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2330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射笔,包括压杆模块、压杆、杆轴、活塞、蓄力弹簧、笔身、笔盖、释放模块和药丸,所述压杆模块安装在压杆内部,所述压杆模块后端设有内旋盖,所述杆轴安装在压杆模块内,所述活塞安装在笔身内,所述压杆安装在笔身后端,所述笔盖安装在笔身前端,所述释放模块安装在笔盖内;所述活塞呈圆柱状结构,所述活塞为中空式结构,所述蓄力弹簧安装在活塞内,所述活塞就后端设有密封圈,所述活塞前端设有活塞嵌套。该种注射笔可以蓄力后对准注射部位,释放注射药片只需按压按钮即可实现快速注射药片,内部采用双弹簧牵引释放机构吗,可通过调节弹簧的型号和压缩比实现注射弹力。力。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射笔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注射笔。

技术介绍

[0002]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早在15世纪,意大利人卡蒂内尔就提出注射器的原理。主要用针头抽取或者注入气体或者液体。注射器也可以用于医疗设备、容器、如有些色谱法中的科学仪器穿过橡胶隔膜注射。
[0003]现有的注射针管有如下缺陷:
[0004]现有的注射针管主要采用人工手动进针、手动注射,进针和注射时需要一定的技术操作经验和卫生要求,从而现有注射针管非常不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进一步还会影响注射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射笔,解决了现有的注射针管主要采用人工手动进针、手动注射,进针和注射时需要一定的技术操作经验和卫生要求,从而现有注射针管非常不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进一步还会影响注射的精准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注射笔,包括压杆模块、压杆、杆轴、活塞、蓄力弹簧、笔身、笔盖、释放模块和药丸,所述压杆模块安装在压杆内部,所述压杆模块后端设有内旋盖,所述杆轴安装在压杆模块内,所述活塞安装在笔身内,所述压杆安装在笔身后端,所述笔盖安装在笔身前端,所述释放模块安装在笔盖内;
[0009]优选的,所述活塞呈圆柱状结构,所述活塞为中空式结构,所述蓄力弹簧安装在活塞内,所述活塞就后端设有密封圈,所述活塞前端设有活塞嵌套。r/>[0010]优选的,所述释放模块前端设有顶盖所述顶盖呈圆柱状结构且内部为贯通式结构,所述药丸放置在顶盖内,所述释放模块中部外侧设有弹簧玻珠,所述释放模块后端套接有释放弹簧。
[0011]优选的,所述笔身前端外侧设有释放按钮,所述释放按钮底部设有按钮弹簧,所述按钮弹簧位于笔身内部。
[0012](三)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射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该种注射笔蓄力后对准注射部位,释放注射药片只需按压按钮即可实现快速注射药片,内部采用双弹簧牵引释放机构吗,可通过调节弹簧的型号和压缩比实现注射弹力,该种注射笔通过采用两级弹簧的设计,达到方便给药,且操作简单,瞄准后释放药片即可。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注射笔自然状态结构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注射笔工作蓄力状态结构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注射笔工作蓄力状态结构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注射笔工作发射状态结构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注射笔压杆模块和释放模块结构图。
[0020]图中,1、装置本体;2、底部减震装置;3、主减震装置;4、安装架;5、船用发动机组;6、底部减震板;7、顶部减震板;8、气动减震柱;9、弹簧减震柱;10、气动仓;11、导向柱;12、承重块;13、稳定框;14、调节板;15、活动槽;16、活动球;17、横向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注射笔,包括压杆模块1、压杆2、杆轴3、活塞4、蓄力弹簧6、笔身11、笔盖12、释放模块13和药丸17,所述压杆模块1安装在压杆2内部,所述压杆模块1后端设有内旋盖10,所述杆轴3安装在压杆模块1内,所述活塞4安装在笔身11内,所述压杆2安装在笔身11后端,所述笔盖12安装在笔身11前端,所述释放模块13安装在笔盖12内;
[0023]所述活塞4呈圆柱状结构,所述活塞4为中空式结构,所述蓄力弹簧6安装在活塞4内,所述活塞4就后端设有密封圈5,所述活塞4前端设有活塞嵌套7,通过压杆模块1、压杆2和轴杆3带动活塞4进行前进运动,进一步来打动释放模块13进行注射工作,从而该种装置操作方式简单,可以有效地提高对药丸17注射的精准度和注射的效率。
[0024]所述释放模块13前端设有顶盖14所述顶盖14呈圆柱状结构且内部为贯通式结构,所述药丸17放置在顶盖14内,所述释放模块13中部外侧设有弹簧玻珠15,所述释放模块13后端套接有释放弹簧16,释放模块13通过顶压,从而可以使释放模块13向前运动,进一步释放模块13就可以顶出,而释放模块13前端的顶盖14就可以带动药丸17进行注射工作。
[0025]所述笔身11前端外侧设有释放按钮8,所述释放按钮8底部设有按钮弹簧9,所述按钮弹簧9位于笔身11内部,释放按钮8和按钮弹簧9安装在笔身中,释放按钮8与笔身11有转轴固定,可按压旋转一定的角。
[0026]工作原理:作业时,通过手动按压压杆模块1去抓取释放模块13,当压杆模块1滑动到抓取位置,抓取位置如图2所示,压杆模块中活塞嵌套7的凹槽与释放模块中的弹簧玻珠15咬合,此时手不在按压压杆模块1,压杆模模块1会在内部蓄力弹簧6的反作用力下往回退,同时带动释放模块13)一起往后推,当退到发射位置时会停止后退,发射位置如图3所示,活塞4前部的凹槽与释放按钮8底部的特征相互锁定,整个压杆模块1和释放模块13处于静止等待状态,此时将药丸17安装到笔盖12口部内圈中,再将整个注射笔对准需要打药的部位,其中药丸17面部带有细针,在压力的作用下可黏在皮肤表层。药丸表面的药物会进入皮肤内,当对准需要注射的部位时,我们只需按压一下释放按钮8即可实现注射,如图4所
示,按钮8按压后立刻与活塞4的凹槽相互解锁,此时在按压模块1内部蓄力弹簧6的反作用下,整个按压模块往笔身后部移动,而释放模块13此时不在往后运动,因为释放模块13已被拉到笔身内部限位的地方,当按压模块1后退后活塞嵌套7的凹槽与释放模块13中的弹簧玻珠15解锁,解锁后释放模块会在释放弹簧16的反作用力下往前迅速移动,推动顶杆14往笔盖前端冲击,同时撞击到药丸17,药丸17被顶入给药的位置。本装置中的蓄力弹簧6弹力要远大于释放弹簧16,故才可由压杆模块擒住释放模块13,释放模块的弹力作为最终发射顶出药丸的动力。
[0027]本技术的1、装置本体;2、底部减震装置;3、主减震装置;4、安装架;5、船用发动机组;6、底部减震板;7、顶部减震板;8、气动减震柱;9、弹簧减震柱;10、气动仓;11、导向柱;12、承重块;13、稳定框;14、调节板;15、活动槽;16、活动球;17、横向减震弹簧,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注射针管主要采用人工手动进针、手动注射,进针和注射时需要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射笔,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杆模块(1)、压杆(2)、杆轴(3)、活塞(4)、蓄力弹簧(6)、笔身(11)、笔盖(12)、释放模块(13)和药丸(17),所述压杆模块(1)安装在压杆(2)内部,所述压杆模块(1)后端设有内旋盖(10),所述杆轴(3)安装在压杆模块(1)内,所述活塞(4)安装在笔身(11)内,所述压杆(2)安装在笔身(11)后端,所述笔盖(12)安装在笔身(11)前端,所述释放模块(13)安装在笔盖(12)内;所述活塞(4)呈圆柱状结构,所述活塞(4)为中空式结构,所述蓄力弹簧(6)安装在活塞(4)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创物者上海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