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铜端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1838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铜端环,包括第一铜端环本体和与所述第一铜端环本体相固定的第二铜端环本体,所述第一铜端环本体和第二铜端环本体相邻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放置槽,所述第一铜端环本体和第二铜端环本体上相对立的两个所述放置槽内固定连接有同一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铜端环本体和第二铜端环本体相反方向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菱形穿孔,多个所述菱形穿孔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提高铜端环的受力强度,避免转子发生损坏,而且能够增加铜端环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铜端环的受力强度,还能够,对铜端环进行加固,再一次提高了铜端环的受力强度。再一次提高了铜端环的受力强度。再一次提高了铜端环的受力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转子铜端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转子铜端环。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人们最常用的电动器件,大部分电机内都会有转子,电机转子的两端会有铜端环。
[0003]经检索,公开号为CN218124434U公示了一种电机转子铜端环防护装置,通过铜端环本体和固定环上设有多个穿孔的设置能够便于铜端环本体的散热,从而避免铜端环温度过高,进而防止铜端环的形变,以免对电机造成损坏,然而存在以下缺陷,该铜端环上设置的穿孔为三角形,且三角形的一条边位于外侧,导致外侧的铜端环在高速旋转时容易产生变形,从而使转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机转子铜端环。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电机转子铜端环,包括第一铜端环本体和与所述第一铜端环本体相固定的第二铜端环本体,所述第一铜端环本体和第二铜端环本体相邻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放置槽,所述第一铜端环本体和第二铜端环本体上相对立的两个所述放置槽内固定连接有同一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铜端环本体和第二铜端环本体相反方向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菱形穿孔,多个所述菱形穿孔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
[0007]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铜端环本体和第二铜端环本体外侧均开设有环型槽,环型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
[0008]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固定环包括固定环本体和绝缘涂层。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铜端环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铜端环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安装环,安装环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环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定位槽,且定位槽与安装槽相连通,所述安装环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焊槽。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铜端环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转子叶片,且转子叶片均匀分布。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均为工字型。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1.通过菱形穿孔的设置,第一铜端环本体和第二铜端环本体上的多个菱形穿孔,能够使得铜端环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对铜端环受到的作用力进行分散,从而提高了铜端环
的受力强度,避免转子发生损坏。
[0016]2.通过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的配合使用,第一固定架固定在菱形穿孔能够,而第二固定架对第一铜端环本体和第二铜端环本体进行连接,能够增加铜端环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铜端环的受力强度。
[0017]3.通过第二固定环的设置,第一铜端环本体和第二铜端环本体的外侧均通过第二固定环进行固定,对铜端环进行加固,再一次提高了铜端环的受力强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机转子铜端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机转子铜端环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机转子铜端环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第一铜端环本体;2、第二铜端环本体;3、转子叶片;4、安装环;5、焊槽;6、安装槽;7、定位槽;8、第一固定环;9、第二固定环;10、菱形穿孔;11、第一固定架;12、环型槽;13、第二固定架;14、放置槽;15、绝缘涂层;16、固定环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非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参照图1

图3,一种电机转子铜端环,包括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与第一铜端环本体1相固定的第二铜端环本体2,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相邻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放置槽14,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上相对立的两个放置槽14内焊接有同一第二固定架13,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相反方向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菱形穿孔10,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上的菱形穿孔10能够在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高速转动的过程中,对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受到的作用力进行分散,从而能够提高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的受力强度,多个菱形穿孔10内均焊接有第一固定架11,第一固定架11固定在菱形穿孔10内,对菱形穿孔10进行加固,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的受力强度。
[0024]本技术中,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外侧均开设有环型槽12,环型槽12内焊接有第二固定环9,第二固定环9包括固定环本体16和绝缘涂层15,第二固定环9对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再次进行加固,又再一次提高了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受力的强度,第二铜端环本体2的内壁焊接有第一固定环8,第一固定环8能够对第二铜端环本体2进行再一次的加固,第一铜端环本体1的内壁焊接有安装环4,安装环4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6,安装环4的一侧开设有两个定位槽7,且定位槽7与安装槽6相连通,定位槽7方便对铜端环进行安装定位,安装环4的上表面设有多个焊槽5,在焊槽5的作用下方便将安装环4进行焊接固定,第一铜端环本体1的上表面焊接有多个转子叶片3,且转子叶片3均匀分布,第一固定架11和第二固定架13均为工字型。
[0025]工作原理:使用时,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上的菱形穿孔10能够在
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高速转动的过程中,对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受到的作用力进行分散,从而能够提高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的受力强度,而第一固定架11固定在菱形穿孔10内,对菱形穿孔10进行加固,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的受力强度,第二固定架13将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进行连接,能够增加铜端环整体的稳定性,第二固定环9对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再次进行加固,又再一次提高了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受力的强度。
[0026]最后应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转子铜端环,包括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与所述第一铜端环本体(1)相固定的第二铜端环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相邻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放置槽(14),所述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上相对立的两个所述放置槽(14)内固定连接有同一第二固定架(13),所述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相反方向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菱形穿孔(10),多个所述菱形穿孔(10)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架(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铜端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铜端环本体(1)和第二铜端环本体(2)外侧均开设有环型槽(12),环型槽(12)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转子铜端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环(9)包括固定环本体(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继中张新咏何贤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基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