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及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22314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冷板及电池系统,液冷板包括侧冷板;顶部冷板,所述顶部冷板与所述侧冷板集成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述侧冷板设有若干个贯穿所述侧冷板的贯穿孔,所述侧冷板内部设有若干组围绕所述贯穿孔的第一液冷流道,所述第一液冷流道与所述贯穿孔不连通,所述顶部冷板的内部设有若干组第二液冷流道,所述贯穿孔用于电芯穿设于所述侧冷板上,同时所述电芯的顶部与所述顶部冷板的底部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电芯的整个侧面与第一液冷流道进行接触,实现了电芯侧面360度液冷,避免了电芯的侧面发生热扩散,同时还实现了对电芯的顶部进行180度液冷,极大的加强了电芯的散热效果。电芯的散热效果。电芯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板及电池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液冷
,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板及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纯电动汽车用户对汽车续航里程的要求越来越高,致使电芯的能量也越来越大,导致电芯数量的增多,同时对快充时间要求越来越高,电池快充倍率越来越大,电池热管理和热安全的挑战越大。
[0003]目前,圆柱电芯通过液冷进行散热降温时,大多使用蛇形管与电芯的侧面接触贴合,冷却液在蛇形管的腔内流动,与电芯形成对流换热,从而实现对电芯的降温冷却。然而,现有蛇形管方案,通常只是对圆柱电芯的包角只有60度,圆柱电芯与蛇形管接触面积有限,进而导致电芯的冷却面积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冷板及电池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芯的冷却面积不足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板,其包括:
[0006]侧冷板;
[0007]顶部冷板,所述顶部冷板与所述侧冷板集成为一体结构;
[0008]其中,所述侧冷板设有若干个贯穿所述侧冷板的贯穿孔,所述侧冷板内部设有若干组围绕所述贯穿孔的第一液冷流道,所述第一液冷流道与所述贯穿孔不连通,所述顶部冷板的内部设有若干组第二液冷流道,所述贯穿孔用于电芯穿设于所述侧冷板上,且所述电芯的顶部与所述顶部冷板的底部抵接。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液冷板中,所述侧冷板为蛇形结构的液冷板。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液冷板中,所述侧冷板的高度至少低于所述电芯的高度。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液冷板中,所述侧冷板包括多个冷板,各所述冷板采用肋条集成为一体结构,所述贯穿孔均贯穿各所述冷板。
[0012]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液冷板中,相邻两个所述冷板之间形成若干组所述第一液冷流道。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液冷板中,所述顶部冷板与所述电芯之间设有导热介质。
[0014]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液冷板中,所述顶部冷板包括流道板和平板;
[0015]其中,所述流道板与所述平板集成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液冷流道设于所述流道板与所述平板之间。
[0016]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液冷板中,所述液冷板还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0017]其中,所述第一侧板设有第一分流腔,所述第二侧板设有第二分流腔;所述第一分流腔与至少一组所述第一液冷流道的进水口连通,同时与至少一组所述第二液冷流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分流腔与至少一组所述第一液冷流道的出水口连通,同时与至少一组
所述第二液冷流道的出水口连通。
[0018]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液冷板中,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侧冷板以及所述顶部冷板集成为一体化结构。
[0019]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液冷板中,所述第一液冷流道与所述第二液冷流道之间采用并联的方式连通。
[0020]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液冷板中,各所述第一液冷流道之间采用并联的方式连通,各所述第二液冷流道之间采用并联的方式连通。
[0021]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液冷板中,所述液冷板上设有多行所述电芯,相邻两行的所述电芯在所述液冷板上进行交错排列。
[002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系统,其包括若干个电芯以及第一方面所述液冷板,若干个所述电芯与若干个所述贯穿孔一一对应,若干个所述电芯穿过所述贯穿孔以穿设于所述侧冷板上,且所述电芯的顶部与所述顶部冷板的底部抵接。
[002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板,由顶部冷板和侧冷板集成为一体结构,侧冷板设有若干个贯穿侧冷板的贯穿孔,以用于电芯穿设于侧冷板上,侧冷板内部设有若干组围绕贯穿孔的第一液冷流道,第一液冷流道与贯穿孔不连通,顶部冷板的内部设有若干组第二液冷流道,同时电芯的顶部与顶部冷板抵接,进而不仅可以实现对电芯进行顶部180度液冷,同时电芯的整个侧面与第一液冷流道进行接触,实现了电芯侧面360度液冷,避免了电芯的侧面发生热扩散,极大的加强了电芯的散热效果,另外本申请还可以在电芯发生热失控时,防止电芯向上飞出,保证了电芯可以通过电芯底部的泄压阀喷出。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侧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侧冷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部冷板的分解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流道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32]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侧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34]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侧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10为电芯,20为侧冷板,201为贯穿孔,202为冷板,203为第一液冷流道,204为肋条,30为顶部冷板,301为流道板,302为平板,303为导热介质,3011为第二液冷流道,3012为进水流道,3013为出水流道,3014为第一进水孔,3015为第一出水孔,3001为凸起,40
为第一侧板,401为第二进水孔,402为第二出水孔,403为第一分流腔,50为第二侧板,501为第三出水孔,502为第三进水孔,503为第二分流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8]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0039]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描述中可能提及的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冷板;顶部冷板,所述顶部冷板与所述侧冷板集成为一体结构;其中,所述侧冷板设有若干个贯穿所述侧冷板的贯穿孔,所述侧冷板内部设有若干组围绕所述贯穿孔的第一液冷流道,所述第一液冷流道与所述贯穿孔不连通,所述顶部冷板的内部设有若干组第二液冷流道,所述贯穿孔用于电芯穿设于所述侧冷板上,且所述电芯的顶部与所述顶部冷板的底部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冷板为蛇形结构的液冷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冷板的高度至少低于所述电芯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冷板包括多个冷板,各所述冷板采用肋条集成为一体结构,所述贯穿孔均贯穿各所述冷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冷板之间形成若干组所述第一液冷流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冷板与所述电芯之间设有导热介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冷板包括流道板和平板;其中,所述流道板与所述平板集成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液冷流道设于所述流道板与所述平板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还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其中,所述第一侧板设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展展李青郜旭辉张显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