之间形成间隙槽(202);所述第三夹臂(240)与所述第四夹臂(260)相对,且所述第三夹臂(240)与所述第四夹臂(260)之间形成所述插槽(20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210)、所述第二夹臂(230)、所述第三夹臂(240)和所述第四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逸涛桂昊金佺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