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943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膜加工领域,公开了一种压延机。该压延机包括机架以及设在机架上的压延辊组和摆动机构,其中,所述压延辊组包括沿出料方向依次设置的压辊、中间辊和剥离辊,且所述压辊、所述中间辊和所述剥离辊可分别与所述机架之间相对转动,所述压辊和所述中间辊之间具有第一压延间隙,所述中间辊和所述剥离辊之间具有第二压延间隙,所述压辊可在所述摆动机构的带动下绕所述中间辊的轴心摆动。该压延机的结构简单,在压延膜的过程中,通过摆动机构带动压辊摆动运动,调整膜与中间辊的接触面积,进而达到不同膜对冷却效果的要求。进而达到不同膜对冷却效果的要求。进而达到不同膜对冷却效果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延机


[0001]本技术属于膜加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压延机。

技术介绍

[0002]膜的生产过程,需要根据不同的原材料特性调整压延工艺过程温度,以实现对膜的冷却,进而满足不同应用中对膜的要求。目前用来加工膜的设备主要为压延机,通常情况下压延机的压延辊组相互之间处于轴向平行状态,辊筒之间具有用于压延的间隙。压延膜的主要过程为:从挤出模具的出口挤出熔融状态的膜,被挤出的熔融状态的膜自上而下流入相向旋转着的平行辊筒的间隙中,以对膜进行降温冷却、压延延展,使膜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宽度和特定表面特性。
[0003]为了达到不同的压延效果,相关技术中通过增加压延机的压延辊组数量、直径和长度等提升对膜的冷却效率,但这会导致膜生产成本的增加。
[0004]因此,目前的压延机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压延机,包括机架以及设在机架上的压延辊组和摆动机构,其中,所述压延辊组包括沿出料方向依次设置的压辊、中间辊和剥离辊,且所述压辊、所述中间辊和所述剥离辊可分别与所述机架之间相对转动,所述压辊和所述中间辊之间具有第一压延间隙,所述中间辊和所述剥离辊之间具有第二压延间隙,所述压辊可在所述摆动机构的带动下绕所述中间辊的轴心摆动。
[000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当所述压延机未运作时,所述压辊、所述中间辊和所述剥离辊三者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0007]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压辊在所述摆动机构的带动下绕所述中间辊的轴心摆动时的摆动角为θ,θ的取值满足以下条件:0/>°
<θ≤45
°

[0008]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摆动机构包括弧形齿条、摆动电机和压辊齿轮,所述摆动电机上设有摆动电机齿轮,所述弧形齿条与所述中间辊同心设置,所述压辊齿轮设在所述压辊上,所述弧形齿条的一端与所述压辊齿轮啮合,另一端与所述摆动电机齿轮啮合。
[0009]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弧形齿条的弧形度不小于180
°

[0010]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弧形齿条的两个端点与中间辊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001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在所述摆动机构的带动下,膜在中间辊上的包膜角度β满足关系式:180
°
<β<220
°

[0012]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压辊在第一驱动组件驱动下绕自身轴心作旋转运动;所述中间辊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下绕自身轴心作旋转运动;所述剥离辊在第三驱动组件驱动下绕自身轴心作旋转运动。
[0013]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还包括总驱动组件,所述压辊、所述中间辊和所述剥离辊分别独立地在第四驱动装置驱动下绕自身轴线作旋转运动。
[0014]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压辊、所述中间辊和所述剥离辊的长径比分别独立地为(2

5)∶1。
[001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压延间隙为0.03

2mm。
[001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二压延间隙为0.03

2mm。
[0017]通过本技术的压延机具有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压延机的压辊在摆动机构的带动下可绕中间辊的轴心摆动,以调整压辊和中间辊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增大压延过程中所形成的膜在中间辊上的包角,即增大膜与中间辊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压延过程中对膜的冷却效率。
[0019](2)本技术的压延机的结构相对简单,在实际生产薄膜的过程中,无需额外准备多种不同尺寸规格的压延辊组,节省了换辊工时和设备布置空间,进而降低了薄膜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0]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压延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压延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摆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压延机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机架;2:摆动机构;21:弧形齿条;22:压辊齿轮;23:摆动电机;24:摆动电机齿轮;3:压辊;30:第一压延间隙;4:中间辊;40:第二压延间隙;5:剥离辊;6:挤出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压延机,参考图1至图4,该压延机包括机架1以及设在机架1上的压延辊组和摆动机构2。该压延辊组包括沿出料方向依次设置的压辊3、中间辊4和剥离辊5,且所述压辊3、所述中间辊4和所述剥离辊5可分别与所述机架1之间相对转动,所述压辊3和所述中间辊4之间具有第一压延间隙30,所述中间辊4和所述剥离辊5之间具有第二压延间隙40,所述压辊3可在所述摆动机构2的带动下绕所述中间辊4的轴心摆动。
[0029]可以理解的是,压延辊组和摆动机构2设在机架1上,以使机架1可支撑压延辊组和摆动机构2。
[0030]本技术的压延机,通过摆动机构2带动压辊3绕中间辊4的轴心摆动,以调整压辊3与中间辊4的相对位置,从而可以调整膜在中间辊4上的包角大小。由于压辊3、中间辊4
和剥离棍5的辊体均独立地设有冷却介质流道,当摆动机构2带动压辊3绕中间辊4的轴心向上摆动时,能够增加膜在中间辊4上的包角,即增大膜与中间辊4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膜与冷却介质的有效接触面积增加,进而有效提升膜的冷却效率。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压延机未工作时,如图2所示,所述压辊3、所述中间辊4和所述剥离辊5三者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压延机未工作时”三个辊的位置指摆动机构2未带动所述压辊3绕中间辊4摆动时的状态,或摆动机构2带动所述压辊3绕中间辊4摆动后,压辊3、中间辊4和剥离辊5复位时的状态。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压辊3在所述摆动机构2的带动下绕所述中间辊4的轴心摆动时形成的摆动角为θ,θ的取值满足以下条件:0
°
<θ≤45
°
,例如摆动角θ为10
°
、20
°
、30
°
、40
°
等。通过设置该摆动角的值,可以增加膜在中间辊4上的接触面积。此外,控制摆动角不大于45
°
时,可进一步促进压延过程形成表面光滑的膜,及避免膜面出现褶皱、条纹等缺陷。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设在机架上的压延辊组和摆动机构,其中,所述压延辊组包括沿出料方向依次设置的压辊、中间辊和剥离辊,且所述压辊、所述中间辊和所述剥离辊可分别与所述机架之间相对转动,所述压辊和所述中间辊之间具有第一压延间隙,所述中间辊和所述剥离辊之间具有第二压延间隙,所述压辊可在所述摆动机构的带动下绕所述中间辊的轴心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延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压延机未运行时,所述压辊、所述中间辊和所述剥离辊三者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在所述摆动机构的带动下绕所述中间辊的轴心摆动时的摆动角为θ,θ的取值满足以下条件:0
°
<θ≤45
°
。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压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包括弧形齿条、摆动电机和压辊齿轮,所述摆动电机上设有摆动电机齿轮,所述弧形齿条与所述中间辊同心设置,所述压辊齿轮设在所述压辊上,所述弧形齿条的一端与所述压辊齿轮啮合,另一端与所述摆动电机齿轮啮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齿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寒飞李扬张永昌郑轩何煦刘贺飞卢子乾
申请(专利权)人: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