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搅拌的裂解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370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效搅拌的裂解釜,包括釜体;釜体的顶端连接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釜体内部并连接有主动搅拌轴,主动搅拌轴的上部套设有主动齿轮,主动搅拌轴位于主动齿轮的下方由上往下布置有多层搅拌桨,搅拌桨的端面由左至右间隔开设有倾斜状引流槽;釜体内部位于主动搅拌轴的其中一侧竖向转动连接有被动搅拌轴,被动搅拌轴的上部套设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被动齿轮,被动搅拌轴位于被动齿轮的下方由上往下布置有与主动搅拌轴一致的搅拌桨,其中,搅拌桨上的引流槽与主动搅拌轴搅拌桨上的引流槽斜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混合效果较好,所耗费的时间较少,效率较高。效率较高。效率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搅拌的裂解釜


[0001]本技术涉及多肽裂解设备
,具体为一种高效搅拌的裂解釜。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多肽合成主要的方法是先采用固相合成釜合成多肽树脂,然后再用裂解釜裂解,具体来讲,多肽合成是一个重复添加氨基酸的过程,其原理是按照所需要的肽序将各种氨基酸连接起来合成一个生物大分子多肽。在合成过程中通过将要合成肽序末端氨基酸的羧基适当连接分子键合于不溶性高分子树脂上,并用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氨基酸作为组分,再经过脱去氨基酸保护基与过量的活化羧基组分反应连接长的肽序,达到所需的多肽,以上多肽合成完成后,再将多肽从树脂上裂解下来。
[0003]在进行裂解的过程中,先将在合成釜里面完成合成的多肽加入到裂解反应釜中,再通过往里面添加试剂进行反应裂解,而在试剂和多肽固相反应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裂解效果,需要不断的进行搅拌使试剂与多肽固相充分接触,因此,通常在反应釜内设有搅拌装置,但是现有的搅拌装置中,如申请号为CN208894013U,专利名称为一种锚式搅拌桨所公开的内容中,只设置一根搅拌臂,搅拌臂的上下两层搅拌叶之间的间隔较大,导致反应液在混合的过程中靠近搅拌叶的部位混合的较为均匀,而位于两层搅拌叶之间的反应液由于没有被搅拌到混合的效果较差,需要长时间的进行搅拌后才能使得所有的反应液混合均匀,耗费大量的时间,搅拌效率较低;且搅拌叶上单单只设有斜面和倒角,导致在混合过程中反应液只能一直沿着斜面往上引流,不同部分之间的反应液很难混合到一起,由此将使得反应液之间混合的不够均匀,混合的效果较差。
>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搅拌的裂解釜,混合效果较好,所耗费的时间较少,效率较高。
[0005]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效搅拌的裂解釜,包括釜体;
[0007]釜体的顶端连接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釜体内部并连接有主动搅拌轴,主动搅拌轴的上部套设有主动齿轮,主动搅拌轴位于主动齿轮的下方由上往下布置有多层搅拌桨,其中,相邻层搅拌桨错开设置,搅拌桨的前后其中一端面由左至右间隔开设有倾斜状引流槽;
[0008]釜体内部位于主动搅拌轴的其中一侧竖向转动连接有被动搅拌轴,被动搅拌轴的上部套设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被动齿轮,被动搅拌轴位于被动齿轮的下方由上往下布置有与主动搅拌轴一致的搅拌桨,其中,搅拌桨上的引流槽与主动搅拌轴搅拌桨上的引流槽斜向相反。
[0009]优选地,主动搅拌轴上搅拌桨的引流槽斜向上设置,被动搅拌轴上搅拌桨的引流槽斜向下设置。
[0010]优选地,主动搅拌轴以及被动搅拌轴上不同侧的搅拌桨其设置引流槽的端面相反。
[0011]优选地,搅拌桨上位于相邻引流槽之间由前往后贯通开设有多个流动孔。
[0012]优选地,每层设置两根搅拌桨,两根搅拌桨对称设置,被动搅拌轴上的搅拌桨与主动搅拌轴上的搅拌桨错开设置。
[0013]优选地,搅拌桨的上部均连接有长条状框体,框体内水平设置有转动叶,转动叶的两侧分别与框体的内壁转动连接。
[0014]优选地,框体的高度小于相邻搅拌桨之间的竖向间距。
[0015]优选地,转动叶为螺旋状。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术通过设置主动搅拌轴和被动搅拌轴的作用可同时朝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得釜体内的反应液朝两个反方向被搅拌,紊流效果较好,加快反应液之间的混合,而将搅拌桨错开设置是为了使得搅拌桨能全方位的对反应液进行搅拌,避免相邻层之间的反应液无法被搅拌到,影响混合的效果;在不同侧搅拌桨的倾斜面上间隔开设有不同斜向的引流槽可将反应液往不同的方向翻动,当一侧的搅拌桨将反应液往上引流时,另一侧的搅拌桨转动到该位置时将反应液往下引流,使反应液上下来回流动,提高了反应液流动的紊乱性,反应液之间能快速的混合在一起,减少了反应液混合均匀所需的时间,提高了混合效率,使得裂解作用进行的更彻底全面,进一步提高了裂解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设置搅拌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搅拌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附图标记为:
[0022]1、釜体;2、搅拌电机;3、主动齿轮;4、被动齿轮;5、主动搅拌轴;6、被动搅拌轴;7、搅拌桨;8、引流槽;9、流动孔;10、框体;11、转动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4]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搅拌的裂解釜,包括釜体1,在釜体1的上部通过支撑架连接有搅拌电机2,搅拌电机2的输出轴竖向延伸至釜体1内部并连接有主动搅拌轴5,主动搅拌轴5的上部套设有主动齿轮3,主动搅拌轴5位于主动齿轮3的下方由上往下布置有多层搅拌桨7,其中,相邻层搅拌桨7错开设置,搅拌桨7的前后其中一端面由左至右间隔开设有倾斜向上的引流槽8,引流槽8可使得反应液在进行搅拌的过程中将其往上引流,提高紊流性。
[0025]具体的,每层搅拌桨7设置为两个,两个搅拌桨7相互对称设置,即两个搅拌桨7之
间的夹角为180度,接着下层搅拌桨7也是相互对称设置,但与上层搅拌桨7设置的位置错开,也就是下一层的搅拌桨7位于上层的两个搅拌桨7之间,而在引流槽8的设置中,不同侧引流槽8设置的面不相同,即当右侧搅拌桨7的引流槽8设置在正面时,左侧搅拌桨7的引流槽8将设置在背面,当主动搅拌轴5顺时针转动时,这两个面上的引流槽8即可对反应液起到一定的引流作用,同理,当主动搅拌轴5逆时针转动时,可倒过来设置,即左侧搅拌桨7的引流槽8设置在正面,右侧搅拌桨7的引流槽8设置在背面,针对不同的转动方向进行相应的设置即可,在此不做任何限定。
[0026]釜体1内部位于主动搅拌轴5的其中一侧竖向转动连接有被动搅拌轴6,被动搅拌轴6的上部套设有与主动齿轮3相啮合的被动齿轮4,被动搅拌轴6位于被动齿轮4的下方由上往下布置有与主动搅拌轴5一致的搅拌桨7,其中,搅拌桨7上的引流槽8与主动搅拌轴5搅拌桨7上的引流槽8斜向相反,即引流槽8向下倾斜设置。具体的,被动搅拌轴6上不同层之间的搅拌桨7其布置的数量和位置与主动搅拌轴5上的相同,也是下层搅拌桨7与上层搅拌桨7错开设置,但是每层搅拌桨7与主动搅拌轴5上的搅拌桨7错开设置,也就是被动搅拌轴6上第一层搅拌桨7的布置与主动搅拌轴5上第二层搅拌桨7的布置一致,而第二层搅拌桨7的布置与主动搅拌轴5上第一层搅拌桨7的布置一致,这样即可使得搅拌桨7之间完全错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搅拌的裂解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釜体的顶端连接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釜体内部并连接有主动搅拌轴,主动搅拌轴的上部套设有主动齿轮,主动搅拌轴位于主动齿轮的下方由上往下布置有多层搅拌桨,其中,相邻层搅拌桨错开设置,搅拌桨的前后其中一端面由左至右间隔开设有倾斜状引流槽;釜体内部位于主动搅拌轴的其中一侧竖向转动连接有被动搅拌轴,被动搅拌轴的上部套设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被动齿轮,被动搅拌轴位于被动齿轮的下方由上往下布置有与主动搅拌轴一致的搅拌桨,其中,搅拌桨上的引流槽与主动搅拌轴搅拌桨上的引流槽斜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搅拌的裂解釜,其特征在于,主动搅拌轴上搅拌桨的引流槽斜向上设置,被动搅拌轴上搅拌桨的引流槽斜向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顶建李永纲吴丽贞陈民娟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建邦制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