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厌氧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40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厌氧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污水处理厌氧池,包括清洁组件,其包括厌氧池本体,所述厌氧池本体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动轴的前端延伸至厌氧池本体内壁的后侧并固定连接有L形杆,厌氧池本体内壁底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内壁的侧面滑动连接有两个长杆,两个所述长杆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长框,所述长框内壁的侧面与L形杆的竖杆的侧面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带动L形杆旋转,通过两个矩形框对两个长杆与长框进行限位,使长框带动两个长杆与两个刮条在厌氧池本体内进行左右滑动,将厌氧池本体内壁底面残留的顽渍刮除,对厌氧池本体的清理效果较好。本体的清理效果较好。本体的清理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厌氧池


[0001]本技术涉及厌氧池
,特别是一种污水处理厌氧池。

技术介绍

[000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即为在厌氧状态下,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厌氧细菌分解、代谢、消化,使得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大幅减少,同时产生沼气的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方式。厌氧处理作为生物处理的一个重要形式,正在陆续地开发出一系列新的厌氧处理工艺和构筑物,逐步克服了传统厌氧工艺的缺点,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厌氧池是一个构筑物,主要用于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处理污水,使污水中的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然后再通过微生物的好养处理得以去除水中有机物,因此,在污水处理领域,厌氧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现有的专利(公告号:CN213924209U)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的厌氧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滑轨,通过固定管内的清洗喷头均匀的对池体进行清洗,完成对厌氧池的清洁。在实现本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上述装置仅通过转动喷水清洗头完成对厌氧池清洁,由于厌氧池内部的废水中存在较多的杂质等废屑,且部分杂质通过重力会粘附在厌氧池的底面变成顽渍,上述装置通过仅均匀喷水的方法较难对部分粘附在厌氧池底部的顽渍进行清除,进而导致对厌氧池的清理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0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一种污水处理厌氧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6]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厌氧池。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处理厌氧池,包括清洁组件,其包括厌氧池本体,所述厌氧池本体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转动轴的前端延伸至厌氧池本体内壁的后侧并固定连接有L形杆,厌氧池本体内壁底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内壁的侧面滑动连接有两个长杆,两个所述长杆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长框,所述长框内壁的侧面与L形杆的竖杆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长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刮条;
[0008]搅动组件,其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块相背的一侧分别与厌氧池本体内壁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块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圆筒,所述圆筒内壁的侧面开设有螺旋通槽,所述螺旋通槽内壁的侧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条,所述滑动条的下侧与刮条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圆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叶。
[000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对厌氧池本体内壁底面残留的顽渍进行刮除,对厌氧池本体的清理效果较好,对厌氧池本体内壁侧面的废水进行搅拌,加快对废水中的微生物的水解反应。
[0010]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污水处理厌氧池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刮条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刮条的底面与厌氧池本体内壁的底面滑动连接,所述刮条横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
[001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三角形的刮条较为尖锐,对厌氧池本体内壁侧面残留的杂质挂齿效果较高。
[0012]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污水处理厌氧池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动条由弧形条、球形块与固定条组成,所述固定条的底面与刮条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球形块的侧面与螺旋通槽内壁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弧形条与圆筒的外侧滑动连接。
[0013]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球形块与弧形条能够使刮条带动固定条在螺旋通槽内壁侧面对圆筒进行稳定旋转。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污水处理厌氧池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L形杆的横杆的长度为长框内壁侧面长度的一半。
[0015]基于上述技术特征,L形杆的横杆转动时能够移动至长框内壁上侧的两侧,使长框能够带动两个长杆在厌氧池本体内壁侧面进行左右移动。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污水处理厌氧池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L形杆的竖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后侧与长框的前侧滑动连接。
[0017]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限位块使L形杆能够在长框内壁侧面进行稳定滑动。
[0018]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污水处理厌氧池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厌氧池本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框,所述防护框的上侧开设有进水槽,所述进水槽内壁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密封挡板。
[0019]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防护框能够对搅拌状态的废水进行阻挡,使废水不会溅到地面,密封挡板能够打开关闭对厌氧池本体进行密封。
[0020]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污水处理厌氧池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搅拌叶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搅拌叶等距离呈环形分布在两个圆筒的侧面。
[002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若干个搅拌叶对厌氧池本体内部的废水搅拌更为均匀。
[0022]作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污水处理厌氧池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机的转动轴的侧面固定套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与厌氧池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
[0023]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轴承降低了电机转动轴在厌氧池本体内部侧面转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0024]本技术有益效果为:1、通过电机带动L形杆旋转,通过两个矩形框对两个长杆与长框进行限位,使长框带动两个长杆与两个刮条在厌氧池本体内进行左右滑动,将厌氧池本体内壁底面残留的顽渍刮除,对厌氧池本体的清理效果较好;
[0025]2、通过电机的转动轴带动L形杆进行旋转,L形杆通过矩形框与长框带动长杆与滑动条左右滑动,使滑动条在螺旋通槽内部左右滑动,带动圆筒与若干个搅拌叶旋转,对厌氧池本体内壁侧面的废水进行搅拌,加快了对废水中的微生物的水解反应。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7]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局部立体结构剖面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1]100、清洁组件;101、厌氧池本体;101a、防护框;101b、密封挡板;102、电机;103、L形杆;103a、限位块;104、矩形框;105、长杆;106、长框;107、刮条;
[0032]200、搅动组件;201、支撑块;202、圆筒;203、螺旋通槽;204、滑动条;204a、弧形条;204b、球形块;204c、固定条;205、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厌氧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洁组件(100),其包括厌氧池本体(101),所述厌氧池本体(10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02),所述电机(102)的转动轴的前端延伸至厌氧池本体(101)内壁的后侧并固定连接有L形杆(103),厌氧池本体(101)内壁底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框(104),所述矩形框(104)内壁的侧面滑动连接有两个长杆(105),两个所述长杆(105)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长框(106),所述长框(106)内壁的侧面与L形杆(103)的竖杆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长杆(10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刮条(107);搅动组件(200),其包括支撑块(201),所述支撑块(2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块(201)相背的一侧分别与厌氧池本体(101)内壁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块(201)相对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圆筒(202),所述圆筒(202)内壁的侧面开设有螺旋通槽(203),所述螺旋通槽(203)内壁的侧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条(204),所述滑动条(204)的下侧与刮条(107)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圆筒(20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搅拌叶(20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厌氧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条(107)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刮条(107)的底面与厌氧池本体(101)内壁的底面滑动连接,所述刮条(107)横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伟于岑张聪政苗青郑天赐樊子文郝梦亚王元庆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山安碧泉海绵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