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399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其包括混凝土底板、纵向钢管桁架肋、横向钢桁架肋以及底板附加短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底板由多个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构成的底板钢筋网进行浇筑制成,所述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固定有多个相垂直设置的纵向钢管桁架肋和横向钢桁架肋。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中,通过双向桁架增强混凝土底板,可以实现薄底板,大跨度和大宽度,构件不开裂,实现构件工业化生产,提高构件施工效率。件施工效率。件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桁架混凝土叠合板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是一种双向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的楼板。

技术介绍

[0002]整体式装配楼板应用非常多,由于楼板装配,既要解决叠合后楼板的整体性,又要解决预制构件的运输吊装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有的预制构件较厚,单块构件较重,后铺设的钢筋离构件底面较厚,导致构件拼装整体性较差,构件只能单向传力,构件与构件的平缝后期容易开裂。也有预制构件较薄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如钢管桁架预应力叠合板或预应力带肋混凝土叠合板),为了减少构件自重,减小后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将预制底板做得较薄,导致在非预应力方向容易出现纵向裂缝,板宽设计受限,构件数量非常多,构件制作效率和安装效率非常低。
[0003]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即要求有双向很好的刚度,也要求构件自重轻,构件厚度薄,双向不开裂,也要求造价比较低,还要满足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现有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无法解决后铺钢筋保护层厚度和构件非预应力方向开裂问题。如果混凝土底板厚度较厚,后铺横向钢筋保护层厚度较厚,楼板的双向传力较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双向桁架混凝土叠合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其包括混凝土底板、纵向钢管桁架肋、横向钢管桁架肋以及底板附加短筋,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底板由多个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构成的底板钢筋网进行浇筑制成,所述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固定有多个相垂直设置的纵向钢管桁架肋和横向钢管桁架肋,其中,
[0006]所述纵向钢管桁架肋由纵向上弦杆以及焊接于所述纵向上弦杆的左、右两侧壁上的纵向钢管桁架腹筋构成,且所述纵向钢管桁架腹筋与所述混凝土底板之间采用混凝土锚固连接,钢管桁架的下弦钢筋同腹筋无直接连接,所述纵向钢管桁架腹筋底部的多个折弯处均设置有底板附加短筋;
[0007]所述横向钢管桁架肋由横向上弦杆以及焊接于所述横向上弦杆的左、右两侧壁上的横向钢管桁架腹筋构成,且所述横向钢管桁架腹筋与所述混凝土底板之间采用混凝土锚固连接,横向钢管桁架的下弦钢筋同腹筋无直接连接,所述横向上弦杆位于所述纵向上弦杆的上方。
[0008]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纵向上弦杆采用薄壁钢管,且其管壁厚度设置为0.5~3.0mm,其管径设置为16~50mm。
[0009]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横向上弦杆采用钢筋,且其截面径长设置为6~12mm。
[0010]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底板的厚度不大于60mm。
[0011]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底板内且位于所述横向钢管桁架肋的正下方至少设置有一个普通钢筋。
[0012]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装置中,纵向使用钢管桁架,有利于增加该方向的刚度和强度,可以将构件跨度做大,满足构件运输,吊装和施工的强度要求,减少支撑数量;本构件在预制施工状态为单向简支受弯构件,需要有很大的纵向刚度和强度;由于构件设计板幅较大,单根构件的面积较大,如果构件厚度较大,那么单根构件自重非常大,不利于运输和吊装,所以构件不宜做得较厚;构件做薄后,在宽度方向即横向随着宽度增加,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要求,容易开裂,为了增加宽度方向的刚度,也不增加构件自重的情况下,设置横向钢筋桁架,横向钢桁架同纵向钢桁架相互垂直,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设置横向钢筋桁架,大幅度提高薄预制构件的横向刚度和强度,减少纵向裂缝,同时可以将预制构件做宽,构件数量可以大幅度减少,即提高了施工效率,也减少了板和板之间的拼缝;改进了板底面完成后的美观,也减少了板和板之间拼缝开裂的风险;预制构件有纵横桁架,可以利用桁架做吊点,由于底板厚度较薄,腹筋同底板的锚固长度较小,所以在吊点位置需要附加一根短筋;
[0013]为了有效传递力,上弦杆和腹杆采用焊接,腹杆同底板仅采用混凝土粘结即可形成有效的力的传递;因为腹杆采用了连续弯折钢筋,在底板和和腹杆直接形成的合力为剪力,底板虽然很薄,但是纵向抗剪强度很大,足以承受腹杆穿过来的剪力;但是由于底板较薄,竖向锚固深度有限,在没有附加横向短筋的地方,抗拉力很小,不能做起吊点。本专利技术设置既可以满足受力要求,构件加工也非常简单,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一种双向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浇筑后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一种双向桁架混凝土叠合板中纵向钢管桁架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一种双向桁架混凝土叠合板中横向钢桁架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一种双向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浇筑前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混凝土底板;4、纵向钢筋;5、横向钢筋;6、纵向上弦杆;7、纵向钢管桁架腹筋;8、横向上弦杆;9、横向钢管桁架腹筋;10、附加短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20]实施例:请参阅附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向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其包括混凝土底板1、纵向钢管桁架肋、横向钢管桁架肋以及底板附加短筋10,其特征在于:混凝土底板1由多个纵向钢筋4和横向钢筋5构成的底板钢筋网进行浇筑制成,纵向钢筋4设置为受力钢筋,可以为预应力筋或普通钢筋,横向钢筋5设置为分布钢筋,即为普通钢筋;
[0021]混凝土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有多个相垂直设置的纵向钢管桁架肋和横向钢管桁架肋,其中,
[0022]纵向钢管桁架肋由纵向上弦杆6以及焊接于纵向上弦杆6的左、右两侧壁上的纵向
钢管桁架腹筋7构成,且纵向钢管桁架腹筋7与混凝土底板1之间采用混凝土锚固连接,同混凝土底板内的纵向钢筋形成钢管桁架组合截面受力,纵向钢管桁架腹筋7底部的多个折弯处均设置有底板附加短筋10;
[0023]横向钢管桁架肋由横向上弦杆8以及焊接于横向上弦杆8的左、右两侧壁上的横向钢管桁架腹筋9构成,且横向钢管桁架腹筋9与混凝土底板1之间采用混凝土锚固连接,同混凝土底板内的横向钢筋形成钢筋桁架组合截面受力,横向上弦杆8位于纵向上弦杆6的上方。
[0024]本实施例中,纵向上弦杆6采用薄壁钢管,且其管壁厚度设置为0.5~3.0mm,其管径设置为16~50mm。
[0025]本实施例中,横向上弦杆8采用钢筋,且其截面径长设置为6~12mm;
[0026]具体的,横向上弦杆8可采用圆形、椭圆形等任意形状。
[0027]本实施例中,混凝土底板1的厚度不大于60mm。
[0028]本实施例中,混凝土底板1内且位于横向钢管桁架肋的正下方至少设置有一个普通钢筋。
[002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双向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实施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30]步骤1:清理模台,涂脱模剂,根据构件尺寸固定好侧模和端模位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其包括混凝土底板(1)、纵向钢管桁架肋、横向钢管桁架肋以及底板附加短筋(10),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底板(1)由多个纵向钢筋(4)和横向钢筋(5)构成的底板钢筋网进行浇筑制成,所述混凝土底板(1)的上表面固定有多个相垂直设置的纵向钢管桁架肋和横向钢管桁架肋,其中,所述纵向钢管桁架肋由纵向上弦杆(6)以及焊接于所述纵向上弦杆(6)的左、右两侧壁上的纵向钢管桁架腹筋(7)构成,且所述纵向钢管桁架腹筋(7)与所述混凝土底板(1)之间采用混凝土锚固连接,所述纵向钢管桁架腹筋(7)底部的多个折弯处设置有底板附加短筋(10);所述横向钢管桁架肋由横向上弦杆(8)以及焊接于所述横向上弦杆(8)的左、右两侧壁上的横向钢管桁架腹筋(9)构成,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洪波梁奇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斯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