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微粉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2183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微粉干燥装置,包括传送管的底部设置有相互贯通的进料管以及顶部设置的出料管和收集箱,其特征在于:传送管的腔体内设置有用于硅微粉干燥的加热组件,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网和导热层,加热网设置在导热层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传送管、进料管、斜支撑、轴承、出料管、传送组件和加热组件的设计,第一蛟龙螺旋和第二蛟龙螺旋将硅微粉进行输送,导热层对第一蛟龙螺旋搅动传输的硅微粉进行加热,受热不足的硅微粉会比受热充分的硅微粉重,从而落入传送管的内壁,随传送管内壁的斜面重新落入进料管内,再通过第二蛟龙螺旋传输受热,从而实现对硅微粉的充分受热和搅拌,不会产生死角。不会产生死角。不会产生死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微粉干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硅微粉
,特别涉及一种硅微粉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环氧树脂全密封绝缘结构的互感器在浇注过程中需用硅微粉作充填剂,由于硅微粉在运输或长期贮存时易吸收水分,在使用前如不作干燥处理,在环氧树脂混合料热固化过程中,由于温度达到140℃,硅微粉里含有的水分因气化会在混合料中形成小气孔,造成绝缘性能下降,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硅微粉的干燥是必需的工艺过程。
[0003]传统硅微粉干燥设备在搅动硅微粉的时候,通常采用带齿耙的干燥罐,利用齿耙的旋转运动带动硅微粉的翻动,罐体通过外用油加热或电加热,使罐内硅微粉的温度升高而达到干燥,但是由于齿耙结构会在罐内产生无法接触的死角,导致硅微粉在死角处堆积,从而硅微粉的翻转不充分,温度不均衡,长期运行造成堆积的硅微粉堵死,难以从干燥罐内清理出去。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微粉干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硅微粉干燥装置,包括传送管的底部设置有相互贯通的进料管以及顶部设置的出料管和收集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管的腔体内设置有用于硅微粉干燥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网和导热层,所述加热网设置在导热层的一侧;
[0006]所述传送管的内腔贯穿设置有用于输送硅微粉的传送组件;
[0007]传送组件包括电机、第一蛟龙螺旋和第二蛟龙螺旋,所述电机和第二蛟龙螺旋分别设置在第一蛟龙螺旋的两端;
[0008]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传送管顶端。
[0009]优选的,所述传送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出料管的顶端与传送管的一端贯通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进料管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支撑,所述斜支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套设在第二蛟龙螺旋一端的外壁;
[0011]所述第二蛟龙螺旋的另一端与第一蛟龙螺旋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蛟龙螺旋的另一端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蛟龙螺旋与传送管连接端部设置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插设置在第二圆孔内。
[0013]优选的,所述传送管内壁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壁与加热网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导热层的两端分别与放置槽内壁的两端固定连接。
[0014]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本技术利用传送管、进料管、斜支撑、轴承、出料管、传送组件和加热组件的设计,进入进料管的硅微粉通过斜支撑导向第二蛟龙螺旋的一端,电机带动第一蛟龙螺旋和第二蛟龙螺旋同步转动,将进料管的硅微粉输送至传送管靠近出料管的一端,在传输的过程中,导热层将加热网产生温度传导至传送管内,对第一蛟龙螺旋搅动传输的硅微粉进行加热,使硅微粉的在搅动的时候可以充分受热,在硅微粉传输的时候,受热不足的硅微粉会比受热充分的硅微粉重,从而落入传送管的内壁,随传送管内壁的斜面重新落入进料管内,再通过第二蛟龙螺旋传输受热,从而实现对硅微粉的充分受热和搅拌,不会产生死角。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中A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传送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传送管;2、进料管;3、支架;4、电机;5、第一蛟龙螺旋;6、轴承;7、斜支撑;8、出料管;9、收集箱;10、加热网;11、导热层;12、密封件;13、第二蛟龙螺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硅微粉干燥装置,包括,
[0023]传送管1,传送管1的一端设置有进料管2;
[0024]出料管8,出料管8的底部设置有收集箱9;
[0025]传送管1的内部设置有传送组件和加热组件;
[0026]传送组件包括电机4、第一蛟龙螺旋5和第二蛟龙螺旋13,电机4和第二蛟龙螺旋13分别设置在第一蛟龙螺旋5的两端;
[0027]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网10和导热层11,加热网10设置在导热层11的一侧。
[0028]传送管1的一端与进料管2的一侧贯通固定连接,传送管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架3,出料管8的顶端与传送管1的另一端贯通固定连接,进料管2、传送管1和出料管8依次贯通连接,硅微粉进入进料管2,通过传送管1传输加热后,从出料管8排出,在收集箱9内进行收集,支架3的作用为固定和支撑整个装置,传送管1为倾斜设置。
[0029]进料管2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斜支撑7,斜支撑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轴承6,轴承6套设在第二蛟龙螺旋13一端的外壁,第二蛟龙螺旋13的另一端与第一蛟龙螺旋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蛟龙螺旋5的另一端与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传送管1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圆孔,第一圆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件12,密封件1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圆孔,电机4的输出端穿插设置在第二圆孔内,斜支撑7的斜面朝向靠近第二蛟龙螺旋13的方向,从而将落入进料管2的硅微粉导向第二蛟龙螺旋13,斜支撑7设置有轴承6的部位板包裹第二蛟龙螺旋
13,使第二蛟龙螺旋13可以对斜支撑7底部内的硅微粉充分搅拌和传输,轴承6的作用为限制第二蛟龙螺旋13只能进行转动,第二蛟龙螺旋13与第一蛟龙螺旋5直线固定连接,第二蛟龙螺旋13螺旋叶片的大小为锥形分布,靠近轴承6一端的螺旋叶片半径最小,往靠近第一蛟龙螺旋5的一端依次逐步变大,保证第二蛟龙螺旋13的螺旋叶片不会触碰斜支撑7、进料管2和传送管1内壁的同时,可以搅动斜支撑7底部的硅微粉,传送至第一蛟龙螺旋5,第一蛟龙螺旋5的螺旋叶片均相同,密封件12不限制电机4输出轴的转动,仅将第一圆孔与电机4输出轴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塞,保证硅微粉无法从第一圆孔中泄露。
[0030]传送管1内壁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内壁与加热网10的一侧固定连接,导热层11的两端分别与放置槽内壁的两端固定连接,放置槽的20与外部控制电源电性连接,导热层11远离加热网10的一侧与传送管1的内壁平齐,用于将加热网1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传送管1内部。
[0031]本技术工作原理:
[0032]工作人员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先通过控制电源将加热网10发热,加热网10的热量通过导热层11传导至传送管1内部,然后启动电机4,电机4带动第一蛟龙螺旋5,第一蛟龙螺旋5带动第二蛟龙螺旋13,第二蛟龙螺旋13将斜支撑7底部的硅微粉进行转动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微粉干燥装置,包括传送管(1)的底部设置有相互贯通的进料管(2)以及顶部设置的出料管(8)和收集箱(9),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管(1)的腔体内设置有用于硅微粉干燥的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网(10)和导热层(11),所述加热网(10)设置在导热层(11)的一侧;所述传送管(1)的内腔贯穿设置有用于输送硅微粉的传送组件;传送组件包括电机(4)、第一蛟龙螺旋(5)和第二蛟龙螺旋(13),所述电机(4)和第二蛟龙螺旋(13)分别设置在第一蛟龙螺旋(5)的两端;所述电机(4)固定设置在传送管(1)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微粉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管(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架(3),所述出料管(8)的顶端与传送管(1)的一端贯通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微粉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书辉何妍乔秀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腾石英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